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聚焦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讨论了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深度学习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一则阅读课教学案例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活动,使深度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1-0132-04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在主题意义引领的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履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的问题。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仍关注表层理解问题,以“教语言点”替代“教语言”,过多关注对知识点、语法点的讲解。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教师未将教学活动融入主题语篇探究中,导致教学缺乏源头;②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信息性知识讲解,缺乏在真实语境下对语言的迁移运用,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③教师在教学中机械使用习题检测学习效果,未能引导学生多元评价和反思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应关注深层次阅读,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语篇的深度探究,有效地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长期处于浅层化学习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评”一体化活动的脱节。教师应充分挖掘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为此,教师应以深度学习为指向,把教、学、评活动设计为一个有机联动的融合体。
二、 深度学习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在关系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一种借鉴人脑由多层神经元组成特性而形成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脑科学等诸多领域。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布鲁姆提出的六大认知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显然,记忆和理解属于低阶思维,属于浅层学习;而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属于高阶思维,属于深度学习阶段。Marton和Saljo最早明确了深度学习的概念,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涉及高阶思维的学习行为,是试图理解文章中心和学术内涵的学习状态和过程。国内教育学者郭华教授首次提出了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王蔷团队则认为英语学科的深度学习应在郭华教授提出的五大特征基础上增加一个“内化与交流”的特征。
综上,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和内涵诠释不尽相同,但亦形成共识,即深度学习过程应包含以下关键词:真实情境、主动参与、思维进阶、内化迁移。这与《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完全吻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是双新(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推进课堂改革与课堂实践的新方向。《课标》明确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确切地说,“教”是教师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分析和重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设计并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全程监控学生学习进程,最终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评活动是三位一体、高度一致的,均指向学生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与核心素养达成。可见,“教—学—评”一体化活动是实现高中英语阅读课深度学习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深度学习要在课堂真实发生,教师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实践
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就是要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基于对深度学习的理解,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1中的阅读板块Reading and Thinking中的“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活动设计与实践。
(一)研读语篇和学情,确立深度学习目标
1. 研读语篇
语篇是学生语言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基本单位,并承载着文化和价值观等深刻内涵。教师在教学设计前需把握语篇的主题意义、分析文本和语言特点,并基于此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这是落实深度学习指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活动的重要前提。下面笔者将从What(主题内容)、Why(深层涵义)、How(文體特征和语言特点)三方面分析本课例的语篇。
(1)What:本单元的话题是“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的主题。本语篇讲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事件和他们发现并提炼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主要过程,同时介绍了屠呦呦的个人经历和团队的艰辛付出和伟大发现。
(2)Why:该语篇旨在让学生了解屠呦呦和团队发现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传统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How:文章是一篇新闻专题报道,分为标题(屠呦呦获奖)、导语(屠呦呦获奖及其原因)、主体(屠呦呦生平、研究过程)、引用(屠呦呦对获奖的评价)四个部分。语篇内容客观准确,使用数据说明了屠呦呦及其团队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发现青蒿素的伟大价值,对人物的描写不掺杂个人情感,通过客观事实展示她的品质。
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理科创新班学生,学生已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学生已基本掌握skimming, scanning等阅读技能,对表层信息的获取与理解有一定的优势,推断、评价等深层次阅读能力较为欠缺。该语篇专业术语较多,将会给学生理解文章中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并思考其研究价值带来一定的困难。
3. 深度学习目标
通过语篇和学情分析,笔者制定了本节课的深度学习目标:
(1)运用skimming, scanning等阅读微技了解文章大意并归纳出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2)细读梳理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基本信息和利用可视化结构图理解她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基本过程。
(3)小组合作分享屠呦呦获得“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提名的原因。
(4)梳理本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总结并概括出人物新闻报道类语篇的基本语篇特征,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论学习完本篇课文后可以获得的启示。
(二)聚焦深度学习,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活动
1. 读前活动:联想与分享
【师生活动】教师布置了两项前置作业:查找有关屠呦呦的资料,即What I know about Tu Youyou和阅读一篇有关疟疾的短文章并绘制思维导图。正式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通过展示几位优秀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见图1)。提问学生:“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o discovered the life-saving drug?”學生根据前置文章的阅读,小组合作讨论回答“Malaria has brought great harms to human being”和 “A new treatment based on Arteminsini has saved millions of life”。之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u Youyou?”学生根据课前在网络或书籍上搜集到的相关屠呦呦的资料分享给同伴。
【活动意图】通过阅读前置性作业中关于疟疾的文章,学生能更深入了解疟疾的危害,为理解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伟大价值提供支架;另外,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搜集有关屠呦呦的信息“what I know about Tu Youyou”,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建立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之后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2. 读中活动:建构生成
(1)读标题预测阅读内容
【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文章标题“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并启发其思考标题中已经包含哪些信息。学生看标题归纳出已经包含who, what两个信息。教师追问学生通过标题还想知道有关这一great event的哪些信息。学生brainstorm回答还想知道的信息主要有:What prize was she awarded? When/Where/Why did she get the prize?和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was told to get the prize?等。
【活动意图】该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引导学生在读文章前观察标题,并做出合理的预测。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和兴趣;同时也将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2)浏览全文析体裁大意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判断本篇文章的体裁,之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全文划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每一部分的大意。
【活动意图】该活动亦属于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全文阅读后根据语篇特征,判断出文章体裁的阅读技能。同时,在表层理解后,教师采用同伴交流和全班分享的方式指导学生归纳并提炼出每一段的主旨大意,这也是帮助学生对所学语篇理解进行建构的基础。
(3)精读细节深入探究主题
【师生活动】具体活动依表1展开。
【活动意图】教师带领学生依次细读语篇的三个部分,引导学生探究屠呦呦及其团队研制青蒿素的事实性信息,并利用可视化结构图(图2)分析概括并整合信息,进而梳理出研制青蒿素的关键是低温。基于此,学生通过对文本信息结构的概括,感知和认识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重要品质,最后归纳出祖国和团队的支持、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主要原因。以上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活动之间内在逻辑清楚,体现了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3. 读后活动:迁移创新
【师生活动1】教师播放一小段BBC有关屠呦呦的纪录片,设置真实情境:“Here comes the news that Tu Youyou, Albert Einstein, Marie Curie, and Alan Turing were nominated(v. 提名)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What would be the reasons for Tu Youyou's nomination?”用以启发学生思考屠呦呦获得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提名的原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屠呦呦获奖的原因,并从课文中找到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以颁奖人的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颁奖词。
【活动意图1】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巩固并整合所学语言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主题,加强德育浸润,迁移创新。
【师生活动2】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首先,提示学生根据title(标题),beginning(开篇),body(文章主体),quotes(引言)and pictures(图片)以上几个方面总结出人物新闻报道类语篇的基本语篇特征。其次,教师启发学生主动联系实际谈论能从屠呦呦身上学习到什么。
【活动意图2】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同时再一次巩固和升华今天语篇的主题。
四、 结论
深度学习指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师只有清晰把握了“我想要带领学生去哪里?”“我怎样去那里?”“我的学生已达到了哪里?”这三个教学评方面的问题才能让深度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教师应以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和促进其核心素养能力为目标,基于真实情境创设出一系列层次分明、综合一致、有机关联的探究活动,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的学习方式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和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1):17-25,87-88.
[3]郭元祥.“深度教学”:指向学科育人的教学改革实验[J].中小学管理,2021(5):18-21.
[4]郭华.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R].普通高中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综合组及学科组组长第五次会议论文,北京:2021.
[5]崔成林.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EB/OL].(2023-04-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474729777566390&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唐娜(1983~),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广州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