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妍
摘要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动国家创新、提升经济效益、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以及保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互联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发展契机。文章通过对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与分析,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一是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二是构建教学新体系;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完善管理机制,从而完善相关的条件与政策保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1.04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也是推进高校持续发展以及双一流院校建设的根本需要。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改革已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1基于“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
1.1有益于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实现毕业生就业、推动素质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常态化的重要方式。高校双创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不仅有益于新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还有益于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进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完成。
1.2有助于完善校企合作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互联网+”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是信息化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是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互联网+”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1.3有助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一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期末测试、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而基于“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系统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具体全面地展现出双创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保证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
2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从高校自身来看,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尚未把握精准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内涵,对其内在价值也缺乏深入的理解。例如,部分教师只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看作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手段;抑或者是认为大学生要在企业多进行历练,其直接创业的风险过大、成本过高。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校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或者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管理等课程相结合,尚未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与重要性。总而言之,这些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都源于教育理念落后。
从学生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高校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科学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部分学生并未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详细的规划与思考。数字经济化时代,线上办公已经为常态化模式,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管理理念、互联网营销策略的理解有待加强,互联网应用能力与办公软件的运用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仅局限于课本专业知识,其尚未掌握较好的实际应用技能。
2.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主要有创新创业能力开发、创业管理、创业行动、创新思维等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过于重视创业,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课后作业大多是以创业为中心开展的,并未开设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部分高校倾向于创新创业理论讲解,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最终导致二者分离,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专业课相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较为独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创新、创业为主,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只是一味地借助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3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企业在招聘时通常是靠学生简历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查的,并且鲜少有将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设置为考核标准的。尽管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但是其在政策与资金投入方面仍存在不足,对其实践平台的构建也不够重视。高校学生在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之后,在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当前相关部门无法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创业资金管理制度,最终导致学生的创业想法仅存在于设想阶段。
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3.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发展方向
高校要不断更新双创教育理念,明确“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定位與方向。一是要强化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以创新为驱动力实现创业。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教师团队,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二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寻找教学突破口。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优化改革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三是引导学生树立“互联网+”意识,养成良好的“互联网+”思维。首先,高校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使其在参赛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抑或者是创新其灵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明确的规划。学生未来事业的良好发展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要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保持一颗良好的就业心态。同时,学生还应及时关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最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后,要提高对“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模式的适应能力,积极利用互联网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3.2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教学新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与实践活动。一方面,高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对专业课程进行构建,对已经开设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进行调整,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中,将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三者有机融合,赋予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动态性,全方面地对学生的素养与能力进行培养。二是以专业课程建设为基点,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进而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的必然要求。运用线上直播课程与学习平台可以有效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构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主意识。高校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与企业积极合作,创建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践平台,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并且重视其基础设施的完善化、特色化与生态化,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实践平台,进一步充实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二是定期举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交流会,对典型活动项目进行总结与归纳,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三是举办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竞赛活动,运用“线上教学+线上实践”的形式,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理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以及高校高素质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要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其教育过程,提升教育效果。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只存在于校园与学生之间,而是企业、社会等多层面共同努力开展的。因此,高校要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对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优化与解决,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同时,高校还应成立相关教育委员会,设立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实践活动进行监督与指导,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政策与标准,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高校要扮演好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纽带角色,实现三者合作与共赢。二是要建立健全双创教育管理制度。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明确将“创业基础”课纳入本科必修课程,意味着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与相关政策制订具体的计划与方案,借助完善的教育制度与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保障,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三是高校要设立专项“互联网+”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资金,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实践项目经费、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等,并且要根据实践活动的等级对其进行划分,实行学分奖励与颁发奖金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的目的。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保障大学生开展竞赛、科学创新、积极创业的根本物质保障。四是地方政府要提高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与重视,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动态化的创业需求,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奖励机制,加大相关政策制度出台的力度,并利用网络平台对相关政策进行推送与解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与引导。
4结语
“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会,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加快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高校要明确“互联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管理与保障制度,最终达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的高素质发展。
基金项目:院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JYKYYB202314)。
参考文献
[1]朱宇,马景惠,赵爽.新时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势思考与实践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J].實验技术与管理,2021,38(3): 23-28.
[2]董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江苏高教, 2020(10):93-96.
[3]张士威.我国高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的创新路径[J].江苏高教, 2020(10):97-100.
[4]杨体荣,吴坚.制度变革与治理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中国电化教育,2020(8):63-69.
[5]刘译阳,边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9(9):32-37.
[6]黄荣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9(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