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鹏 孙义馨 王云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村农业优先发展。辽宁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然而,辽宁省农村人才资源却存在比例不协调、整体素质偏低、绝对数量不足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困境。本文在深入剖析上述难题的基础上,提出从“寻,引,用,育,留”等多維度破解人才问题,从而有效构建培育乡村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人才振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16
乡村振兴是我国“三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的必经路口,而人才振兴就像一根强有力的弹力绳,牵引着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因此,乡村人才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必将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1 重要意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2021年12月,辽宁省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上提出的“新时代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为辽宁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
(1)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活力之源。人才资源可以给乡村振兴事业带来知识、技术等鲜活之源,知识是理论实践之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才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前提和支撑,首先,乡村的基础性农业需要“懂农村”的高素质的农民进行种植和打理;其次,乡村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懂技术”的战略科学家进行开发和研究;最后,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懂管理”的知识型人才进行规划和监督。自2021年开始,辽宁省坚持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全方面准确发力的多元化模式,坚持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丰富高素质人才储备,培训兴辽乡村人才大军,建立一支多元性强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全力开展各项乡村事业的前提所在。
(2)乡村人力资本开发居于乡村振兴事业的首要位置,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战略支撑。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使得人才资源分配不均,如此循环,贫富差距更加扩大,不利于我国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的实现,为此,乡村人力资本开发要求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本土人才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加之政府、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扶持。辽宁省出台的《关于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的若干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广泛开展乡村人才队伍技能培训。乡村人力资本开发这一提议的提出,使得农业专业人才得以被发现,可以使农民进修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3)国家对乡村人才的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发展成果的关键衔接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振兴的概念自提出之后,一直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如今已然有多个工作会议及政策文件对此概念进行补充和进一步的说明。2021年,辽宁省委人才工作座谈会指出,要精准掌控人才工作新局面、人才竞争新方向、人才发展新计划。乡村人才振兴相关政策的出台阐明了人才对于农村农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此提出一系列内容要求,从汇集社会力量支撑,实施人才扶贫计划,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行人才入乡激励体制,提高农民素质等多方面着力推动乡村人才工作,充分证明了国家的充分重视以及其乡村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2 现实困境: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挑战
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困境,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在农村尤为凸显,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下,农村依附于城市,致使人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均衡。目前,乡村人才的实际受教育水平与乡村振兴人才的需求极不匹配,存在着乡村人才资源素质偏低,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尤其偏远山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低,人才分配失衡;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乡村人才整体教育水平偏低,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凸显。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年龄结构整体偏高、领导能力也有所不足、未来工作规划思路不清,面对新兴农村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辽宁省的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匮乏,每万名农村人口中科技人员的数量远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年龄结构偏大。乡村振兴事业没有专业性强的引路人,只能固步自封地依附于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农村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停滞不前。乡村人才的受教育程度整体呈低水平趋势,这是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建设工作,无疑证明了教育型人才的重要性,乡村人才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仅弥补了乡村技术落后的现状,而且还可以凝聚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可以开发和管理农业产业。
(2)乡村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乡村人才数量存在缺口。辽宁省作为农业大省,坚持把建设农业强省作为主攻方向,但是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等多方面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加之人们对于乡村有着贫穷落后的传统观念,使得高素质人才以及本土青壮年都追求城市的发展条件。目前辽宁省农村人口2328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36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31万人,占农村劳动总量的2.3%,这充分证明了辽宁省乡村人才在数量上的不足,缺乏对优秀实用人才的吸引力。此外,还存在着高素质人才流失、农业科技人员收入和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乡村人才匮乏,引人难,留人难。农村地区特别是刚脱贫地区在培养实用类人才,吸引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优势明显不足,从而人才向城市聚集的趋势不断扩大,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匮乏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又一需急切解决的问题。
(3)人才流失化严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稳定性。国家通过组织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能人返乡创业”等一系列乡村人才激励政策,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源头活水”。我省各农业类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组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以及选拔农业领域青年创新人才等途径为农业科技队伍培养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辽宁省乡村人才不足的问题。根据《辽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开始,省内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辽宁省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大量的毕业生选择去省外工作,或者很多引进的人才在服务期满后就会通过学习、招考或其他的途径离开,最终使得留在基层的多为中老年干部人才。乡村青壮年作为乡村的主力军,青壮年的流失会加剧乡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的问题。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不稳定、高素质人才流失和人才培养资源的浪费都值得引起重视,只培不用、培而无用都无法形成有强有力的乡村人才队伍,所以我省有待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政策投入。凝聚人才并且可以留住人才,是改善乡村人才队伍结构关键的任务。
3 政策建议: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要做好“三农”工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文件中指出利用人才优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规定。根据乡村人才问题的一系列现实困境,以及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可以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乡村人才战略的下一步发展作出了指示,针对性的为全面做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铺垫,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乡村振兴无论在难度、广度还是深度上,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稳妥有序地推进实施。
(1)发现并培养新型乡村科技人才和农业领域科学家。日前教育部印发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指出,为了加速培养农林业急需紧缺人才,围绕乡村发展、智慧农业等五大领域新设了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类专业。所以接下来一方面可以在已有的乡村产业背景下,着力培养一批先进的乡村科技人才,这对农村产业向现代化逐步升级,提高农村农业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乡村产业的转型,可以产生大量空缺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乡村本土人才的就业问题,对于防止人才的流失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神农英才”计划的落实,可以使得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与农业领域科学家协同合作,解决一系列农业“卡脖子”科技难题。2022年12月14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召开第三批青年科技人才选拔评审会,会议上强调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2)紧抓农民这一基础群体,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要有效实施农民现代化培养工作,着重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队伍,提高新时代农民群体的全方位素养。自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民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辽宁省的一些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通过组织农民培训等方式,给予农民群体接触农业专业知识的机会,2022年7月8日,辽宁省建平县举办“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班”,通过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培训一批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队伍,农民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基础群体,深谙本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作物培育规律,如果加之专业的技能培训,则可以很好的根据当地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开启乡村发展新方向。国家鼓励办好面向农村农民群体的职业化教育,强化校地合作,支持更多的本土农民或者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化教育,表明了党中央对于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工作的重视。
(3)对艰苦边远地区的乡村基层人才给予政策扶持。艰苦边远地区有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人才吸引力匮乏的双重特征,对于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工人,以及工作于关键岗位的优秀基层人员应当进行优先重用落实。鼓励人才向偏远基层地区流动,需要一系列激励措施与制度保障;吸引人才流入,防止人才流失,需要切实性的保障福利政策,比如,《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教师队伍保障政策的出台,为的就是让基层乡村教师更有职业尊严,有社会保障体制。近年来,辽宁省实施人才政策的“兴辽英才计划”,以及同期印发的《三年行动计划》,坚持聚焦问题,重点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辽宁省作为红色革命资源文化大省,尤为艰苦边远地区、红色革命老区等基层一线人才,应该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基本社会保障基础上,积极为边远基层人才谋求社会福利政策,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从而献身于国家的边远地区建设事业。
(4)以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支撑,涉农高校推行耕读体系对培养知农爱农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辽宁省内各农业院校每年培养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5000人左右,其中大约有10%的毕业生能加入到辽宁农业科技队伍中,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2019年,“新农科”机制的建设,加速推动了农科教育与其他有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培育一批适应农村农业建设发展的人才队伍起到了引领作用,着重为乡村振兴培养各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涉农高校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与强农兴农人才的培养工作的有效结合将为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5)制定人才扶持政策,激励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党政机关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通过派遣部分具有专业农业知识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下乡服务,可以打破城乡之间闭塞的人才桎梏,加速人才资源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间的分配流动。2021年遼宁省出台的《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引导与规范。2021年,辽宁省本溪县县委组织部深入实施“归燕行动”,分两批次面向本溪全县选拔98名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者及脱贫致富带头人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各地应从发展空间、基本公共服务及硬件环境改善等方面协同推动返乡人才扶持。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业务骨干和先进人物进行线下指导的方式填充下乡优秀人才储备,将一些有能力、有意愿下乡服务基层的高素质人才进行登记培养,以此为乡村振兴基层组织提供坚实而充足的人才后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高建平.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2,(09):109110.
[4]王应宽,蒲应燕.如何推进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J].科技导报,2021,39(23):3647.
[5]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求是,2022,(7).
[6]刘艳.破解人才瓶颈助力乡村振兴[N].光明日报,20190908.
[7]李博.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20,(4):13714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中国信息报,20141217(02).
[9]王琪,赵真.基于乡村振兴的辽宁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路径[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2,(04):7678.
[10]边琳丽,刘泽惠.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9,(27):7273.
[11]郜亮亮,杜志雄.中国农业农村人才:概念界定、政策变迁和实践探索[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10(1):115125.
[12]洪耿聪,刘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2,(12):7073.
[13]邢占军,杨永伟.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05):4756+158.
[14]乔金亮.以人才振兴引领支撑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20220927(05).
[15]彭超.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演變、效果与完善思路[J].理论探索,2021,(01):2230.
[16]李莉,张俊.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三重逻辑与路径指向[J].成人教育,2023,43(02):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