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科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传统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以及作业设计模式难以满足课程改革需求,更加难以满足现代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此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的作业,确保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分析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作业设计;分层作业;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与延伸,是需要学生借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独立完成的活动任务。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技能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等方面,课后作业有着一定的优势与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进而突破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对于上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后作业设计工作及时做出优化与调整,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与时俱进。
1 分层作业概念分析
分层教学理念是分层作业模式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可以确保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结合目前形势来看,传统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难以满足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助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稳步提升,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往接受的教育环境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家长对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在面对不同的作业任务时,所呈现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也不同。若教师为学生布置同等难度的作业任务,会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部分学生因无法凭借自主能力独立完成作业任务,而去抄袭他人的作业,最终养成一系列不良的学习习惯。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突破传统统一作业设计模式与布置模式的限制与制约,秉承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科学设计作业形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的重要性
学生面对分层作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习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作业,顺利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迁移,从而显著提高学习质量。在此环节中,学生需要秉承客观性原则,针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开展科学评价,选择难度适中的作业任务,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任务,而且可以在后续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有更加积极向上的表现。
2.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科学设定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后作业设计工作指明发展方向。而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缓解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由于学习能力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对作业任务需求不同的矛盾与冲突问题,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任务,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充分、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助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助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以及课后作业任务中,发挥主体优勢,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2显著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助力教师职业化发展
结合当前教学形势,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课后作业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延伸与补充,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为了科学实施作业分层设计模式,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特点以及发展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及时发现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此外,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深度研读教材,精心开展备课工作,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微课视频,将其上传至互联网教学平台,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入灵活多变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环节引入趣味性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在作业设计环节以及课程教学环节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对上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及课后作业任务做出优化与调整,并不断进行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3保证师生之间的密切互动与交流,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教学背景下,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要求教师深度剖析新课改的各项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作为首要教学目标,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设计差异化作业任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确保精准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精细化、针对性讲解,顺利突破重难点教学内容,师生之间要保持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后续开展更深层次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4有助于深度贯彻分层教育理念,推动分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课后作业任务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延伸与补充,在作业设计环节引入分层教育理念,可以拓宽先进教育理念的傳播渠道,为后续开展更深层次的分层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准分析学生反馈的信息,并且以此为依据,了解学生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发展需求。
3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的实践策略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关键环节,科学开展作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助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教育人员对作业设计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且在实际操作环节引进了更加多元化的作业设计策略。教师对传统作业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良性发展,确保学生整体能力呈现质的飞跃,具体方法与措施如下。
3.1设置情境性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秉承趣味性与新颖性原则开展作业设计,避免学生对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作业任务产生抗拒情绪。具体而言,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引入形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任务。为此,教师在作业布置环节需要突破传统枯燥乏味的书面作业限制,科学创设作业情境、作业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自觉自愿地完成作业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环节引入分层作业设计理念与分层作业设计模式仍然处于基础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具备完整性特征的分层作业设计体系。在此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在作业设计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环节,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分析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上一阶段的作业设计工作做出有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确保作业分层设计模式可以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地应用。
3.2设计创新性作业,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成就感
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是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很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也意味着数学知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是一门值得学生深度研究的学科。但就目前教学形势来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课程讲解,这也是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刻板印象,认为数学课程缺乏学习乐趣的重要原因。殊不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引入分层作业设计模式,不仅可以突破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限制,而且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及多元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自主选择权利,同时还可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选择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任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由此可见,创设具备创造性特征的作业任务,可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程作业设计环节引入分层设计理念,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性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兴趣,设计创新型作业,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成就感与体验感等方式,引入分层作业设计模式,在显著提升作业设计成效与数学课程教学成效的同时,为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数学综合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元斤.“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措施探究: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 考试周刊,2022(38):71-75.
[2]滕会敏.差异化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异步达标的策略研究: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22(10):41-43.
[3]苏国东.“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以“平行四边形复习课作业”为例[J]. 中学数学,2023(4):51-52.
[4]郑培珺.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研究:以“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专题课”为例 [J]. 数学之友,2022(5).
[5]林丽珊.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新授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七上第二章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为例[J].读友,2021(1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