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辉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在文化学习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与锻炼,劳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课程,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本文就目前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说明,并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分层教学
体育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也要进行改革。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是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目前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通过小学体育教学要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使其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气候时都能较好地适应,提升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更加活跃。
第二,小学体育教学要帮助学生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运动的快乐,也有助于其成长和发育。
第三,学生要在体育课堂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课堂有许多需要学生进行通力合作的活动项目,这对于加强同学间的紧密合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扬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不怕困难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将这种精神和态度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趋势。“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想要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开展教学改革,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积极加入体育课的活动中,教师才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小学生虽然还没有进入社会,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逐渐进入社会中,因此,适应社会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活动制度和相关的竞赛规则,这是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的。因此,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从体育课堂中的相关规则到学校制度规范,再到社会相关制度,这不仅是规则的变换,更是场景的迁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行为的规范性,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规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人社会环境。同时,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很多的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配合完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自身全方位的发展,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这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集体荣誉感的有效手段。
最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水平。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要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不一定非要在学校,也不一定需要用到专门的体育器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甚至今后在工作之余都能够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3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3.1改革体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学方法与理念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活动参与度;多样化教学方法则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同时要注重教学的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班级的个体差异,还要根据客观教学环境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进行班级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好,班级整体对体育活动积极性比较高,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时掌握正确的方法,以提高班级整体的体育水平。有的班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较差一些,体育教师就要着重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一些趣味运动和游戏,帮助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逐步深入传授体育技能。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3.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在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之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良好,体能方面也强于其他学生,平时也非常热爱运动,这一类学生无论是跑步速度、跑步时的耐力还是弹跳能力都很突出,对他们来说体育运动有非常大的魅力,也非常享受运动时的快乐。但与此同时,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先天就比较差,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得很吃力。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办法针对学生的体能差异进行协调,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十分畏惧体育课,在课堂上不积极参加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教师的教学体验都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分层教学,这样的做法不但能够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兼顾到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爱好或者身体素质等进行分组,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运动教学时要考虑到男女生性别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男生对篮球的兴趣要比同龄女生对篮球的兴趣要大,因此,教师可以将男女进行分组,然后在兩组内,根据学生对篮球的熟悉程度以及身体素质来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组。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而且能够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3改进教学器材,丰富课堂内容
体育器材在体育课堂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推进课堂的顺利进行也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学校方面要加大对体育器材的购买力,还要及时对相关体育器材进行维修,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上能够尽情地享受使用这些器材带来的乐趣。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的范围,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登山等运动,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自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4以全面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体育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将课堂的中心放在学生身上。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能力的不同以及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差别,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状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重点和主流。
3.5组织体育活动或社团活动
学校可以采用社团活动或者是组建体育队的方式来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的路径和范围。但是,开展这项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教学重点,针对少数的社团和体育项目的学生群体,主要教学目的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来进行某项运动,从而提升其在这方面的能力。社团体育活动是促进课外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拥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其在集体运动下更好地锻炼自身的体育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其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这也让此模式具有多重价值。教师或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资源,在校园内建立体育俱乐部,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其中。
4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各个层次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