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学生在享受丰厚物质条件的同时,心理成长缺少了必要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忽略的心理成长累积造成了性格和人际交往的缺失,使他们成了物质丰裕时代的“穷孩子”。文章首先提出低年级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然后论述了低年级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以及低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低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014-04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每个家庭和个人都面临了不同的挑战。当前国家一直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摆在每个教育者的眼前。学校和家庭迫切地希望小学生能具有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团结互助的能力。然而,笔者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呈现低龄化趋势,一些刚入小学的孩子不能够顺畅地参与到集体中,不能正常接受学校的教育,这些问题成了一个摆在家长、学校、老师面前的巨大难题。如何通过家庭、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让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规范,从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 低年级小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影响着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人格发展、成长质量以及未来的生活。当前社会发展迅速,虽然学生刚刚步入学校,但是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巨大,仅凭普通的常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诸多问题,找到教育问题的症结,从学生的内在个性出发,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仔细梳理低段小学生心理问题有如下表现。
(一)性格发展类问题
缺乏安全感,过分寻求关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基石,能帮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安全感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根基。由于低段小学生由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转变到了小学正规式的教育环境中,环境的转变使部分孩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①安全感缺失;②不具备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衡量一个孩子融入性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的孩子社会能力逐渐增强,而有的孩子社会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出现沟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③过分关注自我,行为个性缺少融入感。目前多数的学生还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凡事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带给别人的感受和影响。上面所列举的三种问题会大大限制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阻碍孩子自身的发展和幸福感的獲得。
(二)逆商教育类问题
当前小学生普遍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中成长的,学生所受的逆商教育不足。大多数家庭属于“6+1”家庭模式,6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就像常听到的那句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从前物质生活不富裕家庭孩子多的状况,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挫折教育,所以那时的孩子相比今天要更加坚强,更加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考验。物质泛滥爱心泛滥使得现在的家长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伤,所以导致目前的小学生普遍抗挫折能力下降。
(三)人际关系类问题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素质的发展也非常迅猛。中国式家长一直怀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越演越烈,这样加速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直接导致了家庭气氛的紧张。小学生在学校渴望被同学接纳,渴望拥有朋友。然而每个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均衡,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导致有的学生出现孤立不合群问题,这些问题是小学生的成长难题。
三、 低年级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代小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复杂,与其父母所成长时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幼稚,如果忽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幸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品格,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遇到各种情况时能够积极应对。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感知力和自我意志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生活中,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更加健康的发展状态中。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有助于缓解学生压力,调节学生的情绪。
(二)有助于培养集体的凝聚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文化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它是确保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教育是集体凝聚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管理。虽然二孩政策放开了,但是当代小学生大部分仍为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不知感恩等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学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班级同学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吸收,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同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也能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更加融洽,对班级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网络的影响逐步年轻化。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谁都不能忽略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海量信息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有益的信息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其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但是,有些有害的信息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危害,近些年来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不得不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对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的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四、 低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隔代教育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
心理学上强调,0~3岁是一个人心理完善、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几年中,享受到完整的爱、受到正确引领的孩子,长大后成功的概率会很高。反之,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目前,隔代育儿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是,无论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如何,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问题如下:容易过分地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更多地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独立能力的发展;老人们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的良好机会;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处于种种不利的状态,从而使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忽略孩子心理发展,让家庭教育本末倒置
当前的小学生父母大多是80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奉献精神和坚持度方面稍有欠缺。有的家长平时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有的家长虽然平时的工作不是很忙,却不具备教育的专业性,缺少育儿的用心度。他们不知道应该关注哪些才是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有时候本末倒置、避重就轻、教育孩子的持续性不够。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忽略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造成了孩子安全感的缺失,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被关注的幸福感和重要性,始终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成长中是有问题的。每次谈到孩子的问题,总是关注些细枝末节,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作为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互联网与电子产品的影响巨大
互联网作为消息的载体,它的积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增长了见识,学习到了新鲜事物,尤其是缩短了地域差别。然而无数教育工作者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不少孩子在增长见识、增加信息量的同时,逐渐养成了对互联网的依赖。近些年社会性的报道层出不穷,网络的过度使用严重地危害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五、 低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家长积极关注,家校合作共赢
对刚入小学的孩子,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刚刚入学的孩子,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的关注。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乐观向上能够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对孩子性格成长的影响将是一生不可磨灭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仅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同时还要考虑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长跑而不是短跑,急于求成的家长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还会感染到孩子。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父母可以制订出具体、可实现的近期目标,近期目标要贴近孩子的实际能力,让孩子通过一点一点地努力可以达到,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在未来做得更好。家长还要依据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制定一个长远目标,这样也可以满足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愿景。总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只有父母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教师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
学校和教师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育形势,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对低学段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有的孩子需要改善他的行为习惯;有的孩子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指导;有的孩子教师可以根据他的优势特长加以鼓励,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丰富课外生活,融入心理教育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和班级要定期举行一定的课外活动。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办,教师作为掌舵人和决定者,负责确定具体的方向。这样学生变成了活动的主体,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方式就是集体活动,在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增强他的亲社会能力,同时也能对他进行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其他社会能力教育。小学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课程难度不大,因此学校普遍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科技节、传统文化节、音乐节、表演节和读书节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光的舞台。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这是他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不到的。丰富的课外生活有助于把学生从繁忙的学习活动中释放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四)寻找自身亮点,培养积极心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教师用心发现才能拥有无限的星空。唯有师爱,可以融化心灵的冰冻,可以消除孩子内心的孤寂,使他们享受到内心世界的富足。国外早就有关于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教会孩子从正向出发、凡事往正向思考,这些观念对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进取等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教会孩子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可以接纳自己的缺点。经过仔细观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比如有些孩子语言和动作都比较迟缓,建议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提高其做事效率并培养其堅强意志力;有些孩子喜欢摄影,教师就让他为同学们照很多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并鼓励他好好学习摄影,以后做班级的摄影师;有的同学喜欢写作,教师可以叫他小作家,这样孩子读书的兴致就会高了。通过这样看似一点一点的小事,在无形中大大地鼓励了孩子,使他们可以充满自信努力前行。教育者用了更多的视角去审视孩子,审视孩子成长中的林林总总,不逃避、不畏惧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用专业的视角分析,用智慧的方法指引,用爱的力量唤醒和激励。让这些物质丰裕的“穷孩子”找到心灵的家园,找到成长的方向,能够在未来路上遇见最美的自己。
(五)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开展心理教育
经济飞速发展之后,中国社会迎来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心理学研究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发展学科。然而我国的心理学发展与国外相比远远落后,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和理论性的指导,心理学不是一个自悟的过程,它是一门科学,需要由专业性的人来指导。国外的学校和家庭都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然而,目前国内的小学在心理学方面配置的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较少,不能满足学校的正常需要。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心理学方面应该广泛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心理学与互联网资源结合有助于解决资源不匹配的问题。目前,南方心理学专业人士多,而北方专业人士少,如果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就可以实现优秀人才的共享,有助于解决人才不足的现状。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和优质会议的共享,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引入一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心理能力的课程,同时借助互联网会议对家长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这些都是将互联网引入心理学教学的好处。
六、 结论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点,帮助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心愿。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育环境,全社会不仅要关心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应该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家庭和学校必须要互相结合,细致全面地观察小学生的言语和行为,使小学生能随时与教师、家长、同伴进行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唐银梅.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2):229-231.
[2]吴开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才智,2015(1):212.
[3]孙建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112.
[4]关文武.浅析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5(20):173.
[5]李睬云,冉立军.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方式解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8):20.
[6]蔡凯.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读写算,2019(12):37.
[7]杨晓东.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幸福家庭,2020(20):29-30.
作者简介:赵双(1979~),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附属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