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承波 陈延忠
摘 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受病虫害影响,尤其是随着秸秆还田、耕作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小麦病虫害开始朝着持续化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许多农户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导致大量药物残留以及病虫害出现抗药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小麦质量。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農业生产中的应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了很好的发展,应该引导种植户选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阐述了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11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小麦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农药残留量,降低对土壤环境的破坏程度,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此,在未来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做好该技术的推广工作,保证小麦高质优产。
1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1 内涵
绿色防控技术应该以科学性和安全性为前提条件,实现对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等技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应坚持生态性原则,调查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和规律,利用害虫天敌有效防治害虫,采取农业防治技术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病虫害防治逐渐朝着专业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选择化学药剂的过程中,应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药剂,降低对小麦质量的影响,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大对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结合病虫害生长特点选择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1]。
1.2 应用意义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时期遇到的病虫害种类不同。通过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国种植小麦的范围较为广泛,有些地区会采取化学防治技术,该技术的弊端比较明显,虽然能够减轻病虫害的为害性,但是药剂用量过多会导致病虫害出现耐药性,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绿色防控技术坚持绿色和无污染的防控原则,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提高小麦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对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2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
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应该坚持以下3个原则。
一是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禁止施用剧毒农药,包括甲拌磷和甲基乙硫磷等农药,因为毒性过强会导致小麦内部残留大量的化学成分,严重影响小麦品质,无法保证人体健康。二是重视建设绿色防控机制。相关部门应结合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控机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定期调查技术的使用情况。结合病虫害的类型选择具体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技术(黄板诱杀和杀虫灯诱杀灯)、生物防治技术(引进天敌和施用生物源农药)。三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比例,严格控制好化学药剂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小麦质量,确保人畜食用安全。
3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绿色病虫害防控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控的原则,因地制宜,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尽可能选择农业、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技术,保证小麦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利用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
在选种前要综合考虑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并且结合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加大品种推广力度,获得更多农民的认可。此外,要避免在同一个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小麦品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1.2 提高整地质量
在小麦播种前,要采取精细整地的方式,选择机械设备深耕和深松,通过深耕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可以每2年深耕1次。如果前茬是玉米等作物,保证每年深耕1次,同时秸秆粉碎长度控制在10 cm内,深松深度控制在40 cm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犁底层。
3.1.3 推广轮作和间作
针对发生小麦锈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小麦可以与油菜以及豌豆轮作,也可以混播,即多个品种同时播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概率。针对发生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选择小麦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轮作1次,能够降低赤霉病和纹枯病的发生概率。
3.1.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可以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养分分布情况。适当增施有机肥,补充微肥和生物肥料。没有病虫害的地块可以选择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有病虫害的地块统一处理秸秆,减少田内病菌和虫卵的数量。此外,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从而增强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
3.1.5 科学田间管理
小麦生长过程中,杂草会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小麦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同时会为病虫害提供栖息寄生和繁殖的场所。为此,要做好小麦不同阶段的田间除草工作,最好选择人工除草,也可以配合施用化学药剂除草,但是要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药剂。
3.1.6 推广健身栽培技术
要控制好小麦播种时间,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温度确定适合的播种时间,并且控制好播种量,保证小麦苗全且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日常田间管理中要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满足小麦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提高小麦抗病虫害能力。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可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小麦徒长[3]。
3.1.7 越冬管理
我国不同的小麦种植地区存在明显的土壤结构差异,要控制好小麦播种时间,播种太晚会影响越冬,可能会冻死麦苗。在小麦越冬前,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满足小麦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小麦越冬后,要准确把控灌溉时间,为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3.1.8 制订方案
做好当地小麦病虫害田间调查工作,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期,要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结合小麦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制订科学的防治方案,满足当地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要严格落实和制订机制、方案,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种植户认识到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病虫害防治。
3.2 物理防治技术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一些新型防治技术不断出现和应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当前比较常见的绿色防控技术是物理防治技术,包括灯光、食物和性诱剂等。为了提高病虫害的杀灭效果,应了解病虫害的生长特性和发病规律,在病虫害高发期和成虫交配关键期做好诱杀工作,从而控制病虫害扩散和蔓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段。
一是有些小麦病虫害有明显的趋光性,利用该特点可以在小麦田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以诱杀害虫,安装在距离地面1.5 m处,提高病虫害的杀灭效果。二是有些害虫有明显的趋化性和趋色性。可利用黄板杀灭粉虱和蚜虫,利用蓝板杀灭蓟马和种蝇,能够减少小麦害虫基数。三是选择释放性信息素吸引害虫,干扰成虫交配,降低害虫的繁殖率。四是选择糖醋液诱杀害虫。选择糖、酒、醋、水和晶体敌百虫,按照一定比例均匀地混合制成药剂,然后放在小麦田间,能够有效杀灭害虫。
3.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技术,以此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比化学防治技术更加安全。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真菌、细菌或者病毒等常见抗生菌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选择寄生性天敌或者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并且加大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力度。小麦生长后期,可以利用七星瓢虫和食蚜蝇开展蚜虫防治工作,能够有效控制蚜虫数量。可利用蚜茧蜂和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杀灭小麦田间害虫。
此外,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害虫的天敌包括鸟类和昆虫,可以采取以鸟治虫或者以虫治虫的方式控制害虫数量。防治红蜘蛛可以利用食螨瓢虫和中华草蛉,要结合小麦田地红蜘蛛的发生情况,科学引进天敌,避免破坏小麦生态环境,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4]。
3.4 化学防治技术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可选择化学防治技术,要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尽量减少对小麦质量的影响。
3.4.1 拌种和处理土壤
在小麦播种前,应包衣种子或者施用药剂拌种,可以选择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等药剂拌种,能够降低小麦植株感染病菌的概率。
在小麦播种前,要做好土壤消毒管理工作,如果在冬季遇到干旱的气候条件,会导致小麦田间出现红蜘蛛,增加土传病害的发生概率。基于此,做好土壤消毒管理工作对预防病虫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2 清理田间杂草
抓住小麦种植地处理杂草的最佳时间。小麦3~5叶期,可以选择吡氟酰草胺或者苯磺隆等药剂除草。小麦返青拔节期前,要处理好阔叶杂草,可选择唑草酮或者双氟磺草胺等药剂,对准小麦患病部位均匀喷雾,防治效果明显。
3.4.3 针对性用药防治
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出现的病虫害种类不同,要做好小麦生长关键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小麦赤霉病,选择渗透性强以及药效持久的药剂,符合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要求。目前比较常见的药剂包括丙唑·戊唑醇、氰稀·戊唑醇等复配制剂,而液态型、环保型的药剂防治效果最好。小麦开花期,一旦遇到降水较多的天气,每隔5 d用药1次,可提高用药效果。
针对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种植户要定期观察小麦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白粉病和锈病等病害要及时用药防治,避免病害传播和扩散。选择好防治药剂,常见的药剂包括三唑酮和嘧菌酯等,可以喷雾防治,防治效果显著。白粉病和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针对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区,每隔7~10 d用药1次,否则药效得不到有效发挥。吸浆虫和蚜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对小麦的为害较大,应该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可以选择七星瓢虫禾和草蛉。一旦田间害虫达到防治标准,要及时用药,选择噻虫嗪和啶虫咪等药剂,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防止虫害扩散和蔓延。小麦生长后期,一旦出现蚜虫并且数量较多时,要选择药剂喷雾防治,可以选择高氯氟·噻虫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5]。
3.4.4 注意事项
一是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首选农业防治技术,辅以应用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有针对性地选择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以提高防控效果。二是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工作人员应该选择毒性小和效果佳的药物,尽量减少对小麦质量的影响,达到杀灭病虫害的目的。三是选择植保机械设备喷雾防治,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提升,先进的机械设备逐步应用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可以利用植保机械设备,如选择喷雾机或者植保机对准叶面喷雾防治,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和药剂喷洒工作,可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四是轮换交替用药,长期施用同一种化学药剂会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应该轮换交替施用化学药剂,并且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对小麦质量的影响。
4 结束语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要分析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种类,不能长期施用化学药剂防治,否则易导致病虫害出现耐药性,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无法提升小麦的生长质量。为此,應重视应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坚持应用农业防治技术,辅助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并且以化学防治技术为保障,不断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裴蕾.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业,2022(12):71-72.
[2]李学玲.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实践[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4):32-33.
[3]赵斌.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2(12):13.
[4]胡刚领.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2(5):93-94.
[5]王亚瀑,何继红.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