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营造的实务研究

2023-08-21 17:26彭欣悦陶自祥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社区文化

彭欣悦 陶自祥

摘 要:本文针对昆明市L社区在打造“豆腐古镇”过程中优秀豆腐文化逐渐丧失的问题,运用整合性社会工作方法,融合社区文化营造的理念,提出了链接社区内外部资源、坚持社区为本、挖掘社区潜力、促进社区良性社会资本发展等建议,旨在提升L社区居民对优秀豆腐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为社会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文化;社区营造;整合性社会工作;社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17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为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社会治理等实践领域备受关注,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基层社区治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动员基层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仍然呈现出社区共同性不强、意义共同性较弱的“社区冷漠”现象。所谓“人人”主动参与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意味着需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激活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打破人与社区空间传统的关系壁壘,实现居民自下而上与社区融合共生。目前,不少学者发现挖掘和传承社区优秀文化,逐步提升居民对社区文化认同能凝聚社会共识并动员社会参与、维系社区居民关系、实现基层治理。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从社区文化建设与传承出发,更关注人、空间、社会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作为复兴社区文化共同体,关注社区空间上主体关系调适的社区文化营造策略回应了上述问题,探究社区文化营造模式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了新思路。

昆明市L社区地处新区建设中心,辖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从明洪武年间的豆腐加工手艺,到清康熙年间的“青方臭豆腐”,再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证,L社区有三百年的豆腐制作历史。随着区域社会加速发展,L社区的古法豆腐制作过程遭到经济发展冲击,古法渐被放弃,L社区优秀豆腐文化亟待保护与传承。在社区发展过程中,L社区欲利用“古镇”载体,传承豆腐文化,促进豆腐产业转型升级。但从项目建设思路仅为区位规划和文化休闲旅游业态开发,缺乏对人文价值、文化要素的深度挖掘,致使L社区豆腐文化传承受阻。如何唤起社区居民保护豆腐文化的同时提升对社区的归属感?如何重塑社区居民、豆腐文化、社区之间的三维关系?本文运用社区文化营造的理念,用整合性社会工作的方法将豆腐文化嵌入社区发展,从传承社区文化的视角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路径。

2 共识与困境:社区文化传承与营造的综述

在社区研究和实践领域,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影响深远。滕尼斯将“community”界定为基于情感、习惯、地缘、血缘等因素由“本质意志”形成的团体,“society”则是人类基于理性算计由“选择意志”形成的各种利益团体。尽管我国社会治理起步较早,但“社区”的概念却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在1993年,费孝通先生为便于区分“society”和“community”时,将“community”翻译为“社区”。滕尼斯强调“共同体的意志”,指社区中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共同的、有约束力的思想信念作为一个共同体自己的意志,它就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成员团结在一起的特殊的社会力量和同情。”概念关注文化及共同的价值观念对维系社区、构建精神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社区文化即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人们长期、逐步地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民俗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是社区中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现象总的反映。社区文化作为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文化符号与人文象征,以文化的柔性治理功能,修复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社区文化治理形成长效机制后,对于提升社区居民的日常文化信心并维持社区文化参与的身份自觉有效用。目前,研究问题多集中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与基层治理、社区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相关议题,在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关注人与空间互动关系的社区营造模式成为研究的热点。

社区营造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市民运动时期的产物,遵循自发、全体、连续、柔软4个原则,文化是魅力的最深、最本质来源。彭永庆认为社区营造强调文化整体性,根据社区整体特色进行营造。刘庆龙、冯杰认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作用表现在社区精神、文化氛围等方面。文化能够促进社区营造过程,社区也将成为文化传承的“暖房”。社区营造包含空间、社会与文化的互动,涵括物理环境、社会建设与精神文化等多元维度。文化地理学、城市规划多关注物理环境建设,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多关注社会建设与社区营造的关系探究,在文化层面更受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关注。

3 研究结论

3.1 L社区豆腐文化传承载体与需求评估

3.1.1 豆腐制作工艺需记载

L社区共12家豆腐作坊,仅1家沿用古法制作工艺且师傅为社区内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外,L社区内的豆腐制作师傅普遍为35~50岁,年轻学徒较少,传承古法豆腐制作方法出现代际断层。加之,缺乏规范、完备的古法豆腐制作文本,豆腐不仅逐渐失去“古法”风味,优秀豆腐文化更濒临消失。故收集、整理L社区古法豆腐制作流程并成册,借以文本载体先“留”住豆腐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3.1.2 豆腐文化协会待激活

L社区号召辖区内“豆腐宴”餐厅负责人及豆腐制作坊师傅组成豆腐文化协会,但因现有协会缺乏内外部管理机制,成员间交流不畅,导致该协会没有起到监管市场、保护豆腐文化的作用,亟待完善豆腐文化协会管理制度。

3.1.3 豆腐博物馆需管理

L社区建有以豆腐文化为主题的豆腐博物馆。从馆中展品看,豆腐文化的展品少,豆腐文化主题不突出。博物馆日常无人管理,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与社区居民间互动受限。故L社区的豆腐博物馆需加强制度、人员管理,尝试在博物馆内设置豆腐文化讲解员、管理员等公益岗位,促进居民与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交流。

3.1.4 “豆腐宴”文化待挖掘

“豆腐宴”意指以豆腐为主食材制作的宴席,而社区现有的“豆腐宴”餐厅,仅停留于对豆腐制成菜色的研究,而复杂、华丽的菜品设计背后缺乏了对豆腐文化的挖掘与展示,食客仅简单从味觉、视觉等感官方面“尝”到豆腐文化,而在意识、情感和认知层面对豆腐文化一知半解。如何使豆腐文化融入“豆腐宴”,如何使“豆腐宴”成为社区对外宣传豆腐文化的名片,值得反思。

3.1.5 豆腐文化节内涵待重塑

L社区每年定期举办豆腐文化节,长街宴、厨艺比拼、年货街等活动确实吸引不少游客,但脱离文化实质的活动设计、被动参与的社区居民、文化内涵的有限输出,导致难以形成社区内的“节日记忆”,对促进社区文化认同的作用有限,故豆腐文化节的内涵与形式有待重塑。

3.1.6 传承豆腐文化的志愿者队伍待组建

L社区传承豆腐文化的志愿者队伍缺失。社区居民本对豆腐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社区共同体“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未觉醒。尝试组建有针对性的自组织,促使社区居民自發地保护和重视豆腐文化。

3.2 整合性社会工作的介入

根据L社区豆腐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承现状,结合L社区文化建设需求,在整合性社会工作视角下,关注“社区精英”群体、社区潜在的豆腐文化传承群体、社区营造等层面,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3.2.1 个案工作——收集并整理“古法”豆腐制作流程口述史

通过对L社区12家豆腐制作坊师傅、6位曾用“古法”制作豆腐的社区长者进行访谈,收集口述史。总结出“古法”豆腐制作的基本流程(含16个步骤),L社区的臭豆腐,除用优质的本地黄豆和本村山泉水做原材料外,须经过16道工序,现简述如下:凉晒筛选—脱壳—淘洗浸泡—磨浆—生烫—滤浆—煮浆—拉皮—豆腐皮—点兑—顿浆—上榨—划块—上架—换草—翻动—出箱。如今L社区的豆腐作坊为了提高生产率已把加工工序减少了三分之一,仅有晾晒筛选、脱壳、滤浆、顿浆、划块、上架六道工序基本沿用。若按照上述16道传统工艺制作的臭豆腐,有以下几个特点:颜色呈橙黄色,或白里透微黄;绒毛长度适中,分布均匀;豆腐皮要厚,用手触摸时整块豆腐既滋润又有韧性;气味臭而不使人反感。这才是属于L社区最为原始的豆腐“味道记忆”。

3.2.2 小组工作——增强L社区居民保护豆腐文化的意识

(1)小组主题。

培养传承豆腐文化的潜在志愿者并成为有内生动力的自组织,并唤醒社区居民保护豆腐文化的意识。

(2)小组目标。

一是增加志愿者的自我认知程度,引导志愿者探索自身能力以及感兴趣的志愿服务;二是提高志愿者的团队合作、沟通及探访能力;三是促进志愿者了解豆腐制作历史和文化;四是提高志愿者对L社区豆腐文化认同,唤醒传承豆腐文化的意识。

(3)小组构成。

豆腐文化传承志愿者小组通过L社区平台招募,组员均为6~16岁的流动人口子女及本社区儿童,共招募小组成员8人,社工3人。

(4)小组活动成效。

小组初期成效。社工主要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小组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小组氛围开放、和谐,并订立了小组规范。同时,培训和讲解,引导小组成员对“志愿者”、传承豆腐文化等理念有较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豆腐连连看”“豆腐画画看”的小组游戏,促使小组成员对豆腐的“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了解L社区的主要豆腐类型。

小组中期成效。增加小组成员与社区间的交流,通过绘制“社区豆腐文化藏宝图”,增加组员对社区豆腐文化的“优势资产”认识。此外,带领小组成员亲身用“古法”制作豆腐,促进志愿者对L社区豆腐制作过程的认识,从豆腐制作的历史、豆腐文化的表现形式、豆腐精神等方面,增进对豆腐文化的理解。

小组后期成效。深化小组成员对豆腐文化内涵的认识,提升小组成员参与度,增强对豆腐文化的认同感,并做好小组成员的离组准备。

3.2.3 社区工作——L社区整体形成豆腐文化传承氛围

(1)目标制定阶段。

一是唤醒社区居民对豆腐文化保护的意识;二是辅导和协助居民制定文化营造计划(如社工参与豆腐文化节的活动设计);三是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推动豆腐文化的传承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特色的“豆腐古镇”。

(2)社区基本调查和建立专业关系阶段。

围绕社区地理区域、人口资料、社区文化特色、社区内正式结构和组织、社区的权利结构、社区资源等方面对社区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借助社区妇联志愿服务活动,在入户调查时完成专业关系的建立,获得身份认同也初步宣传社区营造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3)社区居民动员阶段。

借助社区动员的方式来推动社区营造,逐渐对社区成员价值观、态度与期望、道德义务等方面产生改变,社区动员的实施原则是:赋权、可持续、公平、尊重文化差异和资源整合,唤醒L社区居民保护和传承豆腐文化。

(4)社区文化营造阶段。

一是活化社区志愿者资源。通过L社区儿童之家作为“年轻新生力量”平台,持续培育豆腐文化宣传志愿者。并在豆腐博物馆开放的时间段,以“社工+志愿者”的形式进行豆腐文化宣传,积极为社区外的食客介绍豆腐文化的相关内容。依托社区居委会在L社区豆腐博物馆每月开展一次豆腐文化小课堂,由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大叔讲授。

二是依托社区各类平台。通过社区妇联平台,在妇联民主大会上积极进行动员宣传豆腐文化流失现状(保护非遗文化为主要宣传内容),听取社区居民就目前豆腐文化发展现状、如何传承豆腐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托“巾帼志愿者”在前期进行入户宣传(L社区的豆腐制作历史及发展现状、L社区的豆腐精神、古法制豆腐的流程等),唤醒社区居民对豆腐文化的保护意识。

三是调动社区精英积极参与。L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协会的成员,自发并积极地搜集传统豆腐文化故事——“豆腐那些事”。以L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故事采集点,老年人为叙述主体,依托老年协会会长的大力支持,并创作L社区“豆腐记忆”合刊,并将展览在豆腐博物馆内。

4 总结与讨论

4.1 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

社区文化营造需要深度挖掘社区资本,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以社区内部资源为核心,从而促进社区内外部资源活续永动。整合社会工作视角介入社区文化营造,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手法进行资源连接,在内外部资源之间搭建平台,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链接者和同行者,在非遗文化社区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保持“文化敏感性”。

4.2 践行社区为本的理念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场域,要扎根于社区才能解决居民与传承社区文化间的矛盾,积极践行社区为本的理念,以社区为基础,选择传承豆腐文化这一社区公共议题作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宏观、中观、微观的能力建设方法,与社区居民形成合力解决文化传承问题,重建社区感,实现传承非遗文化的可持续。

4.3 以赋权挖掘社区潜力

在社区赋权的过程中,激励在地居民参与绘制“社区藏宝图”,并对社区资产进行辨别,减轻服务对象的失落感和无用感,使服务对象能够具备处理自我情绪和自我展示的勇气,从而提升参与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实现自助。

4.4 促进社会资本的可持续

以项目化运行管理方式可以更系统地服务社区居民,社工帮助居民逐步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豆腐文化的重要性,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自身的关注,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互动联系,也更有利于社区社会资本的积聚。

对于缓解经济建设对社区文化造成“建设性破坏”,社区文化建设不应停留于“建设”,社区发展更不能将非遗文化作为“金字招牌”,尝试融入社区文化营造理念,从传承一种文化,到营造文化发展的空间,增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心理联系,增强“社区感”。社区在保留原有文化历史内涵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发展,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软性”方法,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硬性”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智平.文化育和谐: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1):3040.

[2]闫平.社区文化:新时代道德治理的有效載体——以乡村社区文化建设转型为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21,(07):188192.

[3]蔡斯敏.城市社区文化营造的主体关系调适及路向选择[J].南通大学学报,2022,38(01):7989.

[4]吴晓林,覃雯.走出“滕尼斯迷思”:百年来西方社区概念的建构与理论证成[J].复旦学报,2022,64(01):134147.

[5]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J].学术界,2020,10.

[6]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赵定东,万鸯鸯.以文化人:文化建设何以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基于杭州市下城区武林街道的实践分析[J].学习论坛,2021,(02):8895

[8]王列生.论社区文化治理的社会合力[J].福建论坛,2020,(10):6476.

[9]秦永福.“一町一品”运动——日本“社区文化”总体营造中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开发[J].上海工艺美术,1996,(02):1820.

[10]樊星,吕斌,小泉秀樹,等.日本社区营造中的魅力再生产——以东京谷中地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3):122129.

[11]彭永庆.社区营造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16(03):121131.

[12]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2002,(05):1924.

[13]高艺多.城市社区营造的本土实践:模式、机制与问题——基于对上海市P区项目评估的反思[J].社会工作,2020,(04):4050+110.

猜你喜欢
社区文化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