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霞 _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1+1实验文化”引领下,秉持“为创造者奠基”的办学理念,让“双减”与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我们聚焦“双减”背后的“提升”,立足课堂,转变教与学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固本强基,学足学好。
学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更新育人理念,贯通备课、教研、上课、作业、辅导五大环节,精准发力,打造高效课堂。
备课四备,功在课前。学校在原有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基础上,增加备作业环节。以高水平教师加大课前的研究换来学生的轻负担,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级教研,智慧共享。学校加大校级、年级、学科“三级教研”力度,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全学科教研,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各学科教研,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通过组内实效教研,确保各班级学生均衡发展。
深度课堂,见证成长。学校坚持打造深度课堂,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表现力、创造力。
作业管理,尊重差异。学校秉持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以目标导向、整体设计、反馈改进、尊重差异为基本理念,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实施方案,整体联动。实施过程中,建立学校、年级、学科、班主任“四级”联动,严控作业总量与时长,提升作业质量,发挥作业的诊断与育人功能。
答疑辅导,学足学好。学校出台年级答疑指导方案,做到一年级一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第二,主题研究,合力育人。
跨学科学习能够实现从学科育人到多学科合力育人。跨学科学习需要找准基础学科的知识点、德育与教学的切入点、区域学习情境等。以学校经典实验课程“纸箱车”为例,数学课制订计划、信息课检索资料与设计、科学和美术课设计与制作、语文课写推广方案、体育课开展竞赛。此次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跨学科、跨领域、多维度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提质增效的同时,还要做好课后服务,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第一,需求导向,丰富内涵。
学校通过“五提升”(提升课程设计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参与活力),“五统筹”(统筹课程、时间、地点、人员、方式),以及骨干教师带头答疑辅导和场地人员轮换更替,有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第二,多彩课程,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拓展德育新途径。学校少先队开展了“寻访·红色”系列活动,通过寻找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成就、重要人物,打卡红色地标,观看党史微队课等方式学习党史故事,提升爱党爱国情怀。
启智创新,探索智育新形式。学校与“五项管理”相结合,建设课内课外一体化课程内容。例如,英语学科聚焦“学习兴趣、生活经验、问题解决”,开展“JIAJIA ENGLISH SHOW TIME”课本剧和绘本剧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强身健体,增添运动新活力。学校确立“五个一”运动工程,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天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每月一次体育活动、每学期一次体质监测。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目标,为每名学生定制专属体育家庭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涵养审美,融合美育新内容。学校通过“课堂+课后”的联合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低段突出“创意与实践”,开展古诗纸盘制作、泡泡鱼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崇尚劳动,增长劳动新技能。学校努力打造劳动教育特色项目——“海淀实验二小教育课程”和“海淀实验二小劳动节”。围绕项目定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落实“双减”,我们收获了怎样培养人的全新育人理念,收获了一种全心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服务人的发展”的思维转变,并以此引领学校教育重塑育人生态,凝聚育人合力,推进协同育人。
第一,关键在教师。
坚持思想引领,让教师育有方向。学校党组织每月一次的政治学习和成为教师行为指南的《师德读本》学习,让教师育有方向,坚定不移落实好“双减”工作。
坚持专业引领,让教师育有力量。学校依托学科、队伍、研究的带动,通过党员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聚焦深度学习的课例研究,打造品德高尚、具有科研能力、拥有学术影响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坚持精准服务,让教师育有保障。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学校工会着力提升服务意识与能力,为教师工作和生活提供“精准服务”,如针对“双减”工作时长的增加,启动弹性上下班等。适时的关怀与帮助和一个个暖心工程,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第二,增值在家长。
学校教育的成功在于汇聚多方力量,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形成正能量场,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奉献智慧与力量。学校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通过家长学校课程、“心声”共育平台、线上家长会,传递“双减”政策,多途径、多举措引导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保持内在一致性,增强家长对适合教育的理解,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学校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共建育人好生态,成就每一位学生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