苌艳
【摘 要】琵琶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其演奏艺术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当代高校音乐教学中,琵琶成了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工具。然而,从目前高校琵琶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引起重视,导致学生演奏的琵琶乐曲缺乏美感。因此,在高校琵琶教学中,需要教师对琵琶乐曲中蕴含的美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琵琶演奏及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产生深刻认识,能够理解琵琶乐曲的内涵,进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高校琵琶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琵琶教学中所蕴含的审美元素,提出了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琵琶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 琵琶教学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3-0129-06
高校开展的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教育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乐器的学习就是其中之一。乐器主要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大类。民族乐器又分为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等,它们各有特点。琵琶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弹拨乐器,同时也是我国比较重要的一种民族乐器。现如今,为了促进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少高校开始开展琵琶教学活动。
琵琶这一乐器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并承载了我国民族文化所具备的独特内涵,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所以通过琵琶这一乐器的学习,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美化自己的心灵。因此,高校的琵琶教学,不仅需要为学生传授琵琶演奏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艺术综合素养,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激发,进而促使她们在琵琶学习过程中形成对艺术的深刻领悟,感受到艺术所蕴含的美感。
一、高校琵琶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在高校琵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内涵产生系统性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琵琶乐曲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而使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琵琶演奏水平。
(一)琵琶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能够彰显琵琶艺术的本质特征
高校开展的琵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作品之美、形制之美以及演奏之美……而这些内容均表现在琵琶的乐曲创作以及曲目演奏的全过程中。琵琶演奏者只有在演奏之前对琵琶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及文化内涵做到真正理解,才能够在后期演奏过程中将这些内容表现出来,才能够向观众传递出琵琶乐曲中的美感,使其感受到不同的心灵体验。然而高校开展的琵琶教学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单纯训练学生的琵琶弹奏技巧,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琵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脱离了琵琶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审美性本就是琵琶艺术所具备的根本属性与本质特征,正因如此才需要在开展琵琶教学时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琵琶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虽然高校琵琶教学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并且大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参与琵琶课程的学习,但是高校琵琶教学的开展依旧出现了瓶颈,阻碍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与就业。因为高校在开展琵琶教学时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学生薄弱的审美能力就逐渐成为制约高校琵琶教学发展的瓶颈,这也就导致学生虽然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但艺术表现力不足。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琵琶教学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认识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使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提升自身的琵琶演奏水平与能力。
二、高校琵琶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内容
(一)琵琶艺术中体现的文化美
所有的琵琶乐曲中均具备非常浓厚的文化属性,琵琶演奏者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才能够在琵琶演奏中将自己所体会到的乐曲中所蕴含的内在意蕴传达出来。因此,高校教师开展琵琶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积累深厚的文化知识、把握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文化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领悟能力,进而使她们能彻底理解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精神特质。琵琶乐曲中的叙咏曲就为学生展现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文化意境,它对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琵琶乐曲《飞花点翠》就是蕴含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乐曲,这首乐曲中出现的松柏就形象地展现了一种顽强且不可摧毁的精神与意志。因此,在演奏该琵琶曲时,需要将这种意蕴彰显出来,使之与主题相映衬,从而将曲目中的迷人景象表现出来。但是,这也就需要琵琶演奏者具备足够的文化功底来展现這首琵琶曲的生命活力。
(二)琵琶作品中呈现的艺术美
高校琵琶教学中不仅需要凸显琵琶演奏的文化性,还需要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出来。大部分品牌乐曲均是改编自地方小调或戏曲,因此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教师在开展琵琶教学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带领学生体会和领悟不同民族与不同地域的琵琶乐曲的特色与风格。例如,在教学《寒鸦戏水》这首琵琶曲时,需要教师重视该曲目中所蕴含的浓郁的闽南特色,要将潮州音乐的艺术特色运用左手吟揉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带领学生进行深刻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将潮州乐曲所蕴含的艺术风韵准确诠释出来。
(三)琵琶演奏中的技巧美
高校在开展琵琶教学的过程中,最基础的还是带领学生学习琵琶弹奏技术。学生如果不具备娴熟的琵琶弹奏技术,就难以将琵琶曲中的精髓展现出来,就会导致曲子失去美感而流于形式。因此,需要高校琵琶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练习琵琶弹奏基本功,在学生熟练掌握琵琶弹奏基本功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融入和重现文化美、艺术美与情感美。然而,现阶段的高校琵琶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忽略了训练学生的琵琶弹奏基本功。教师通常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充足的琵琶基础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因而减少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琵琶弹奏技巧的培养上,会导致学生表现出来的琵琶弹奏效果不理想,乐曲演奏无法彰显出美感。
(四)琵琶文化中的情感美
在弹奏琵琶乐曲的过程中,只有融入了弹奏者真实的情感,才能够使曲子变得鲜活动人。在进行乐曲内容传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强大的弹奏技术能力,还需要演奏者能够与乐曲的作者产生共情,能够感受到曲作者在创作时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弹奏的方式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进而彰显出琵琶乐曲的生动性与灵动性。如果琵琶演奏者只具有过硬的琵琶弹奏技术,却在弹奏的过程中没有施以情感,那么所弹奏出来的曲子就会呈现出寡淡无味的效果,无法表现出曲子的美感。从目前高校所开展的琵琶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完全在教学过程中将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充分挖掘出来,学生不能对曲子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情感深刻体会,依旧以过去传统的方式练习琵琶乐曲弹奏,导致她们所弹奏的曲目逐渐趋近于相同的风格,无法将琵琶乐曲中的独特之处展现出来。
(五)琵琶传达上的姿态美
在实际演奏琵琶乐曲的过程中,演奏的效果还会受到演奏者表演姿势的影响。一个人是否具备姿态美,坐姿是表现之一。琵琶弹奏者的坐姿训练,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对于刚刚开始琵琶学习的学生来说,她们只需要保证弹奏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可。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琵琶学习后,除了需要她们能够呈现出完整的琵琶乐曲外,坐姿正确也是其中重要的考察内容。并且,学生在实际演奏琵琶乐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坐姿正确,还需要在演奏时添加一些与乐曲意境相符合的动作,以此来表达出较强的情感。然而,目前不少高校教师在开展琵琶教学时,没有将坐姿和乐曲表达的肢体动作当成训练内容。学生在进行琵琶演奏时不仅无法保证坐姿的正确性,而且还难以用姿态表达与升华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高校琵琶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琵琶艺术,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琵琶艺术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在经历了几千年来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内涵特点。高校开展琵琶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能够带领学生对琵琶艺术中所具备的独有特点进行体验。在过去高校所开展的传统琵琶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引起重视,并且也没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使学生对琵琶学习形成正确认识。因此,学生没有对琵琶艺术形成全面了解,只是将琵琶教学课程看作是一门技术类的训练课程。因此,高校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先让学生对琵琶艺术形成正确的认识。首先,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带领学生对琵琶艺术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进行全面了解。在琵琶演奏艺术中,审美是其最为根本的属性。如果没有审美,学生就难以对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产生体验与感悟。并且,如果学生在后期的琵琶演奏过程中缺乏审美能力,不仅会对琵琶学习产生枯燥感与乏味感,还会导致所演奏出来的琵琶曲目缺乏情感,无法使听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琵琶艺术所具备的独特情感,使学生能够对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与体会,使学生的琵琶学习兴趣与探索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需要使学生对学习琵琶过程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近几年来,随着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加,琵琶演奏学生毕业后也开始面临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而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保证在未来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在琵琶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使学生不论是琵琶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还是情感表达都能够随之得到提升。
(二)加强琵琶演奏基础,不断提升演奏技术
无论哪种乐器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琵琶的弹奏需要弹奏者用手指不断地弹拨琴弦,因此更需要弹奏者具备较强的基本功。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基本功,才能够实现审美水平与演奏能力的提升,才能够将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内涵与美感完全呈现出来,才能够提升琵琶演奏艺术的效果。然而,目前高校的琵琶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多数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弹奏技巧上。即使教师开展琵琶基本功相关的教学与训练,也只是采用单一化的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在学习后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对琵琶乐曲的弹奏,却无法取得理想的演奏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基本功的相关学习与训练。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保证琵琶演奏姿势的正确性。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单的曲目进行练习,使学生获得自信心,以此来提升他们学习琵琶彈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不同旋律琵琶乐曲的演奏技巧。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为其提供难易度相匹配的琵琶乐曲,以此来检验学生琵琶弹奏基本功的练习情况。最后,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合理的琵琶表演训练,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乐曲的演奏技法,进而使学生的基本功得到全面而系统的提升。通过以上方式加强对学生琵琶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能够有助于学生在演奏琵琶乐曲的过程中将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琵琶演奏基本功时,不能只关注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情况,而是需要将基本功训练与美感训练有机结合。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琵琶演奏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练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美感修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琵琶曲《昭君出塞》进行演奏时,不仅需要训练学生的琵琶演奏基本功,还需要带领学生感受《昭君出塞》中琵琶技法所带来的华美之感,使学生能够与琵琶作曲者的心境产生共鸣,以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规范学生演奏姿态,有效传递乐曲情感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琵琶课程后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以致用,将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弹奏的方式充分表达出来,就需要教师重视规范学生的琵琶演奏姿态。在具备较强演奏能力的情况下,学生所弹奏的琵琶曲目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不同琵琶作品的风格也各不相同。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弹奏琵琶乐曲时根据不同风格的作品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切实提高学生演奏琵琶乐曲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就需要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琵琶乐曲来规范学生的琵琶演奏姿态。具体而言,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多样化的琵琶曲目,引导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将曲目中所蕴含的情绪与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有效融合,以视觉、听觉两者有效结合的方式传递给听众。这就要求学生在演奏琵琶曲目时,不仅要保证自己具备熟练的演奏技巧,还要对演奏曲目需要表现出的姿态进行充分理解,以此来使演奏更加完美。例如,学生在演奏琵琶曲《十面埋伏》时,如果仅仅只是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那么学生就无法将这首琵琶曲中所蕴含的内涵完全展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通过演奏姿态来表现《十面埋伏》中所蕴含的紧张、激烈的气氛,使学生松弛有度地呈现出该乐曲的美感,并将曲目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十面埋伏》时,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弹奏时所需要运用的扫、推、滚等弹奏技巧,还要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该曲目演奏时所呈现出的姿态上的变化,通过启发使学生不断寻找出最佳的演奏姿态,以此来将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壮烈气势充分展现出来,实现对乐曲美感的完美传达。不仅如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直观地观看、了解如何将演奏技巧与演奏姿态相结合。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获得开阔的琵琶演奏视野,促进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进而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琵琶演奏风格。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表达想象力
现阶段高校琵琶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模式化的情况,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性较强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琵琶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她们的审美能力。学生要想弹奏出引人入胜的乐曲,就需要传递出乐曲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演奏引发听众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使演奏散发出自身独特的韵味。因此,教师需要在琵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琵琶曲目的独特见解展示出来,通过丰富学生演奏想象力的方式,使学生在对琵琶乐曲进行学习、聆听及演奏时,不仅只是简单地完成对乐曲曲谱的弹奏,而是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琵琶艺术的独特见解。只有这样,学生在演奏乐曲时才能够将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融入进去,进而呈现出完美演奏技巧、形式与姿态相融合的琵琶作品。学生在不断接触琵琶乐曲后,能够逐渐养成对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内涵与情感进行理解的好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无论演奏何种琵琶作品均能够融入自身的解读,在保留作品原意的情况下将乐曲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出来,进而促进聆听者对琵琶作品的共鸣。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演奏形式对琵琶乐曲作品进行感悟并产生情感升华。
(五)逐步加大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演奏音色美感
教师在开展琵琶教学时,不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演奏过程中的技法、姿态以及提升学生对意境的感悟力,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音色的把控技巧——这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琵琶演奏时所发出的不同音色做出灵活判断,进而使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在演奏琵琶乐曲的过程中传达出其中蕴含的美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欣赏单音音色,并将多种单音音色转变为旋律,引导学生对旋律中的音色进行对比欣赏。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经典的琵琶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整体音色,使学生的音色美感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不断提升。如此一来,学生在演奏琵琶乐曲时,就能够表现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需要注意的是,琵琶演奏时所选择使用的乐器材质、外界环境以及演奏者指甲拨弦等均会影响实际演奏的音色。因此,为了能够系统且全面地实现学生鉴赏琵琶演奏的音色美感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明确提出对学生欣赏琵琶音色的要求,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琵琶音色鉴赏的能力,为学生提升运用美感表达能力打好基础。
(六)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增强琵琶演奏经验
教师要想在教授琵琶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重视琵琶理论知识教学和重视组织学生参与琵琶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授琵琶弹奏有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琵琶实际弹奏水平,组织学生定期参与实践活动,以此来促进高校琵琶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使琵琶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在开展琵琶教学时,要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演奏指导下,通过勤于练习、多加思考的方式,才能够形成丰富的琵琶演奏经验,才能够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感受到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美感,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琵琶演奏学习计划与训练计划,使学生在每次参与琵琶演奏实践活动时均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琵琶演奏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外的琵琶演奏比赛、展演中去,进而使学生在不断拓展琵琶演奏交流渠道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演奏信心,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七)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感受琵琶作品的文化之美
演奏者在演奏琵琶曲目时,需要向听众传递出曲目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之美。要对琵琶曲目中的文化美进行深入挖掘,需要演奏者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还要能领悟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因此,高校琵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为学生讲解琵琶乐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将与琵琶乐曲有关的文化知识穿插进来讲解,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明白乐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强大的文化背景做铺垫的。当学生熟悉了琵琶乐曲的内涵后,自己就会慢慢发现乐曲中所蕴含的文化之美,进而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琵琶教学中,教师作为带领学生学习这一民族乐器的引导者和授业者,需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对科学有效的琵琶教学策略进行不断探索,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演奏琵琶的过程中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艺术审美、情感传达等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熟练掌握琵琶演奏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而且还要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哲.高校琵琶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与优化措施分析[J].大众文艺,2023(03):165-167.
[2]悦梦华.英雄性、悲剧性审美特征在琵琶作品中的体现——以《临安遗恨》为例[J].艺术评鉴,2022(05):70-73.
[3]张帆·琵琶演奏的训练技法教学策略——评《琵琶演奏与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136.
[4]左佳.表层旋律形态与深层审美取向——琵琶古曲《浔阳夜月》音乐形态分析[J].中国音乐,2018(05):155-160+192.
[5]陈依美智.琵琶演奏教学中的音色审美培养——以琵琶传统曲目为例[J].艺海,2020(11):46-49.
[6]郑怡.从琵琶的发展衍变与技巧风格谈其艺术表现力——以赏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为例[J].戏剧之家,2021(04):94-95.
[7]陈依美智.琵琶演奏教学中的音色审美培养——以琵琶传统曲目为例[J].艺海,2020(11):46-49.
[8]侯曉乐.对高职院校琵琶教学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8(1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