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秦专松 田可
摘 要:课程思政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是立德树人具体落实的手段,最近这几年,高校不断在探索活的思政,本文以“战略管理”课程为例进行初步探索,通过修订课程教学目标,在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结合课程特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巧妙融入课程各模块单元,最后设计多维度和多主体考核评价,致力于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对国家战略政策的认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的价值引领。
关键词:课程思政;战略管理;战略认同
基金项目: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思政项目:基于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战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2JG306),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的开发利用研究(22SKSZ157)。
引言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彻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基本单元,课程思政作用重大,意義深远。这使得对“课程思政”认识进一步深化[ 1 ]。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全国高校在《纲要》的指导下形成了一股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热潮,课程思政逐渐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前言热点。截止2022年12月28日,通过知网主题词搜索“课程思政”,据不完全统计得到相关文献共计41269,从2018年开始,课程思政文献开始增加,2019年至2022年课程思政文献呈迅猛上升至4万篇以上,预计2023年数量将突破5万篇。
一、课程思政作用
(一)隐性渗透,提高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根本是育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合格公民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定位、目标和过程分别针对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定位下,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实现德、识、能三位一体育人,具体路径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比于现行的思政课程来说,一方面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丰富课程的内涵、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既育才更育人,这属于显性中的隐性功能,能让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同时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福祉紧密相连。
(二)协同育人,形成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培养人才的两翼,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学校一方面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课程进行深入挖掘、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文化自信等。一个是发挥显性功能,一个发挥隐性功能,协同育人,形成合力,共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新时代要求。
(三)助力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迭代更新,新理念不断涌现,教师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可能会僵化,会停滞不前,课程思政改革会倒逼教师们持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本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所以课程思政不会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而会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助力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
二、战略管理课程特点
(一)综合性
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一般是在学生有一定管理学等知识基础后开设本课程。因为战略管理是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不仅需要以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等职能管理为基础,同时还需要融合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综合进行战略制订和实施。
(二)长远性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纲领性的规划和设计,是根据企业的情况和外部环境综合制定的蓝图,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具有普遍的、全面的和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只有长远性的全局的计划才能纳入企业战略。
(三)适应性
企业战略的适应性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企业战略必须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等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等也应随战略调整相应做出调整以适应企业战略要求;其次,企业长远的战略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做出一定的调整适应,要符合时代潮流和变化趋势;最后企业战略要与中短期的战术、策略、计划等相适应,方向一致,行动支持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
三、战略管理课程融入战略政策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文化自信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战略管理著作、案例等,古代的《孙子兵法》,他明确提出了战略问题的内在逻辑体系,另外《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中也有不少战略谋划范例。近现代中的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都是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比如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善于从长远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预见;他也善于从全局出发,进行战略部署,绝不因小失大等等。在和平和发展为主体的时代,战略已经从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所以我们要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战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积累的优势,知今融古,深入挖掘,巧妙融合,让这些优秀的战略规划成为课堂上优秀的素材,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强化对我国战略政策的解读与认同
战略是着眼于未来,根据其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为获得持久竞争优势以求得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劃,微观上的个人,中观上的企业,宏观上的国家都需要制定战略。而今,我国制订实施了许多的战略政策,比如: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等,但是很多人对国家实施的一些战略并不熟悉,甚至可能是陌生的,又甚者看到网络上一些误读产生了一些误解,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可以基于相关理论对我国的一些战略政策进行认识解读,增强学生的战略政策认同感,比如通过一些“一带一路”沿线的企业案例认识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和基本内涵等,从而实现强化学生对国家战略政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其从宏观、长远战略思维思考分析。
(三)深入了解我国取得的成就
“战略管理”最早是由安索夫提出的,发展出许多流派,同时许多经典案例也都来自西方国家,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家,并且我国自古以来有很多优秀的战略案例和战略家都是我们教学的素材,所以,我们可以结合我国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家以及重要政策开发本土案例,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
四、“战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路径
(一)整体设计
“战略管理”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所以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建设尤为重要,具有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战略思维、大局意识和前瞻意识以及加强国家战略政策认同感、自豪感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战略管理和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本研究设计了“战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图1)。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思政即在专业课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识和能力传授的同时巧妙结合进行思政教育,一方面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掌握战略管理内外部分析方法工具、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战略匹配选择工具、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变革等知识和方法工具,另一方面是课程德育目标:引导树立战略思维,制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对科技兴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认识和认同,加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对政策的认同,培养大局意识和前瞻性意识等。
(三)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结合五大模块单元内容,选取合适的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 3 ]。绪论模块可以结合隆中对、抗日战争等讲解战略概念。愿景、使命、目标概念的讲解延伸至我党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使命的含义、以及我们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近远期目标。战略分析模块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科技实际国情、科教兴国战略展开,增强学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其中价值链分析结合光刻机案例,讲述打破西方核心技术垄断、跨越“微笑曲线”底端需要通过创新创造,进而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相关政策制定的背景、逻辑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加强学生爱国主义、责任意识,最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战略选择模块中的国际化战略选取案例—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不断完善国际化经营战略布局勇当“一带一路”保险服务先行者,拓展讲解“一带一路”的原则、内涵、成果等,强化“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破一些言论的错误解读,同时结合拼多多抓住中国市场消费分层+助农扶贫从而异军突起走差异化战略,进而介绍我国现在的经济成就和幸福便利的生活,提升学生对政策的认同,结合荣昌乡村示范案例讲解战略制定概念、原则等,拓展讲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逻辑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战略认同。战略实施与控制模块通过对比华为和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组织设计得出,组织结构需要根据公司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而华为的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天才招聘计划都在突出人才的重要性,再次说明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其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
“战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结合经典性、前沿性和热点性案例和企业实践进行授课,所以在讲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基础的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之外,还用到了翻转课堂、读书指导法、团队游戏法、团队合作法、实践法、辩论法等,理论和实践结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比如参观调研重庆及合川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给当地村民带来的实惠,培养学生乡土情怀;邀请“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企业高管进课堂,讲述“一带一路”战略给跨境电商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影响。
(四)课程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不再只是单一的期末考核,而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多维度考核,更注重随堂教学考核,因此分为课前考核、随堂考核、课后考核三个阶段,通过学习通建立课前阅读素材库,学生需要在上课前完成课前阅读、案例思考等预习任务,课中随堂教学时案例讨论发言、团队活动参与、辩论赛等综合表现作为考核依据,课后作业、报告、汇报PPT等作为考核打分依据,课前、课中、课后考核都可以通过学习通的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设置权重进行打分。过程性考核是课程考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是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自主调研、小组合作、互相讨论、撰写论文报告的形式来完成,同时学生要自我评价自己的表现、小组内进行互评和小组间互相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不同的评价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决定其成绩。一是锻炼自我调研分析能力,二是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在考查知识能力的时候也提升了价值观人文素质。
五、结论
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不同的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各不相同,传递的文化和观念也不一样,本研究结合“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挖掘我国当前的战略政策进行有机融合,同时通过修订本课程教学大纲、在教案中增加思政元素、建立素材库、开发示范课等方式建立“战略管理”课程思政体系和框架,让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以期培养学生战略思维,强化对国家战略政策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前瞻意识、大局意识等。但是真正要做的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润物细无声的融入,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炼、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丁秀好,刘智强.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策略探析[J].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021(01):169—170.
[3]龚荒.战略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7-8.
(作者简介:赵静,重庆移通学院淬炼商学院,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秦专松,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田可,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