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情境写作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

2023-08-17 02:52:26蒋晓颜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美育文本情境

蒋晓颜

写作教学一向是语文学科实行美育的重要阵地,情境写作教学更加需要学生的审美能力。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积累、审美感悟、审美创造和审美评价,并成之以文,这不仅考验学生,也考验着老师对于审美的感受和认知,老师的每日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老师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除了老师自身的良好引领,在情境写作教学中,以下三种美育渗透路径也有显著效果。

一、通过设计写作任务驱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任何创作都需要一个动力驱使,而学生课堂写作抑或是应试写作大多缺失一定的内在动力,需要教师提供外在动力的帮助,以激发其创作欲望。这个外在动力也就是教师在课程中基于学生生活中可获取的材料和体验,采用文字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法,创设一个模拟甚至真实的写作任务,并通过情境的展开渗透审美的感受,贯穿课堂始终。

如在儿童节之前的作文课上,可以为初一学生创设快乐儿童节的情境,回忆童年快乐生活。通过儿时的照片、交流童年的糗事、欢快的音乐,唤醒学生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这种美好让学生很容易打破写作任务的界限,将其内化为自己个人的写作情境,从而出现诉说个人生活体验的热情。老师选择课堂写作任务应注意与学生的共鸣,在这种共鸣之下,整节课紧紧围绕这一写作任务,帮助学生挑选符合写作任务的写作内容,以范例的形式进行审美渗透,帮助学生把握写作任务下审美的标准。

二、利用多元素材进行审美渗透,拓展学生情境写作空间

1.范例文本

“互文性”的概念最早由法国批评家克莉丝蒂瓦提出,她认为文本都是交互参照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在对其他文本吸收之上的转化,因此个体创作最终将建立一个与其他文本互相参照的审美空间。因此诸如教材、美文、同伴作文等,都可以為作为范例文本来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这些特定的审美情境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有效链接,与学生的个体生活成长情境交融,帮助学生拓展情境写作空间,从而达到美育的更高要求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随笔写作

随笔写作就是让学生在片段的写作中不断加深对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认知力和审美力,让学生有意地去关注美的体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构建自觉地审美趣味,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这种随笔写作可以如“循环日记”等有趣味性的方式开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本日记,以周为单位循环。让学生漫无目的去收集生活里美好瞬间、感动时刻,有时候让学生摸不到法门,以“循环日记”为要求,往往可以引导他们日常生活的审美方向。鼓励学生多走出房门,与时代与社会接轨,生活中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对素材的审美编辑与记忆使得学生有较强的生命体验,帮助学生扩展情境写作的写作空间。

三、通过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教师评价语:表扬为主,重点突出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情境教学的各项过程中,应当针对特定的情境与环节目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式评价,尽可能找到学生在创作中的亮点,进行鼓励。这种鼓励之下更能涌现出创新性思维。但同时也要指出突出的问题,可以用做标记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审美的方向。出现问题时要重点突出,先解决关键问题,不论是课堂上的即时点评还是书面评语,争取让学生在每次评价后清晰的认知问题,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2.其他评价语:覆盖全面,趣味横生

其他的评语首先是学生自己的,每当创作结束后,学生往往进入到一种“静观”的状态,当阅读了范例文本等内容后,会和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审美比较,这时孩子自己得出的评价是最可贵的,一定要让孩子记录下来,这是审美提高最有效的方法。

同伴和家长的评价往往覆盖全面,很多时候充满趣味和感动,这些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关注,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社会普遍的审美倾向,也能树立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的写作热情。因此,定期收集孩子的作品编辑成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美育文本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