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青年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3-08-21 09:40许露露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青年因子分析影响因素

许露露

摘 要:以安徽建筑大学青年学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情绪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封闭式管理下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利用SPSS软件,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自我情绪认知、学校的支持、社会的支持这三个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而从青年自身、学校和社会等层面提出了促进青年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青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48

1 研究背景

青年学子正处于情绪易波动的年龄段,加上高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期间在校行动受限、封闭管理期限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青年群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并通过剖析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青年心理健康工作。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问卷设计

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问卷内容包括主、客观两方面内容。其中,主观方面主要围绕青年群体的情绪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客观方面则是对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调查。

2.2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次研究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安徽建筑大学校内青年学子发放问卷,共收到1398份调查问卷,剔除不合要求的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4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6%,其中,女性占53.2%,男性占46.8%。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情绪情感特征分析

3.1.1 青年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结果显示,目前心理状态非常好和比较好的青年学子分别占26.5%和22.7%,说明将近一半青年目前心理状态良好,31.4%的人认为目前自己心理状态一般,仅19.4%的人认为自己目前心理状态糟糕,这表明大部分青年目前心理状态平稳。就疫情期间整体精神状态而言,931人表示一如平常,占总样本的2/3左右;出现“疫情应激”症状(害怕人群聚集和焦虑不安)的约有265人,不到20%,出现脾气暴躁甚至失眠的有145人,约占7%。由此可见,疫情期间,大部分青年整体精神状态平稳,小部分人心理状态不稳定。

3.1.2 青年负面情绪排解方式

结果显示,找朋友聊天的人最多,将近一半,达到646人;其次是自己沉默不语,共156人;人数相当的则是其他及和家人倾诉,39个人能够主动进行心理治疗,选择和老师谈话的人最少,仅9人。可见大部分青年能够主动排解负面情绪,但小部分自我消化,很少找老师求助。因此,辅导员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帮助他们走出负面情绪的漩涡。

3.1.3 学生与家人的关系现状

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疫情期间,自己和家人关系非常融洽,占比达到60.3%。将近30%的青年和家人关系比较融洽,而与家人关系一般和不太融洽的分别占7.9%和2.5%。这表明,大部分青年学子有较好的家庭关系,极少部分与家人相处存在问题。这启发我们,一方面,辅导员要进一步了解青年学生,加大对其关心和关怀,同时,发挥父母作用,帮助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3.1.4 影响青年情绪的因素

结果显示,因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情绪困扰的青年最多,约占1/3,达到423人。其次因素是学业繁重,压力大,有318人。选择其他和担心自己和亲友身体健康的分别为247人和134人,因恋爱困扰带来情绪困扰的有84人,因人际关系和家庭经济问题困扰的分别有57人和47人。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困扰的人最少,仅有31人。超过一半的青年认为疫情期间,自己和家人关系非常融洽,占比达到60.3%。由此可见,学业压力和未来迷茫是引起青年群体情绪困扰的两大主要因素。

3.2 样本认知特征分析

3.2.1 青年对封闭管理的必要性认知

将近90%的青年觉得封闭管理有必要,其中,觉得封闭管理非常必要、比较重要和一般重要的人分别占35%、31.8%和21.5%,觉得封闭管理没必要的仅占11.7%。大部分青年是接受封闭管理的。

3.2.2 青年对封闭管理期间辅导员作用认知

认为辅导员作用较大的人最多,占比37.4%,认为辅导员作用很大和作用一般的学生分别占30.6%和22.1%,即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封闭管理期间,辅导员是有作用的。

3.2.3 青年对对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认知

认为本校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人最多,占比达到36.8%,觉得工作做得一般和非常好的分别占316%和227%,仅不到9%的人认为本校心理健康工作较差。

3.2.4 青年对本校疫情防控成效认知

认为本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人最多,占比达到39.3%,觉得工作做得比较好和一般的分别占350%和20.0%,仅不到6%的人认为本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得较差。

3.3 样本行为特征分析

3.3.1 青年获取疫情信息的途径

微博是青年获取疫情相关信息使用最多的平台,多达551人,占所有调查对象的40%左右。其次是抖音等短视频,多达382人。使用其他媒介获取疫情相关信息的有195人,使用微信和QQ获取信息的分别有133和68人,电视是青年获取信息使用最少的媒介。

3.3.2 封闭管理下青年的课余时间安排

待在寝室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大部分学生的选择,多达627人,超过样本的一半。其次分别是去教室或图书馆学习和去校园走走或锻炼。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活动的人最少,仅有32人。

3.3.3 封闭管理下青年的需求

要求“丰富食堂饭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的青年最多,为797人,占比将近60%。其次是要求“开展一些休闲娱乐活动”,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举办一些体育活动”以及其他要求的较少。

4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利用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探究问卷中体现的这些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提取出相应的影响因子。

4.1 变量的选取

选取了9个变量作为因子分析的研究对象。即:

X1:目前心理状态;X2:整体精神状态;X3:封闭管理的感受;X4:封闭管理的必要性;X5:辅导员的作用;X6:家庭关系;X7: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X8:对政府抗疫的信心;X9:本校疫情防控工作成效。

问卷中的问题X1~X9均是四级量表,取值范围是1~4。

4.2 因子分析的结果

4.2.1 相关性检验

两两变量之间相关系数都不为0,故变量间存在相关性。Bartlett检验可知:Bartlett值为4586.386,p<0001,故考虑进行因子分析;KMO为0.886,因此,变量之间确实有相关性,从每个变量中提取的信息大部分都在60%以上,故因子分析法可行。

4.2.2 提取主成分

由总方差解释结果,选取前3个因子。这3个因子的贡献率依次为:27.768%、26.422%和14.002%,累计贡献率达到了68.192%,效果不错。

4.2.3 找出潜在公因子

由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得出3个公因子为:

F1=0698X1+0799X2+0836X3+0628X4+0221X5+0243X6+0320X7+0116X8+0236X9

F2=0291X1+0104X2+0237X3+0387X4+0751X5+0136X6+0775X7+0513X8+0794X9

F3=0197X1+0202X2+0054X3+0139X4+0072X5+0887X6+0179X7+0541X8+0205X9

第一个主因子F1在X1、X2、X3、X4这四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而这4个指标分别对应了目前心理状态、整体精神状态、封闭管理的感受、封闭管理的必要性。因此可将F1称为自我情绪认知因子。

第二个主因子F2在X5、X7、X9这3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而这3个指标分别对应的是辅导员的作用、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以及本校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因此可将F2称之为学校的支持因子。

第三个主因子F3在X6、X8上有较大的载荷,而这两个指标分别表示家庭关系、本校心理健康工作成效以及对政府抗疫的信心,因此可将F3称之为社会的支持因子。

因此,自我情绪认知、学校的支持以及社会的支持是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三大主要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问卷和实证结果有以下显示:

(1)绝大部分青年心理状态良好,并会主动排解负面情绪。

(2)绝大部分青年会主动关注疫情相关消息,并认可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3)大部分青年能适应封闭式管理,并安排好个人时间。

(4)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3个因素分别是自我情绪认知、学校的支持以及社会的支持。

5.2 建议

(1)增强自我认知,提高抗挫能力。

一方面,青年要学会自我排解负面情绪,如运动、倾诉、转移注意力等。另一方面,主动寻求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社会专业机构的帮助,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2)部门联动,完善心理育人体系。

学校应增强服务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如辅导员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帮助其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加大对青年学子的帮助和关爱,做到“育心”“育德”两手抓,深入构建“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思政课教师要善用“大思政”,重视“启发式”教学。

(3)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官方主流媒体及融媒体的作用,实现疫情信息公开透明,消除恐慌,增强防疫信心;另一方面,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官方平台,发布高质量的文献作品和普及刊物,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帮助青年学子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家—校—社会”合作,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獻

[1]张艳云,张国威,董丽霞,等.新时代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的实效性探究[J].大学,2020,(36):112114.

[2]李硕.从“问心”到“育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嬗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1.

[3]石静,刘穿石.疫情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164167.

[4]咸世昭.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21,39(06):7780.

猜你喜欢
青年因子分析影响因素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