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3-08-23 03:10:21钟德魁
考试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摘 要: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水平还不够高,而语文学科是培养小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优势学科,丰富的语文知识和优美的文章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其意义以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策略性建议,以推动学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024-06

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各个科目教师的研究方向,也是我国教育模式的整体发展方向。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而小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均未成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开发、进步、成熟和发展,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最早是由西方教育学家提出的,西方教育学家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为不同学科的“关键能力”,流传至我国后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核心素养”概念。它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中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基础能力,具体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或在实践活动中,将语言知识不断积累、丰富、整合、梳理,掌握语言的逻辑,对语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沟通交流中自主、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进阶能力,具体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活跃自身的思维,实现自身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学生要能够运用语文思维看待问题或思考问题,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对优秀的语文作品进行品鉴,发现语文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身的审美想象力、体验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同时,学生还需要在发现美、认知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创造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且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同时,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应当表现出优秀的文化自信态度、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广阔的文化視野。

二、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只能单方面地听教师灌输知识,自己并没有对语文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过于片面,且会受到教师的主观性影响。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运用语文思维更客观、更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比如学生可以运用辩证思维看待课文中的人物或各种现象,从而对课文有更全面的理解,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必然要求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较弱,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对事物开展深刻的思考,并且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其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勤用脑、多思考,深入理解语文知识,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推动学生在思维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的提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很多教师会直接将课文蕴含的意义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告诉学生,没有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遇见问题更希望教师给予答案,而不是通过主动思考探究知识。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遇见问题时主动思考,通过思考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符合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我们不再追求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强调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这种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模式,必然使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开始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进而提高其理解及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使其思维得以发展,综合素质得以全方位提高,这符合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

(五)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强化语文教学效果,还能够使小学生综合能力获得提升,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向着全面的方向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以思维引导实践,这也可以看出思维能力对实践能力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小学生实践过程中缺少思维引导,会影响小学生最终的实践效果。

(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如果只是依靠书本教学内容,无法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也难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还要结合小学生个性特点,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

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教学内容或教学组织形式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整体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这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或者运用更新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对课堂有新鲜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透过教师的讲解感受到属于语文的魅力,真正地爱上语文课堂,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意把控整体教学难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利用成年人的思维对事物产生认知,所以教师需要把控整体的教学难度。首先,如果教学难度设置得过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接受,会导致学生害怕学习语文,降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其次,如果教学难度设置得过低,则会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是无聊的,同样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妥当把控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指导的占比,不能完全放任让学生自主探索,也不能让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教师把控得越精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也就越好。

(三)注意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的互动性非常低,甚至几乎没有互动,学生往往仅靠个人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学习。因此,必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上的碰撞,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注意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

针对受传统教育理念束缚较为严重的教师来说,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单方面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其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这一教学目标,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从传统的成绩导向的应试思维中解脱出来;最后,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意识和交往能力还较为薄弱,并且会受到年龄、社会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学生课堂学习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导致小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恐惧心理,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度不高。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较为沉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对教师存在较高的依赖性,如果学习中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出现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学习的情况。同时,由于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较少,且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仍然存在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课堂上核心地位的情况,使整个语文学习较为枯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语文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不高,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师生交流,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使小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學语文思维能力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果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过强,会让学生难以实现自主学习,也无法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与同学交流、沟通较少,缺乏积极思考问题和发表观念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逐渐减弱,学习知识点时只靠死记硬背,不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对语文教材中思维能力培养资源挖掘不够深入,主要是围绕语文课文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固化,会制约学生个性和思维发展。

五、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当创新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加强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构建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效的语言学习需要生动、形象的场景,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在于课堂中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构建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语言情境内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草原》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大草原的视频,让学生对草原形象有初步了解,并继续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草原的风》,让学生加强对情境的代入感。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保持代入感的基础上开始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学习“绿毯”“柔美”“热乎乎”等新词,并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互动:“同学们,经过视频、音乐以及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草原已经有非常深刻的了解。那么假如现在自己在大草原上,此时应该是什么景色呢?草原上都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呢?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描述出来。”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脑海中的画面感表达出来,如草原上有很多牧马人、草原上能看到蓝色的天和白色的云等,教师通过构建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说出草原景色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加强学生之间互动,活跃学生思维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堂中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难以开展思想上的交流,整体思维发展缓慢。所以,教师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活跃自身思维,并且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的《少年闰土》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每6人分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接下来,教师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要求先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整体,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在课文中,有很多描写儿时闰土的词语,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讨论得出答案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成年以后的闰土和小时候的闰土有哪些差别?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讨论并小组派代表回答之后,教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通过这篇文章,你能体会到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加强讨论,从而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如此,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用脑思考,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大家的观点可以进行相互补充,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分析古典名著人物,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学生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思考时,能够从事物的正、反两面进行思考,从而更深刻地认知和理解某件事物或某个人物,而培养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够对学生的特点做好分析,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古典名著人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辩证思维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和提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课的《猴王出世》为例,本篇课文选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第一篇章。在小学五年级,很多学生都對《西游记》已经有深刻的了解,对孙悟空这个角色也比较熟悉。教师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第一集)的动画片段,并引导学生开始阅读文章,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分析:“同学们,相信大家对孙悟空这个角色已经有足够多的了解,那么在大家心中,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根据对孙悟空的了解可以回答:“孙悟空是一个疾恶如仇、正义感很强、本领很高的人物。”大多数学生都会从正面形象分析孙悟空。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孙悟空的负面形象,包括好争好斗、桀骜不驯、急功近利、爱慕虚名、狂妄自大等,让学生对孙悟空的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典名著人物,让学生学会从正、反两面去看待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课外阅读补充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生能够根据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等对事物进行有效分析,并将其结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强,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补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木偶奇遇记》作为课外阅读的读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筛选一些《木偶奇遇记》的关键信息:①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匹诺曹是一个木偶,它每次说谎的时候鼻子都会变长一截。②匹诺曹的鼻子已经变得很长,到最后甚至变成一头又蠢又懒的驴。③在仙女的帮助下,匹诺曹变回原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关键信息,并补充出缺失的内容,学生通过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出,因为匹诺曹说谎鼻子会变长,所以匹诺曹鼻子变长的原因一定是匹诺曹说了谎。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展开写作,弥补这些缺失的内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来进一步地补充,让学生能围绕着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做好分析,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到鲜明的提升。

(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思维

质疑思维是学生在认知事物时能够对事物开展独特的思考,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与事物本质产生的矛盾进行质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重点还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虽然使应试教育模式得到了转变,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长时间的影响,教师教学理念难以及时转变,教学中对学生思维会产生抑制,导致小学生思维较为固化,无法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真正能够在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维,先让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A学生提问:“为什么小女孩不能找一间屋子借宿一晚,而是在外面挨冻?”学生B提问:“小女孩划亮火柴后看见奶奶是幻觉吗?”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当第一时间表扬并鼓励学生,让学生继续保持带着问题看待事物的能力。紧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依靠课文内容活跃学生思维,还要能够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在教学中通过降低学生对教师的学习依赖性,让其能够完成独立思考和语文学习任务,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强化学生课堂中的核心地位,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时,需要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使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的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童话故事类型的课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阅读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观点进行理性思考。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可开展辩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小组,之后自主地搜索有关资料充实辩论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童话故事,实现拓展阅读学习,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故事后自己总结经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七)联结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将生活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加强语文学科与学生的联系,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寻找课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课文内涵、中心思想等进行理解。这样,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同时,又能活跃思维,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考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猫的运动形态、饮食习惯以及生活规律等,让学生对此产生一定了解,通过生活体验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之后对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愿意养猫呢?你对猫的印象有哪些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对课文分析理解后学生能够得出作者不愿意养猫的原因,总结课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生活情境的联结与创设能够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八)設置连环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认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阅读过程中可标注课文中重点语句和字词,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特别应科学合理规划理论授课时间和讨论时间,设置连环性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去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比如,在课堂教学当中借助思维导图就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或者是引导学生自主绘制,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文时间节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观看思维导图能够了解课文的时间线,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鲁滨逊的人物特点、中心思想等,思维导图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后可使用思维导图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记忆,还能够使学生思维逻辑更加清晰。之后设置连环问题,如:“鲁滨逊在岛上衣食住行如何解决?”“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对鲁滨逊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能说说鲁滨逊出海的目的是什么吗?”对上述问题需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是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够得出问题的答案。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教育改革的强项。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把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持久不懈地付出和探索,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更多的自由和创造性。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暾.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68):40-42.

[2]冯爱东.浅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16):31.

作者简介:钟德魁(1970~),男,汉族,福建长汀人,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羊牯中心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