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17 18:38吴国强苏张雷
贵州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吴国强 苏张雷

(安康市中医医院,(1.骨一科;(2.骨二科,陕西 安康 725000)

股骨颈骨折是指外界暴力迫使股骨头-股骨颈基底间的部分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后患者的行走、站立功能受阻,严重影响患者造成生活及自理能力[1]。临床根据骨折时远端骨折线与两髂棘连线的夹角大小将其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夹角超过500为内收型,骨折端遭受的剪切力大,骨折接触面少,移位多且易再移位,临床又称之为不稳定性骨折。老年人群发生的股骨颈骨折大多为此种类型[2]。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最为常用的手术类型,其采用人工髋臼和(或)人工股骨头也成为假体替换骨折部位,达到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目的[3]。目前临床所用的假体主要有两种类型,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型假体,对于这两种假体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方案对比分析两种假体用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假体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按照所选择的假体类型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各40例。骨水泥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75.84±6.82)岁;体质量指数(24.24±2.73)kg/m2,身高(169.37±15.39)cm,体质量(66.51±8.25)kg;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轻中度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慢阻肺3例。生物型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85.77±6.75)岁;体质量指数(24.19±2.78)kg/m2,身高(169.12±15.42)cm,体质量(66.57±8.31)kg;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轻中度高血压11例,冠心病7例,慢阻肺4例。纳入标准[4]:年龄≥65岁;骨折前生活能自理,行走、站立无明显障碍;符合手术指征;远端骨折线与两髂棘连线夹角超过50°;认知功能正常,上肢功能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骨折时有全身或局部感染者;骨折前四肢功能障碍不能行走站立者;合并神经肌肉疾病者;存在有手术绝对禁忌症者;存在其它影响研究结论的因素者;未能完成12个月随访工作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骨科医师及护士实施手术及围术期护理,取健侧卧位,全麻,调节好患者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程度方便手术操作;从前外侧入路分离臀中肌、外旋肌群,充分暴露髋关节囊,对关节囊外粘连进行分离,充分暴露股骨头、关节囊、滑膜,将髓腔缓慢扩大,对髋臼内的碎屑进行清理,整理关节圆韧带、盂唇、髋臼内软组织,调整髋臼位置使其向外倾斜45度角安装假体。骨水泥组患者采用骨水泥髋关节,对假体进行磋磨,扩大股骨髓腔,放入骨髓塞,缓慢经骨水泥枪灌入骨水泥,将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置入,对位准确后缝合。生物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对髋臼进行磋磨,置入生物型髋臼假体,于股骨近端髓腔开口区磋磨开口,选择适合患者髋臼尺寸的生物型股骨假体柄,对位准确后缝合。两组均随访12个月。

1.3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评估,包含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越好;收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2 结 果

2.1手术指标 生物组手术时间(121.51±21.37)min、术中出血量(381.72±51.64)mL、术后引流量(236.51±20.25)mL、术后住院时间(6.31±1.42)d,水泥组手术时间(125.43±22.41)min、术中出血量(227.65±32.27)mL、术后引流量(176.51±18.36)mL、术后住院时间(12.56±3.54)d。生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高,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t=5.374、4.893、44.034,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t=1.034,P>0.05)。

2.2围术期髋关节Harris评分 生物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42.12±7.61)分、(82.01±4.35)分、(90.89±2.72)分、(91.71±2.14)分,水泥组分别为(42.51±7.28)分、(82.26±4.42)分、(91.12±2.63)分、(92.21±2.09)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1、0.467、0.597、0.434,P>0.05)。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生物组患者术后出现肺炎1例、再次骨折1例、一过性低血压2例、感染1例,发生率为12.50%;水泥组患者术后出现肺炎2例、再次骨折3例、骨水泥中毒2例、一过性低血压1例、感染1例,发生率为20.00%。生物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水泥组(χ2=3.241,P<0.05)。

3 讨 论

目前用于临床的髋关节置换假体有骨水泥型和生物型。骨水泥是最先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假体材料[5]。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床发现骨水泥假体置入后远期会出现松动现象[6],这与当时骨水泥技术不成熟,导致骨水泥固定假体骨水泥填充不理想,骨水泥的孔隙率高和术者操作技术不熟等有关。随着医用材料的不断发展,骨水泥技术也经历了不断的升级,骨水泥中置器在临床应用后,其通过离心真空搅拌是骨水泥材料之间的孔隙率下降,再辅以加压技术填充增加了咬合力,使得骨水泥可以较为牢固地嵌入股骨髓腔内松质骨中产生微绞锁,提高界面强度,降低假体界面微动,提高假体的稳定性。但虽然如此,骨水泥的成分中包含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单体丙烯酸甲酯所具有的刺激行、细胞毒性,无法避免其置入到髋关节后对心肌、肺部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从而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而生物型假体近年来则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其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8]。

本方案对比分析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显示,生物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大,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但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物型假体患者。说明生物型假体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谨慎选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