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艳 张宏良 秦翠兰
摘 要: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唯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育座谈会上强调的“三全育人”模式才能开创新局面。因此,经过多年的大学本科学习、攻读硕士学位与本科教学实践,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按照“专门思政课程教育、专业课思政教育、教师言传身教”三维度展开,既符合“三全育人”模式要求,又可收获事半功倍之功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言传身教;三维度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87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育座谈会上强调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通过全员参与,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教事业新局面。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庞大,大学生思想品德与爱国情怀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21世纪国家繁荣昌盛、科教兴国与民族复兴战略。不得不承认,目前有部分大学生的思政素養并不达标,做出了一些危害国家、有损民族尊严的事情。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迫在眉睫。当代大学生教育,除了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外,还需教师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思政教育。然而,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思政教育课程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应该以何种方式、什么手段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专门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思政和教师言传身教三个维度入手。
1 专门思政课程教育
当下,不论是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专门思政课程不外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笔者认为,上述这些专门思政课程的精神实质主要集中在政治信仰、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思维三大方面。
1.1 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关系到高校为谁培养人的大是大非问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问题。
从广义上来讲,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政治主张、学说和主义的尊奉和崇仰,是社会群体或个体对其理想的社会制度与政治主张的认同与追求。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政治信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应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形象与具体的概念,这就是旗帜鲜明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时俱进。
1.2 思想品德修养
思想品德修养,既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格局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关系到培养出的大学生有怎么的胸襟、按怎样的格局从事和发展人生事业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持续深化、大学生规模庞大的今天,为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各高校开设的各具特色的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以及开展的各项思想品德修养教育举措,其目的都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这就要求各高校对现有社会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利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参与感,建设和谐专业学习与品德修养的校园环境,使当代大学生能充分受益,进而建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的整体效果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的内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思想品德修养看作是知识学习而非信念养成,这就对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1.3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即方法论,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怎么样做到事半功倍的学好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怎么样多快好省的从事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问题。
恩格斯教导我们:“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当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高质量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校各类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不管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要注重授人以渔,注重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多传授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思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潜移默化提高思维能力。
2 专业课思政教育
2.1 专业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特别是专业课思政)是专门思政课程拓展,是贯彻落实“全课程覆盖式”思政育人观,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融合统一、课程与思政并行的革新举措,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育人方式,它可随时激活课程育人功能,助推思政课显性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建构所有课程合力育人新格局;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一线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所有课程承担育人职责,引导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追问人生价值,建构美好的精神家园。
如果把笔者所从事的机械工程学科各类专业课比作金属材料精加工利器“砂轮”的修整器,那么砂轮修整器金刚笔头部镶嵌的那粒人造金刚石就是课程思政,而经修整后的砂轮就如即将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学生。机械工程学科人都知道:由机械工程材料制成机械零部件的工作面或工作部位往往有高精度、高平整度等技术要求,而实现这些高精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砂轮磨削加工。磨削加工利器“砂轮”制造工艺重在确保材质与性能达标,其制造工艺本身并不精密,必须经反复修整、平衡达标后才能用于机械工程材料及其零部件的磨削加工,否则不仅达不到精加工之目的,而且大概率会酿成严重安全事故(如砂轮破损、损坏磨床、伤及操作工人、工件报废等);而大学生的单纯专业课教育仅仅能解决从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往往不能解决工程伦理与道德问题,不能确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忠诚,有时甚至会利用老师传授的知识为虎作伥,阻挠和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砂轮虽好,只有通过反复修整、平衡后才能为机械零部件精加工所有;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个层次培养的人才,也只有通过思政教育的洗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用。
2.2 专业课思政教育案例
案例一:制图对于学工科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一门专业基础性课程,面向群体为大一新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了解到制图标准,在课程介绍时用现代化科技,展示机器人、机械手、飞机制造现场及流程。学生对于这些先进的技术非常感兴趣,整个飞机制造到设计两万左右大大小小的零件,由上千家公司进行协同制造,将零部件装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重要的就是对设计、制造生产、质量检测等方面技术要有统一的标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科技已经有很多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比如,中国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压技术的国家,并主导制定的特高压国际标准,成为全球相关工程建设的重要规范,在此领域,中国的标准就是世界唯一的标准;中国的5G技术,也是无人能比,世界上大约100多个国家都在使用华为的通信设备组成的网络,我国建立了全球70%以上的5G基站,华为拥有全球专利总数的20%以上的5G技术专利,比美国所有5G企业加起来还要多;中国研发出的新型特种钢,拥有极佳的强度2200Mpa的和16%的均匀延伸率,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还专门对中国生产的超级钢做了材料先进性表征技術验证,验证结果,最终证实了中国生产的超级钢确实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延展性。
让同学们了解现代先进的科技水平,结合国家标准在世界上占有的地位,展示制图相关的国标规定,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标准相关的概念,意识到,中国科技的崛起,既有原有国际标准的延伸或升级,又包含自己的创新。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认可度,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之迅速,认识到科技发展需要新鲜的血液。回到本课程,制图是现代工业生产、科技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同学们需要尺规绘图,锻炼空间思维、设计表达和动手能力并逐步养成制图的规范性思维,为中国的发展可以奉献新的力量。
案例二:在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丰富的时代,学生对尺规绘图等传统设计手段缺乏兴趣,导致轻视尺规绘图课程内容,养成不良绘图习惯等问题。本课程以手绘图稿的艺术效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图像中国建筑史》中近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惊人手绘图稿,在欣赏我国古代宏伟建筑成就中,激发学生对手绘图稿的兴趣;通过讲解手稿制作背后的艰辛过程,赞扬老一代技术工作者刻苦钻研的精神;分析手绘图稿隐含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强调制图规范性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尺规绘图及手绘实践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再结合改革开放后引入和发展CAD等新兴技术的作用,展示技术革新的必要性,提高对改革开发及创新创业等政策的认同感,在案例讲解中,既展示了优秀的手绘图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了他们基于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保护中华历史文化作出的艰辛努力和伟大成就,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同学们,督促学生砥砺前行,不断坚定中国梦信仰,提高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结合讲授绘图中常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并讲授绘制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弧的方法,并在课堂中组织同学练习实践环节,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同学们了解制图的严谨,认识到制图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让同学们认识到学习制图需要多多动手、勤练习,将制图内化为一种专业技能,向优秀的前辈学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爱党的情怀,并逐步养成规范制图的习惯。
3 思政教育方式: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需要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发掘更多有关的思政元素,从而运用到理论教学中。将这些思政元素进行梳理、细化、体会,便可以在大学生教育中更加得心应手。例如,近现代科学家的故事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科研过程中的心态调整。
将爱国思政教育进行具体化。避免爱国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空泛,如果过于空泛,便无法达到教育的原本目的,优化和提升课程思政,老师首先要进行贯彻的理解。老师要自觉用新时代特色社会之一思想武装自己,有仁爱情怀,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和国际视野,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自己也要重视创新。将爱国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提出具体要求,将大而空的目标进行完善,注意爱国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以情感引导作为基础。填鸭式的思想灌输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当老师以情感作为引导,让大学生从心底接受,效果会更加明显。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主动建构爱国主义情怀框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
参考文献
[1]王邦佐.政治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侯星.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学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20.
[3]苏波,柳玉英.浅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体系的构建[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34(S1):4750+60.
[4]杨钧钧.论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J].知识文库,2019,(21):252253.
[5]何舒曼.内化——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的关键所在[J].祖国,2018,(07):106.
[6]耿娟,李万里.论“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12):6972.
[7]王晓宇.“课程思政”的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8]砂轮产品:工艺不精密[J].大众标准化,2011,(12):36.
[9]汪莉.高端砂轮制造的不断创新和前行者[J].工具技术,2013,47(05):1416.
[10]董鹏敏,田宝,周海洋,等.国产CBN砂轮高速磨削工艺[J].现代制造工程,2018,(02):99101.
[11]陈雪梅,傅玉灿,徐鸿钧,等.单层超硬磨料砂轮制造技术新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