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施显示小学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实践获得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采用实践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新形势下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数学是工具类学科,创设实践活动可给学生实践操作活动以探究机会,具有其他教育内容及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课堂变得充满活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完成教学优化,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深度挖掘、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及拓展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教学思考;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086-04
素质教育的落实是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问题进行重点优化和教学创建。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形式,对个人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深度挖掘、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及拓展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用实践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数学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和培养价值,培养出具有健康身心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后备人才。
一、 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完成教学优化,将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结合教学现状调查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数学教学理论及常态课讲解居多,偶尔穿插一些结合实际的内容。学生仅仅完成了“听讲”,但是思维并未跟上课程的脚步,也没能将自身所学转化为实际应用。学生缺少充足的体验实践操作活动的机会,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难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动手能力匮乏,不利于今后学习的有效延伸。另外,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同质化,也造成了学生思路狭窄、应付学习现象严重。小学数学知识点非常多,涉及的元素也更多,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过程来消化。但是目前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亦步亦趋地完成动手的过程,整个数学实践操作活动属于“模仿”“复制”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形式枯燥乏味。而从实践操作活动内容上来分析,目前数学教学资源非常匮乏,教师自身缺少拓展教学宽度、导入拓展性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现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需注重将新颖的教学形式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多方位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使课堂呈现出更具活力的教与学氛围。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
(二)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优化思考
对于数学学科来讲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价值不言而喻,是提升学习有效性的重要辅助教学板块。而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教学优化应该带来学生喜爱的趣味数学实践操作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设计,合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欲望。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去感悟数学知识,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产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基础,并展示出一些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探究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拓宽教学路径,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奥妙和趣味。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方式,如游戏、实践类调查活动、竞赛、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比如,可以利用生活化教育素材,设计出更加生动、直观的课件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视听、操作等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学生在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找到教材知识的切入点、思考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自己的联想,并积极进行观点的论证,将学与做进行高度融合。与此同时,通过数学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这样小学生会得到学习思维的转变,不再像以往课堂一样单纯完成记忆性学习。而是意识到数学学习给自己或生活带来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提高。实践操作活动教学能够形成立体化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对减轻。学生会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其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当学生意识到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趣味性、掌握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基本技能之后,也会在家中采用不同方式去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由此可见,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创设承载着多方面的价值,需要教师强化教学创设。
二、 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加强数学实验的合理构建
相较于纯粹听讲的模式,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更为轻松活跃的学习形式。目前,许多数学课强调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手段,目的是解决学生依赖性过强的思维局限问题。很多小学生虽然已经完全掌握了数学概念和公式,但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思考、解題,其实践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实验活动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更多地使用将数字转化为图形的数形结合方法来教学,因为数与代数领域的逻辑性更强,而图形则能够相对直观地把难点进行化解。在遇到图形问题的时候,数形结合同样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图形问题的解法。所以数形结合与数学实验的融合,是教师需要考量的板块。例如:在测量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合理运用。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不是很强,仅凭理论灌输难以实现准确的应用。为拓展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教师用多样的尺为学生展示长度单位,让学生从尺上寻找想要了解的长度。比如7厘米或者3厘米在哪里,比如从不同规格的尺上,也能辨析出、测量出规定长度的线段。比如在不具备测量工具的前提下,怎样灵活运用身上的“尺”来判断单位使用得正确与否。通过这样一系列操作,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认知,又能培养学生的“量”感,以及获取这些经验的过程性方法、论证依据。在学习《位置》时,也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前面,测量自己所处位置与其他学生的距离,将位置、距离用数的形式表示出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题目信息画出来,便能够一目了然地得出学习思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地简便,让学生能够理解将数学题目看似复杂的信息以另一种形式进行表示后,便能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学生也会发现数形结合的作用。实验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更多的选择。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从而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其实对小学生来讲很多数学知识是比较陌生的,而实验活动能够成为一个载体,可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价值。
(二)构建趣味合作实践活动,锻炼数学思维
能够快速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趣味性的合作教学。趣味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路径,改变以往只能通过机械、反复练习来学习数学知识的状态。对提升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可能性》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盲盒活动”,以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内容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探求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一起研究数学知识的奥妙。在此过程之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升自身的思维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合作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活动示范作为基础教学:《可能性》其实也是数学当中的概率问题。比如,今天的天气是阴天,那么就有可能会下雨。在一个盲盒当中,事先告知学生里面只有红色的球,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在盲盒里面找到红色以外的球,这也就是数学当中的可能性。用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对数学当中的可能性具备一个初步的概念。然后运用“盲盒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都会获得一个不同的盲盒,有的盲盒里装有不同颜色的球,有的盲盒中装有糖果玩具不同种类的物品。最后,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从盲盒中获得的不同物品进行简单的数学复述。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获取最大的知识收益,真正提质增效。以趣味合作活动为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创设游戏化综合实践游戏,提升教学深度
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这也是目前数学课堂现状的不足之一。很多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薄弱,分析、解答的方式与例题别无二致。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不能急于创新而趋于形式化,而要将教学对象的特点与教学核心主题进行深度融合。因为游戏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运用是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根本宗旨的。这也是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很多数学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固定,一般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跟随练习的方式。学生难以真正融入数学课堂。而游戏活动带来的学习形式更加立体,它是一种非常轻松而且有助于锻炼数学素养的高效教学活動。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游戏开发视作教学创新的突破口。这样小学生在感到轻松和快乐之余,学习的参与度能得到提高。同时,游戏活动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其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究能力、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锻炼。例如在《确定位置》教学中,在讲解完基础概念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构建一个趣味性的位置辨析游戏。比如喊出一个口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伸出自己的右手。”学生立刻响应教师的口令,与教师一同伸出自己的右手。此时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虽然自己与老师同时举起的都是右手,但是举手的位置却并不相同。这样学生就能够对位置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懂得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性的。之后,布置趣味性的互动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游戏的形式,大家相互提出与位置相关的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参照物、辨别不同的位置。比如刘同学向自己的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请你说出文具盒的位置。”王同学说:“文具盒在练习本的上面。”此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提出疑问:“有没有同学说一说王同学描述的位置正确吗?”李同学立刻说出:“我认为文具盒在钢笔的右侧。”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请问刘同学,你认为李同学说得对还是王同学说得对呢?”刘同学仔细观察后回答:“我认为他们两个人说的都是正确的,只是他们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王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练习本,而李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钢笔。”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得到了较为高效的学习路径。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方式,既在其中融入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实现了当堂练习,当堂纠正。同时还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总之,游戏化实践活动是一种更为轻松活跃的代入式学习形式,它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更多贴合课程理念的游戏活动,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趣味实践操作作业,培养实践、探索能力
强化课后作业设计是减轻课后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实践性作业则是“双减”改革教学方向。小学生思维活跃,但阅历有限,认知局限且课后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可布置趣味实践活动,力求达到减负提质的作用。然而,如何设计实践性的课后作业活动呢?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布置一些趣味的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例如数独、围棋、黑白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让学生制作各种几何图形、折纸、编织等。举例来说,在《认识图形》作业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习题作业形式,为学生创设趣味手工实践活动。探索图形,重在“探索”,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比如家里的电器、生活物资、房屋建筑等,这些事物都包含了丰富的图形元素,学生可以运用绘画的形式去完成探索;或者,根据自己探索到的图形,运用生活工具,比如彩色纸、旧报纸、胶水等,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各种形状的小图案或者漂亮的窗花等,也可以粘贴成几何模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学习数学能够得到很多快乐,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增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提升学习效率,凸显作业的设计价值,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获得更加宽广的学习路径,从而避免学生变成只会应付考试的“书呆子”,而是让学生获得全面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创设中,一定要注意用新颖的教学素材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这样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地参与其中。通过趣味实践课后作业的驱动,帮助学生在课后完成高质量的学习。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趣味性、实践性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结论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实践操作的设计,拓宽教学路径,强化实践设计的着力点,以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数学。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中实践操作活动的重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数学素养的成长,从而提升学科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会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活动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天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研究[J].考试周刊,2022(46):66-70.
[2]许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3):98-99.
[3]罗建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分析[J].新课程,2021(1):130.
[4]熊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数学思维发展[J].中外交流,2021,28(5):591.
作者简介:王淑红(1973~),女,汉族,河南郾城人,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