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做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在激趣和生活实践上多下功夫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有成功的愉悦,也有失败的感悟。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体,从而“好学”“乐学”,更好地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寻找延续性的思维激趣点,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并关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010-04
一、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需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将学生置于首位,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认为,生本教育更加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并且能够促进他们主观能力的发展。通过自然而然地学习,我们可以培养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生本教育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我们应该遵循生本教育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成为掌握现代信息科技知识的主人。通过实际教学,我们可以探索出适用于这种教学模式的策略。
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颠覆了我们的思考模式、行为准则以及学习模式,为全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加快教育的转型升级,打造一个全面、多样、具有时代特色的、适合全球需求的“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以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者。
近年来我国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通过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为教师在线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逐步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的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儿童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人才的储备,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必修课之一,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增强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数字素养和技能。因此,在现阶段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中,它与传统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选择简单易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或接触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对过去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过于强调计算机本身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更多地关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我们希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更不能根据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的能力,而要对当下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信息技能进行实践挑战。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整合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立足本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其他学科进行教育教学,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其他课程相比,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其根源在于本学科与各学科的紧密联系和交叉。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涵盖语、数、外、科学、道法等众多基础学科,而且还要求教师将这些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有效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也可以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备受重视的技能。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視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前,很多小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基础编程课程,这充分说明人们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视。但同时,仍有不少教师没有注意到这种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在小学生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够重视。部分教师仍然以一种随意的教学态度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认为小学信息技术可有可无,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不重要。在课堂上,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几乎为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约束不强,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技术,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没有预设目标。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通过讲解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并鼓励学生通过模仿来练习。这样的教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学生不关心或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不感兴趣,即使有空闲,学生也很少练习信息技术技能,而是玩网络游戏。这样的教学课堂也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措施
(一)激发探究潜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非常期待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并且要深入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信心,相信他们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并相信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才能,应该抛开陈腐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多种多样的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习需求,激励他们自己思考、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从单纯地被动接收转向自觉地探究,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通过引导,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因此,老师应该充当起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提高其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要相信学生的内心深处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将产生无穷的动力,促进其不断地进步,进而将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展示个性的舞台。“任务驱动”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驱动,启发学生围绕任务活动开展探究学习。采用任务驱动策略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从而极大地提升他们的探索效率。
(二)提高玩伴联盟的探索效率
实验证明,儿童可以通过自发组织来学习使用计算机,自发组织的学习效果是惊人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Sugata Mitra教授的“墙洞”教育实验得出经验:计算机和互联网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设施,在开放的环境中,这是他们能够自学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所有孩子必须一起使用计算机,而不是单独使用,而且这些学生群体的组成必须是多样化的。第三个条件是拥有一个安全和开放的环境。如果这三个条件得到满足,孩子们可以自己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
事实上,“墙洞”实验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它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采取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每个人都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共同体。生本教育理念提倡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形成学习共同体。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乐于帮助学习速度较慢的同学,同时也能够让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重新获得自信。同时,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使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此外,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玩伴联盟,将整个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并适时调整小组成员。设计了四个环节:整体教学、小组学习、交流反馈、总结评价。整体教学:介绍知识点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方法和步骤,然后提出本课的任务。小组学习: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生特长分工,各司其职,遇到问题先在小组内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老师请教。交流反馈:包括讨论、交流、重建、小组间交流四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总结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扬、欣赏别人的作品,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人的天性。几乎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和别人一比高下,有输赢的意识,勇敢地迎接挑战并且不愿意输给别人。我们要恰当运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竞赛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创新了课堂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而且,比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不再依赖教师,更好地自主学习一些信息技术的知识。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的知识。
(四)情境刺激,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学会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唤醒他们努力学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主人翁意识,才会有探索的欲望,才会不断沉浸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推动学习信息技术的强大动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拥有热情,学生将会更加投入地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技术,提升信息素养,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營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激励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让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让学生进入渴望求知的境界。学习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主导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具有情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讲故事、看动画等。所有方法实际上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趣和好玩,用创设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和积极情绪。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以实践操作为基础,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想学到爱学,才能把计算机当作他们一生的真正朋友。
五、 对基础教学的有效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结合实际完成眼前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时代发展对学生科学技术的要求,与时俱进地了解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有实用性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知识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注重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并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当讲授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时,我们可以提供纸牌游戏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如何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发现,除了将纸牌往上拖动,还可以让它们自己飞起来。这样,就能够让学习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经过一番尝试,学生发现,只要双击鼠标,纸牌就能够自动上移。这种“玩”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他们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的教学内容。实践表明,学生对此极为热衷。为此,教师们需要把握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让小学生接触和使用实际应用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結论
生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发展。这种教育方法既注重实践,又注重理论。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生命作为教育的核心。
先教后学,先学后教,都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站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成为信息技术的积极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吕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的方法[J].小学生(中旬刊),2021(2):105.
[2]宗可胜.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7):30.
[3]庄成.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9(22):5.
[4]仇惠炜.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微[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71.
[5]杨登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研究[J].天津教育,2021(32):82-83.
[6]孙未.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36):22.
作者简介:赵立峰(1982~),男,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高新兴华学校,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