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驯化:对胆汁质—情绪不稳定型初中生的教育干预实践

2023-08-17 02:52刘庆丰蓝海航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情绪笔者家长

刘庆丰 蓝海航

一、学生情况

(一)个体因素

王同学(化名),男,现为初二学生,该同学遇到突发事件时情绪起伏非常大,外在表现较为任性、冲动;平时不爱运动、不爱写作业,碰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同时还会乱发脾气和流眼泪;特别不能接受批评教育,在批评教育他时,他会不顾后果地顶撞,甚至还有暴粗口、暴力摔门等行为。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EPQ)对其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该同学具有胆汁质,属外倾—情绪不稳定型个性。

(二)家庭因素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结果显示王同学的父亲在“惩罚、严厉”的因子得分较高,在“偏爱被试”的因子得分较低。经过了解、分析和总结,王同学的父母对他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信任且不允许他独自完成某些事,也很少参与他的业余爱好活动,不能容忍其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二是当他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没有感受到父母的鼓励和安慰。三是当他所做的事取得成功时,父母也没有为他自豪。王同学长期得不到理解和信任,医生也没有办法缓解他的症状,转而使他更加确信了自己“有病”的想法,从而将自己的“特殊情况”作为不良行为开脱的理由。

(三)学校因素

王同学的原班主任知道该孩子存在任性妄为、“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等情况,在引导教育效果不佳后对该生采用了特别“宽容”的教育措施,导致他认为自己可以有不做值日,不认真听课和不做作业等行为。笔者在与其他科任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科任老师对于该生的了解不够深入,一致认为他就是一个“不正常”的学生,不好管理也管理不好,由于对该生存有刻板印象,他们对于该生的一些积极行为并未进行深入的关注和及时的肯定,加剧了该生的失落感和挫败感。王同学长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其内心消极想法的不断生长,从而变得愈发地不守规矩,甚至自暴自弃。

二、德育过程及成效

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个人隐私意识,叛逆情绪较强,外在表现会较为激烈,容易引起冲突。针对王同学这类型的学生,笔者没有操之过急,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不良表现上,而是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并适当提出对学生的期盼。循循善诱地引导并适时抓住转化学生的契机。

(一)师生关系转变

第一次与王同学深入接触发生在宿舍集体扣分问题上。王同学在午休时打乒乓球导致宿舍被扣分。与王同学沟通后,笔者发现他反复强调自己“有心理问题”,但实际上只是想逃避规章制度的惩罚。在后续与他的对话中,笔者通过语言引导让他逐渐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心理暗示帮助他树立规则意识。笔者第二次与其接触是在体锻课后,当全班做跳绳运动时王同学却不参与,并且由于情绪波动辱骂笔者。面对王同学失控的情绪,笔者选择谅解,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建立信任关系,教导他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与表达情感。第三次交流发生在王同学拒绝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向笔者说明情况时。误会让他情绪失控,言语粗俗。笔者严厉批评他的行为,他意识到错误,主动道歉,展现出成长的苗头。第四次是在世界杯开赛前夕,王同学以观看比赛为由请假回家,笔者拒绝了他的请求,坚定了改变他任性行为的决心。四次接触后,笔者从一个顽固任性的王同学身上看到了逐渐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改变。可见,教师在开展心理疏导时要了解学生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要富有同理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情况,也有助于其重新树立原则性。

(二)品德修养发展

王同学曾试图霸占宿舍一支笔,在意识到无法达到目的后,他恶劣地损坏了笔。作者与家长沟通后,敦促王同学向失主道歉和赔偿,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随后,王同学被选拔参加市级普法竞赛,表现出色。之后,他在校级比赛中积极备战,虽然只获得二等奖,但已显著提升。当他因失误自责时,作者及时安慰,发现他已具备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作者组织团建活动后,王同学意识到团队合作和规则的重要性,遵守纪律,带领宿舍获得星级荣誉。

教师应重视品德修养在德育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发展道德品质。这个例子展示了在适当情境下,教师的引导和关怀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品德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最终让他们不仅能够改善其心理特质,还能为班级荣誉做出贡献。

(三)学习成绩进步

在学习方面,王同学表现出了对数学和物理的热爱,但对英语却不感兴趣。这导致他在英语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王同学希望对自己的英语成绩进行提升。在得知王同学的提升英语的想法后,笔者提议让他在一个月内展示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告知英语老师这一情况。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王同學在笔者和英语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下,逐渐改善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也完成了作业。值得高兴的是,他甚至开始课后背单词。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王同学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有些孩子像迟开的花,尽管起步晚了,但只要给予耐心与关爱,依然能够结出美丽的果实。积极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偏科问题,在实现心理特质转变的同时促进其成长。

(四)亲子关系改善

王同学饱受父亲严苛期望的压力,父子关系紧张,他常常因为小错受到责骂和惩罚,逐渐采取哭闹和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家长对他的态度也逐渐冷淡。笔者借助学校心理老师和年级主任的帮助,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强调了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在笔者的引导下,王同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学习成绩上升,情绪也更稳定,与同学关系改善。家长反馈,他在家表现优秀,能与家长沟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主动帮忙做家务。家长对王同学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性沟通十分重要。通过相互沟通和体谅,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情感成长都有着积极影响。

(五)测评结果喜人

班主任需具备宽容之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学生情感丰富,应用教育智慧、换位思考与主动沟通来解决问题,强调事实、道理与爱的感化。这样,教育效果才会显著。经一年努力,王同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得分有显著变化,冲动倾向降低(从4 分降低到 1 分),过敏倾向减少(从2 分降低到 0 分)。心理測评结果显示,他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效率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加强,遇事冷静,不易发怒。

教师应抓住德育主要矛盾,发现问题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接受心理,让德育工作更加有效。

三、总结与反思

转化学生是一项漫长而细致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正面激励

正面激励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逆反心理可能源自对关注的渴望。通过适当的肯定和多元评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有动力去认识和接纳自己,从而产生转变的契机。针对这类型的学生,教师切勿操之过急,不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不良表现上,而是要需循序渐进地引导,关注转化契机,肯定优点,提出期望,以获得良好效果。

(二)理解与信任

王同学的消极和对抗情绪来源于长期得不到家长、老师、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总以为他是在故意表现出特殊的情况,以获得特殊的权限。由于大量消极情绪的堆积,学生发生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要有较强的“同理心”,站在王同学的角度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通过细致地观察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三)用“爱”感化

王同学能够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在意与同学相处的状态,说明他是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的,但现实中由于长期得不到肯定,激起了他和老师对抗的情绪。

批评的方式对于一般的学生确实能起到敦促的效果,但是对于王同学这类的学生一味地采用批评和训斥的方式却容易适得其反,通过有针对性地表扬其亮点,称赞和欣赏他身上的闪光点,能够让其放下戒备,转而接受教师的意见。

以情动人可以亲其师而信其道,因为情是心灵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校里,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应当是主要的东西,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利用校本文化资源开发实践育人活动课研究”(编号:2021JKDY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情绪笔者家长
老师,别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