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的叙事逻辑和浅层心理审视

2023-08-24 18:36孔赛仪侯长轩
艺术评鉴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

孔赛仪 侯长轩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与视频App的大火,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使用手机视频App觀看视频时长较短的连续剧,网络微短剧随之开始迎来井喷式发展。网络微短剧因其时长限制,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压缩故事叙述时间和空间,将重要的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方式用“场景化”形式展现,以便于观众更直观地接收剧情,同时展现出其中的剧情冲突。本文以《重返1993》为例,分析网络微短剧的叙事,以及网络微短剧爆火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试图厘清网络微短剧目前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微短剧未来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微短剧  《重返1993》  叙事策略  故事编排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3-0171-06

网络微短剧是视频网站不断探索、吸引流量的产物,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搜狐视频推出的自制短情景剧《屌丝男士》,以及优酷2013年播放的迷你剧《万万没想到》,两部剧以新颖的形式、幽默诙谐的视听语言和单集时长短等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一经播出,便获得了非常热烈的反响,这为网络微短剧的出现提供了优秀案例和参考。但遗憾的是,2013年至2018年期间,并未出现爆款短剧,直到2018年爱奇艺联合开心麻花团队推出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正式将短剧形式带入视频App。

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增设了“网络微短剧快速登记备案模块”,正式将网络微短剧纳入影视作品分类之中。同年12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更对网络微短剧进行明确定义:“网络微短剧是指网络影视剧中,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剧集作品。”这是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第四种被官方认可的网络影视作品形态。2022年11月14日由杜亭君执导,陈凯欣、厉蔺菲、张璇等主演的穿越创业年代剧《重返1993》在腾讯视频上线,一经上线就引发网络热议,该剧改编自疯读小说旗下的爆款人气小说《重返1990》。

一、叙事时空场景化

包括网络微短剧在内的影视作品,虽然在观看渠道和观看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剧”的核心元素仍然保持不变,依旧是按照电视剧法则创造的互联网表现形式,其中蕴含戏剧冲突,并因情节的连续性而被分为若干集。“剧”的内核下,不论网络微短剧的视频时间长或短,其始终都围绕着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对整个故事进行刻画。而网络微短剧由于受到时长限制和移动设备限制,往往会在时空上进行高度浓缩。以“场景化”的方式省略剧本内次要情节,最短时间内将重要情节表现出来。

“场景”一词本来是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表现剧情的一个特定过程。在网络微短剧中,由于叙事时长关系等影响,往往会将重要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方式用“场景化”形式展现出来,以便于观众更直观地接收剧情。比如在《重返1993》中,第一集为表达林小凡原身的混不吝形象,将最具代表性的“卖孩子”情节着重呈现,剧集一开始用“1993版林小凡与妻子争夺女儿”这一具有强烈肢体冲突的情节将观众最快带入剧情中,观众在心理上对“林小凡”的愤懑之情和对其妻儿的同情之情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剧情在最短时间内塑造人物形象、交代故事情节。因为“场景化”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受众情感的重要手段,而网络微短剧等短视频最重要的诉求就是在于调动观众情感,只有观众在情感中与主人公产生或共鸣或同情或愤懑等情绪,才能保证影视作品更易传播,且收获热烈反响。

在《重返1993》中,第一集无疑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而导演通过“卖孩子”“商业巨鳄被害”“二者因同被桌角磕到身亡”和“大佬穿越为小混混”四大情节点的集中刻画,叙述了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中交替出现的重要情节,在时空上高度浓缩,同时,用“场景化”手段将高潮部分讲述出来。观众在收看第一集时就高呼“剧情节奏快,完全不拖沓”“舍不得快进,反转剧情太让人着迷了”等。在“场景化”叙事中,对于不重要的人物和剧情都进行模糊处理,将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到主人公身上,开篇即点题,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场景塑造主人公,介绍事件发生时空。

网络微短剧因其特定的“微空间”“短时间”和传播手段等限制,就决定了其不重要的剧情必然要让位于主要叙事时间线,其中就会因“省略”的普遍应用而产生“瞬间美学”。在网络微短剧中,由于剧集时间容量和单集时长限制,在叙事过程中会大量减少故事的时间线,将一些不重要的剧情和事件发展过程以口述或不展示方式进行省略,从而达到剧情在时空跨度上的“省略”效果。在过渡性叙事时空被大量省略时,导演往往会抓住一个“典型瞬间”来交代故事发展或人物关系现状,这种“瞬间美学”也在网络微短剧创作过程中被大量运用。比如在第一集中,交代男主被竞争对手毒杀穿越的过程就用了几个闪回镜头,“记者采访”“进入饭桌”“庆功条幅”“喝酒”“被竞争对手毒杀”。几个闪回镜头与1993年时空交替出现,几个镜头在一分钟之内介绍现代版林小凡商业成功到被毒杀穿越的过程。之后导演又使用几秒钟的时间和几个闪回镜头共同展现1993版林小凡家暴卖女罄竹难书的过往。在男主自扇巴掌,且说出“你真是个畜牲”时,完成了本剧第一个人物转折点——现代版林小凡穿越成功。

导演在本剧一开始就合理使用“省略”,仅仅几个镜头与现实穿插叙事,主要表现现代版林小凡与1993版林小凡人生中最典型的事件,抓住典型瞬间,完成人物性格经历的大概讲述,留白空间留给观众自己想象补充。这种“瞬间美学”几乎贯穿全剧,在第三集结束处,林小凡对红姐夸下海口:在一个月中利用糕点厂挣回二十万,并拉着发小孙同一起合伙。而第四集开始的画面就是带着刚子在街上摆摊吆喝糕点买卖,相关买卖的下一个镜头就是糕点摊一售而空,在红姐表达疑惑时,解释自己的营销策略。将买卖过程尽可能简化省略,只展现出重要的情节点,此时观众脑海中对于情节细节的自我补充则构成了观众自己的网络微短剧。这种不重要情节的适当省略不但能够让网络微短剧的情节节奏更快,避免拖沓,而且更容易将观众带入情节中,观众一边收看,一边自我补充其中未详述的情节,“瞬间美学”叙事更易增强观众黏性。就像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所提出的“空白理论”中所论述的:“空白”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它作为读者想象的催化剂,将促使读者补充被隐藏的内容,干预或调整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文本中未写出来的部分,只是文本向读者所暗示或揭示的东西,需要读者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填补。导演适当运用“空白”技巧,将原本完整的叙事线索瞬间化,不但加快了剧情节奏,而且使观众方便自我补充细节,增强观众黏性。“瞬间美学”也是网络微短剧吸引观众的重要策略。

二、情节冲突加强

在网络微短剧情节设置中,叙事结构是导演应该注意的重中之重,并且因剧集时长、传播方式等限制,网络微短剧在情节设置时如何一下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便是创作者首要关注的重点。传统电视剧中,导演有足够的时间和剧情空间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讲清主次人物各自的人生经历与思想转变。但由于网络微短剧本身剧集局限性与单集时长定量,就要求单集讲述故事时要有明显的情节冲突或人物冲突。在网络微短剧的前身——情景剧影响下,网络微短剧基本上都是独立成集,即使在观看时跳集播放也不会影响观众对基本剧情的接收。基于历史影响与现实因素双重作用之下,网络微短剧一般在单集情节设置上普遍包含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等因素,又因剧集时长限制,就要求其在单集情节设置时要加强其中的情节冲突,或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比如《重返1993》就在第一集制造了现代版林小凡与1993版林小凡人物性格之间的巨大差异,现代版林小凡事业有成,1993版林小凡一事无成,人物之间的巨大性格差异更容易吸引观众观看。

网络微短剧为凸显强烈的情节冲突,在剧情中多使用肢体冲突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比如林小凡与原身妻子之间,从第一集开始就以肢体冲突来加强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从一开始吵架动刀子,到后来误会做不正经生意被扇巴掌,再到后来看见女老板与林小凡肢体接触的指责,都是以强烈的肢体冲突来加强人物之间的矛盾。肢体之间的冲突会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以最直接简单的方式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眼球经济”。并且在展示人物矛盾的同时,用最少的时间铺垫出最高潮的情节,在电视剧伊始,将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交到主角手中,观众会因关注主角命运走向这一心理对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产生浓厚兴趣。比如《重返1993》中,为了凸显林小凡的商业能力出众,影片开局就设置了“地狱级难度”:要用一个废弃糕点厂时长一个月挣够二十万,在剧中其他人眼里这几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红姐更是想借此收拾他,但林小凡还是面不改色地接受这个近乎不可能的挑战,紧接着,下一集中便马上显示出自己高超的商业天赋,利用饥饿营销挣到了第一桶金,后期更与红姐邹雪莹一起在证券交易所中通过自己对股票市场的专业知识挣得盆满钵满。这种“莫欺少年穷”的情节冲突设置更易吸引观众的猎奇心理,更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大时代低头捡金子的臆想。最终,林小凡凭借自己对股市的了解,成功打败陈远,其一手创立的红颜集团正式成立,僅仅只用三个月就占领整个南津市的市场,主角真正实现情场商场双赢的结局。

在高密度情节冲突的同时,就必然会在情节设计上加入更多与现实相悖,甚至不符合现实发展的离奇剧情。本剧在一开始就将主人公人物背景设置为现代成功商业巨鳄,因被竞争对手暗害而穿越到1993年。“穿越”本身便违背现实,但同时又符合当代想逃离现实生活的青年男女的内心遐想。重回几十年前,利用现代知识技能在改革开放大时代挣到资产百万成为富翁更是很多观众心中的“爽点”。当林小凡利用现代知识一路开挂时,意外发现当初暗害自己的竞争对手陈远也同时穿越而来,并在1993年两人开始新一轮的商业对决。这种两人两辈子都以斗倒对方为人生当前阶段目标的剧烈冲突和离奇剧情更易吸引观众观看,并且充分调动了观众对之后剧情的好奇心。穿越题材之所以成为网络微短剧热门题材之一,正是由于其具有极强反转性的情节转变与冲突。比如林小凡就手持“剧本”回到1993年后,更是凭借其对过去股市的先知,大开“上帝视角”,利用知晓未来的阅历优势,一次次化解困境,把握每一个经济风口,最终实现商业成功。

网络微短剧爆火这一现象出现的另一原因是近几年的“注水剧”愈发扎堆出现,传统电视剧为了讲清故事、交代剧情、塑造人物,情节设置求满而去精,随之观众开始倍速观看剧集。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部分观众不愿将过剩精力投入到几十集电视剧的观看中。相较之下,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高浓度的情感体验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越来越快的播放节奏,显露出观众对快节奏的需求,这也为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观众在看剧情中的“爽点”时,也是在追求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验到的更高爽感,在看林小凡打怪升级,打脸看不起他的人时,一边看剧一边代入自己,在短短几分钟通过冲突加剧的剧情设定,强烈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达到“颅内高潮”。离奇的剧情更能满足现当代年轻人对“穿越”“重生”“暴富”等的幻想。

三、迎合受众浅层心理

现阶段网络微短剧创作者为吸引观众目光,急于抓住这一新的影视形式进行资产变现,再加上网络微短剧的准入门槛较低,大量网络微短剧或以“爆款”为模板,或网络爆火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或以“穿越”“重生”“奇遇”等为噱头,吸引流量。同类题材开发过度,在情节设置、画面安排、视听语言等方面同质化严重,缺乏精品打磨,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同时,违背现实的噱头更易吸引相同“爽感”的特定人群,不利于网络微短剧破圈发展。比如《重返1993》就是以“穿越”“暴富”“女性青睐”等为卖点,若是同样有这种臆想的观众自然容易被剧情吸引,成为“少数人的狂欢”。但若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或是觉得这种穿越题材过于悬浮就会觉得它“土嗨”“不符现实”,日常中根本不会点开收看。同时,网络微短剧在时间、剧集等因素限制压缩之下,为了尽快完成商业变现,会更多地遵循商品价值逻辑,在运营模式中也是以高点击率、高收视率、高曝光率为创作的最终追求,形成“快销”的生产模式,以感官刺激为生产原则,追求快餐式生产效率。

编剧葛震松在访谈中曾说过,一部8分钟的短剧一般在20天左右能够完成初稿,40天至60天就可以完成整个剧本的编排。短时间内完成的剧本编排无法精心打磨剧情,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因过于追求快速变现难免会出现缺乏核心文化价值的弊病。“爽文”“甜剧”迅速抢占市场,“爽感”价值追求逐渐占据主流,内涵意蕴的讲述方式日渐减少,逐渐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这种过于单纯的感官愉悦逐渐占据观众的大脑,短暂获得娱乐,狂欢心理满足的同时必然会带来狂欢后的精神虚无和身心疲惫。浅层狂欢娱乐无法为观众带来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甚至在过分追求娱乐效应时,社会效益会无限让渡于商业的快速回馈,网络微短剧价值观的消逝必然会影响影视艺术品对于观众正能量和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渐消解大众审美的个体化表达,损害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受众的注意力流露于浅层审美中,无法在剧情带领下进一步思考。

以“爽点”为卖点的一些网络微短剧为特定想逃避生活的观众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使用与满足心理”,这种盈利模式就像西奥多·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的“文化工业”所提到的,商品表现出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艺术作品在资本模式下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当作一般商品进行售卖,罐头式生产模式只为盈利,缺少艺术作品本身应具有的内涵与风格,程式化模式代替了艺术家独特的精神生产,雷同代替个性,平庸代替高雅,低俗代替崇高,个体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融到文化产品的程式化生产和齐一性的商品表现中,艺术作品缺乏独特性和审美性。创作者为迎合大众浅层猎奇需求,过度依靠“噱头”吸引观众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观众逐渐被异化为没有思考能力的“单向度的人”,网络微短剧逐渐成为狂欢化的“娱乐至死”现象。影视艺术的文化独特性逐渐丧失,变成异化后的“一般商品”。

由于网络微短剧的时长剧集限制,难以形成完整严密的逻辑框架,在一系列脱离现实逻辑的服化道和剧情剧集空间中,主人公的形象设定和行事逻辑更多地表现为刻板模式和扁平化人物,主角在剧情中大开“金手指”,反派以打倒主角为己任,其他群演都以服务主角为行事原则。比如在《重返1993》中,主角林小凡有着现代的商业头脑和先进的销售知识,回到1993年凭借对经济发展的了解和现代商业奋斗经历的“金手指”,迅速赚到大笔资金;反派陈远在一出场就以敌人的姿态与主角作对,一起回到1993年认出主角后更是义无反顾地陷害主角,仿佛这一角色就是用来给主角升级打怪的磨刀石一般;發小刚子更是在第一集就全力帮助主角做生意,以合格的合作伙伴形象助力主角走向巅峰;其中出现的江颜、孙红、邹雪莹等女性形象进一步契合了男频爽剧中对于红颜形象的全方位想象,女性膜拜于主角的个人魅力中,为他争风吃醋。在这一过程中,美人如玉、豪杰纳首、打脸升级,“土嗨”的剧情氛围拉满,但浅层心理满足却容易消解观众思想深度,陷入“爽感”怪圈。在这一问题的出现下,网络微短剧必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整改。

(一)加强价值观引导

新媒体时代,网络微短剧的准入门槛和资金投入都相较传统电视剧更低,几乎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微短剧的生产者,在门槛低的同时必然会出现一批只顾商业效益的不良创作。但是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优质内核依然是网络微短剧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影视作品更能吸引更多流量和观众,获得口碑收视双赢。这就对创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创造高质量的网络微短剧,打造不同于短视频和影视剧特点的精品网络微短剧,实现网络微短剧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坚守的原则。

在影视创作中,“真、善、美”是道德的最大值和文明的最高值。影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多样,但“真、善、美”永远都是其不变的和至高的精神巅峰。因此,网络微短剧的创作者要在创作实践中抓住这一关键节点,给予网络微短剧这一新兴影视形式更多人文价值。影视创作者在考虑网络微短剧商业价值的同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剧中,坚持工匠精神,坚持求真求善求美的创作原则,使观众真正沉浸于剧的价值内核中,而不是将网络微短剧变成为迎合商业利益流于浅层的“大众狂欢”。

(二)与现实主义结合

优秀的影视作品必然要做到审美性和娱乐性相结合,将社会责任和娱乐效应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历久而弥新的强大生命力与广泛影响力,“低俗不是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娱乐不代表精神快乐”。因此,网络微短剧这一新兴影视形式要与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现实题材凭借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记录,彰显出强大的真实生命力,映射出深刻的生活哲学,获得大量观众的强烈青睐。

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既不回避反映生活的艰难和困顿,让观众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又在此基础上注入温暖、积极、向上进取的力量,挖掘出人性的真善美,提出有建设性的办法和出路,引领观众向光而行。元素的丰富不仅意味着内容延续,更意味着影视作品与社会热点及观众的内心世界可建立的连接点大大增加。影视作品创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同时,用年轻态、趣味性的表达方式诉说有深度、有意义的现实故事,树立起对青年有正能量意义的精神航标。从供给端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影视内涵。

(三)多元化差异发展

网络微短剧的发力点一开始就聚焦于追求喜剧效果,再加上准入门槛低,一些创作者致力于寻求快速获得商业回报,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家长里短、爱恨情仇等高话题度的内容创作上。但是一种艺术类别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往其中注入新鲜活力,多元化内容创作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要加强网络微短剧在主题主线创作方面的布局,强化影视创作者的能力与自身修养。

同时,近年来爆火的网络微短剧过度关注观众浅层喜好,以观众喜好为导向,产出的作品也仅仅是用户喜好的展示品,这就要求在之后的创作中要突破现有思路,不断挖掘社会中引发热议的话题,进一步反映社会现实,引发受众深度思考。优秀的作品不能一味地依靠喜剧效果和小说改编,创作者应该在情节设计、内容编排、原创力度上面对标优秀的传统影视作品,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产出更多优质作品。原创是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得以持续化发展的根本原动力,在影视创作时切忌“人云亦云”,只有从不同角度探索发现更多更深层次的中国故事,才能更好地将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作品中,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心灵陶冶和教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更要以深耕内容为主要创作方向,给网络微短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注入更多活力,尽量在有限的剧集时间中优化出更优秀的原创内容,以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为价值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观众的价值观。

四、结语

以《重返1993》为例不难发现,网络微短剧的发展已经逐渐精品化,其对时空的压缩以及矛盾冲突的加剧不断吸引受众观看,“省略”的适当运用更解救了一批深受“注水剧”困扰的观众,因此,网络微短剧的持续发展是势不可挡的。但是网络微短剧的准入门槛较低,一批创作者为了“流量”人为制造一些低劣的噱头,导致网络微短剧现阶段发展良莠不齐。以感官刺激为生产原则,必然会导致创作者陷入迎合浅层审美漩涡中,不利于正能量的引导和主流价值观的接受。所以平台必须建立自我审查机制,创作者更应该对标优秀影视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导向,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深厚土壤,共同推动网络微短剧这一新兴影视形式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淑媛,王珏.时间压缩与空间折叠:网络微短剧的叙事嬗变和伦理审视[J].中国电视,2022(05):62-72.

[2]吴岸杨.界限消弭下的参与体验:网络微短剧的审美趋向[J].中国文艺评论,2022(01):104-113.

[3]高子琪.微短剧的传播特色与潜在风险分析[J].视听,2021(12):174-176.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
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美学风格与叙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曼奴·彭达莉小说《班迪》的女性叙事策略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