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娣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应当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汉代瓦当纹样的艺术特色作为教学资源引入美术课程,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审美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科教学水平,推动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持续发展。
一、瓦当纹样在绘画造型构图的运用
瓦当纹样十分适合运用于美术课程的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中,瓦当纹饰中的植物、鸟兽、昆虫及文字种类各式各样,其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特色在对学生进行点、线、面、色的美术造型技能训练中有重要作用,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可以将瓦当纹样的图案应用于自己的画作中,借鉴其多样性又疏密相间的画面布局,使得绘画作品丰富新颖,也会让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灵感,给自己的美术作品注入传统文化的气息,绘制出独具个性特色的作品。
例如在课程教学前准备好瓦当纹样的一些动植物图片,例如龙纹、龟纹、豹纹、鹤纹等,尤其要展示的是四神纹的图片,要让学生了解四神纹瓦当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它们分别置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教学时给学生观看这些图片,然后对学生提问:“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神兽都是什么样的呢?”再让学生以自己的想法去绘制脑海中神兽的模样,毕竟瓦当纹样的四神兽也是古时人们自己构想出来的模样,这时可以极大程度让学生开动脑筋畅想自己心中神兽的模样,并将其绘制于纸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學生提高想象力和绘画造型能力。绘制完成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在展示评价环节,学生们可以在同学和老师的评述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民间美术的理解,在优秀的画作中吸取营养,以便更有效地运用于自己今后的美术创作。
二、瓦当纹样在泥塑作品的运用
传统的动物瓦当纹样,其动物造型或形象逼真、充满动感,或形象对称、简洁力张;其动物装饰纹理或与底板协调一致,或形成粗糙光滑的对比。在泥塑课上引导学生欣赏动物瓦当图片,是受古代的瓦当文化的魅力,激发“保护”的情感。学习汉代瓦当构图饱满、纹样简洁概括的艺术特色,能创造性地运用塑、刻、印等装饰手法表现夸张或写实的泥塑动物。
例如在四年级《泥板动物》的教学中,教师要介绍泥板动物的制作步骤,供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用泥塑特有的表现手法塑造造型夸张简练的泥板动物,在本课中结合汉代瓦当纹样的艺术特色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课前收集介绍汉代瓦当的视频及图片资料,最好准备几件汉代瓦当实物仿制品,上课时通过这些媒材的观赏和触摸,让学生感受汉代瓦当文化,亲身体验汉代人们是如何将这么美妙的图案刻于瓦当之上,了解瓦当纹样的整个制作过程,在泥塑课程中感受瓦当的魅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再提供多幅仿照汉代瓦当纹样创作的优秀学生泥板动物作品,让学生了解汉代瓦当纹样和学生作品表现用法的多样性,以便在自己的泥塑作品中能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用泥团、泥条、泥块等表现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动物。通过汉代瓦当纹样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可以脑洞大开,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展示出来,使自己泥板动物的作品富有变化充满创意。
三、瓦当纹样在线描装饰画的运用
装饰画是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意味,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画;线描装饰画则通过点、线、面的结合组成画面,通过装饰使绘画丰富饱满,具有美感,是儿童绘画的基础手法和表现形式。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任何一堂绘画设计课程都与线描装饰画的充分利用紧密相融。如何使学生的美术作品体现出深度和广度,画面呈现丰富而有文化内涵,在课程中加入汉代瓦当纹样的知识是一个非常有趣味有价值的做法。
汉代瓦当纹样中的纹饰图案十分细腻,线条精美流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把这些艺术特色运用小学美术线描装饰画教学,也是很好的借鉴素材。例如在教授二年级《美丽的鱼》时,将各样形状的鱼的精美的范画展示给学生看并询问学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汉代瓦当纹样的艺术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创作思维,有效提升线描装饰画的质量。
汉代瓦当纹样艺术博大精深,将瓦当纹样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上是一个创新尝试,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陶冶情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弘扬和传承华民族文化艺术。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