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2023-08-23 17:38胡永刚
家长·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生活化数学知识

胡永刚

生活化教学理念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指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场景、事例等相融合,并以此为起点,探索与发现、剖析与思考、体验与感受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深入融合可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其已学的数学知识,创设生活化情境,指引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根据生活中的问题推理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因为该知识点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产生畏难心理,致使自身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所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此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只能被动式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导致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既能够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用与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学生对生活化的情境更加了解,在此情境下更易激发学习与探究熟悉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习能动性得到提高。

第二,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进而有效增强学生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容易把握数学的本质,促使数学思维更具有深度,并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从而培养综合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在该种模式下开展的数学活动,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全面发展。

第三,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高效的师生交流,不仅有利于促进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培养学生素养的目标,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素养的新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思考

(一)明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石,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基于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讲解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教师可将实例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鼓励学生对此进行探索,进而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促使新知识的教学更加顺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密切联系的目的。

(二)促使学生感知数学、探索数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应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基于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与完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目标。

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时,由于该数学定理较抽象,部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较困难,不能灵活应用该公式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该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房屋的构建,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房间的对角线长度、屋顶的倾斜角度等数据。借助该实例,促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抽象的数学定理联系起来,运用作图的方式理解实例的本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针对同类型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如若题目较为复杂,可以尝试利用示意图将关键信息标注出来,使呈现的题干信息更加具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使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还有利于让数学知识充满趣味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深度结合的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处处皆学问”的真正内涵,让学生感知数学、强化数学、内化数学,进而提高学习热情,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导入现实生活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与记忆该部分知识。基于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收集与整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关注学生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将其引入数学课堂,指引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该问题。教师还需要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要求学生具备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將其与数学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建立联系,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让学生更容易学好数学,实现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间的相互转换。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与函数”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现实生活,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点的事物,进一步思考事物运用该部分数学知识点的原因。该教学方法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拓展至现实生活,既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反复分析现实生活,在提升实操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爱上数学,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又让学生在符合生活认知的学习中自主探索与研究。由于初中生思维的发展较为迅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为强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既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又可达到数学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五)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现实生活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要想明白其中的数学本质,需要在扎实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研究,进而寻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利用实践活动开展数学教学。比如,为学生设计课外作业,激发学生探究课外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再比如,要求学生完成实践题——现有一面破碎的圆形镜子,只剩下一块碎片,如何利用剩下的镜子制作同样大小的镜子,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经过集体交流与讨论后,得出以下方法:可以借助三角形三边垂线绘制圆的方法解决该实践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实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标,达到增强学生数学意识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的举措

(一)导入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化情境,可促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布置课后作业环节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数学课前预习环节中创造生活化情境,不仅可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构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够拓展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数学图形及其运用的生活现象,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行为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进行联系,促使学生沉浸式体验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中。

例如,在“正多边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生活情境——小明父亲计划为新房间铺设地砖,综合考虑下,小明父亲决定使用正多边形的地砖铺设地面。小明想和父亲共同完成新房改造。请你们帮助小明挑选正多边形地砖的图形,并讲明原因。在教师导入生活化情境后,学生利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图形的卡纸,尝试拼成一个较规整的平面图形,并且不出现重叠、留白的现象。在学生拼接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正多边形各个角的度数,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在学生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正五边形不能作为地砖的原因是什么?与它的内角有联系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再次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地砖的选择有两个条件,一是拼接公共点的内角和为360度,二是相邻两个图形具有一条公共边。可见,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布置课后作业环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学习正负数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如引导学生利用正负数的概念记录家中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情况,并利用符号表示“支出”和“收入”,根据正负数的运算规则计算结果。这样既可深化正负数的概念,又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运用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源自现实生活,又运用于现实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用生活情境,可以充分调动与激励学生,进而唤醒每个内在学习者。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三角形拥有三个内角,这三个内角的总度数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出的?”以此促使学生着手探索,并从中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原理。教师可以准备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课堂教学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测量。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制相关的三角形纸片,思考测内角和的方法。有的学生把三个角分别剪下来,三个角的顶点沿一条水平直线摆放,发现无论是何种三角形,这三个角都是一条直线,也就是三角形内角和1800。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情境,可促使其将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距离感和疏离感。再比如,在“对角平分线”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探索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例,再了解角平分线在实例中的运用原理,最后以“他们如何确定角平分线”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借用生活化语言

生活化语言是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修饰数学语言,促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更易理解。由于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将其转化成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与知识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导入“鸡兔同笼”教学案例,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讲解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既可以透过现实问题联系到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可以用公式的x和y分别表示鸡的数量和兔子的数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进而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

(四)活用生活经验

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因此看待问题的视角变得多样化,逐步拥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些经验是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而获得,并且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力和观察力作为切入点,指引学生发现生活與数学间的关联性,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如相遇问题、收支问题、几何图形

问题等。

(五)举办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内化课堂知识。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如“教室的一块玻璃被撞成了四块,现在需要学生到商店购买同样尺寸的玻璃,学生需要如何做才能确定玻璃的尺寸?”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程度,检测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及生活常识,对“如何向商店人员准确传达信息”进行交流与讨论,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是让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分析与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达到加深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衔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效。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