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王文玉 刘胜利
摘 要: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多种高产栽培技术被运用到农作物生产中,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油酸花生是豫南地区的花生品种之一,其产量高、营养价值高、贮存时间较长,既可以满足食用需求,也可以用来榨油、加工花生副产品等,经济价值较高。文章阐述了高油酸花生的高产栽培价值,研究了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豫南地区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044-03 中國图书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豫南地区高油酸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高产栽培技术本身,以及如何借助高产栽培技术保证高油酸花生的高产量与高品质。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油酸花生的品质与产量,充分发挥高油酸花生的综合抗性优势,建议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优化高产技术,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气候条件、温度等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播种环节要严格控制播种密度,播种之后清除田间杂草,覆盖地膜,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之后有序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始终保证高油酸花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1]。在高油酸花生栽培种植的全过程中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弱化病虫害的不良影响,切实促进高油酸花生健康生长,从而实现高产栽培目标。
1 高油酸花生的高产栽培价值
高油酸花生含有丰富的油酸与亚油酸,其中油酸含量超过75%。油酸是脂肪酸的一种重要成分,无论是何种油都是由各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可以分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观念逐渐变化,高油酸花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相关人员纷纷加强对高油酸花生栽培技术的研究,扩大种植规模,推广高油酸花生产品与副产品[2]。
目前,我国培育的高油酸花生品种超过40种,豫南地区主要推广的品种有豫花37、豫花65号、豫研花188等。促使高油酸花生取代传统花生成为主要油料作物,进一步发挥高油酸花生的竞价机制,提高本地花生种植效率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高油酸花生栽培的主要目标。此外,高油酸花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需求,可为肥胖症、白内障、老年痴呆等群体提供具有一定保健效果的花生食品。从高油酸花生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角度分析,高油酸花生均具有较强的种植优势,具备开展高产栽培的基础条件[3]。农业技术人员应根据豫南地区实际情况,加强对高油酸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高其产量与质量。
2 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优选种植模式
常见的高油酸花生种植模式包括3种,分别是春播地膜覆盖种植、麦套种植、收麦后直播种植。
春播地膜覆盖种植是指在整地后的地块使用多功能覆膜播种机完成播种,或者依靠人工作业完成开沟、起垄、施肥、播种、喷药、覆膜、膜上压土等工序。这一播种模式具有增温、保湿、增墒、保肥、改善土壤等优势,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防止杂草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麦套种植是一种在小麦行间套种花生的种植模式,主要运用于黄淮海小麦产区,能够同时实现小麦、花生的丰收,提升经济效益[4]。
收麦后直播种植是一种将高油酸花生与小麦、大蒜等作物轮茬种植的模式。在小麦、大蒜等作物收获之后将高油酸花生种植于田间,实现一年两熟制的栽培。随着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这一模式在各区域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分别形成“小麦+高油酸花生” “大蒜+高油酸花生”的种植模式。收麦后直播花生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能够有效节省种植时间与人工成本,具有高效高产特性[5]。
2.2 播前准备
播种前准备工作是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的基础作业环节,这一环节工作内容包括选种、处理种子、覆膜。
选种是指在晾晒花生荚果之后,挑选出无霉变、果形饱满的高油酸花生荚果,初选之后剥掉荚果外壳,淘汰病粒、坏粒,保留果形圆满、皮色亮泽、无病斑、无破损的种子,保证种子纯度。
高油酸花生种子处理方法包括药剂拌种、晒种、选种等,需要专人负责各个环节,对不同的高油酸花生种子进行单独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需将用具清理干净。若在拌种之后进行机械播种,需将播种机清理干净,保证播种机内种子、药剂成分单一。晒种需选择晴朗的天气,连续带壳晒种2~3 d可有效灭杀种子表面的病菌与细菌,提升种子的吸水能力,促进种子萌芽。技术人员可采用可湿性多菌灵粉剂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数量的0.3%~0.5%,之后用清水浸润种子,与药剂均匀拌合,阴干备用。使用杀虫药剂拌种可选择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
根据豫南地区气候情况,选择厚度≥0.008 mm的聚乙烯无色透明膜,控制地膜宽度为80~90 cm、透明度≥80%,保证地膜符合GB 13735—92的标准要求。
2.3 精细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土壤内部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根据豫南地区常见的3种高油酸花生播种模式,技术人员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整地手段,为高油酸花生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春播地膜种植模式的整地方法。采用春播地膜模式种植高油酸花生,一般1年种植1季。冬季回收前茬作物之后及时深耕,次年春季浅耕,及时耙磨保墒,确保土壤细碎,土地表面平整,土地内部无植物根系、无土块。播种之前施播底肥配合深耕,采用旋耕机旋耕,为起垄、机械化播种做准备,提升覆膜种植效果,底肥施播环节采用腐熟农家肥37 500~45 000 kg/hm2、尿素150~3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石膏粉300~450 kg/hm2、过磷酸钙750~1 500 kg/hm2。
二是麦套花生种植模式的整地方法。种植之前一次性施足底肥,保证肥料满足小麦、花生两茬作物的生长需求。确保底肥施播符合要求,田地肥料配比为农家腐熟肥60 000~90 000 kg/hm2、石膏粉375~450 kg/hm2、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过磷酸钙1 200~1 500 kg/hm2。技术人员需使用设备耙地,均匀施播底肥,播撒辛硫酸颗粒剂,有效灭杀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害虫。
三是收麦后直播种植花生模式的整地方法。小麦、大蒜收获后及时整地,施播肥料,基肥的施播量与春播花生配比相同。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有效预防地老虎、金针虫等害虫。
2.4 适时播种
农业技术人员需根据豫南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当年的气候变化、温度变化,根据不同的种植模式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春播地膜种植模式中,技术人员要根据豫南地区高油酸花生的露地栽培时间节点,选择比露地栽培提前7~10 d的时间段。一般来说,豫南地区选择在4月25日之后,若当地春季有冷空气来袭,则可适当推移播种时间;若种植区域为沙质土壤,则可以选择在5月10日左右种植。土壤墒情对高油酸花生的出苗率影响较大,技术人员要保证足墒下种。
麦套花生种植模式中,技术人员可以在小麦收获的10~15 d之前播种,在每年的5月15—20日。播种时要考虑土壤肥力与保水情况,若为高水肥土壤,则适当推移播种时间;若旱地则适当提早播种。一般来说,高油酸花生与小麦的共生期不可以超过15 d。
收麦后直播花生种植模式中,在小麦作物、大蒜作物收获后播种,控制播种时间最晚不超过6月15日。若土壤墒情较差,可以在播种前适当浇水,保证高油酸花生苗全苗齐。
2.5 合理密植
麦套花生、收麦后直播种植均需要参照其他作物的种植密度控制高油酸花生的种植密度。在春播地膜种植中,需根据高油酸花生的作物果型、种子品种等合理密植。夏直播中大果型花生的种植密度控制在150 000~165 000穴/hm2,小果型种植密度控制在180 000~195 000穴/hm2,严格控制播种密度。根据豫南地区的春播地膜播种情况,小果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165 000~180 000穴/hm2,大果型种植密度为150 000~165 000穴/hm2。
2.6 除草覆膜
麦套花生种植中不需要特殊除草覆膜。春播地膜种植与收麦后直播种植中,技术人员可使用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作业,一次性完成田间地块的松土、起垄、播种、施肥、喷除草剂、覆膜与覆土作业。为了更好地发挥除草覆膜效果,建议技术人员选择施用播后芽前类除草剂,例如50%乙草胺、90%禾耐斯。
2.7 田间管理
播种之后,为了保证高油酸花生良好生长,技术人员要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一是前期田间管理。花生播种之后,要及时查看田间地膜情况,若花生苗出土,需揭开地膜放苗,避免出现窝苗的情况。苗期不浇水,适度控水有助于花生苗扎根生长,为后期生长做好准备。若十分干旱,则可以顺垄浇水,控制浇水量。
二是中期田间管理。花生出苗之后及时松土,为花生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若田间施用过除草剂、土壤结构松散,则不需要中耕。若没有喷施除草剂且田间土壤结构紧密,则采用人工除草配合化学除草的方法,避免杂草丛生为害花生苗。若为麦套花生,则需要在麦收之后缓苗,控制周期为5~7 d,中耕灭茬,破除土壤板结。科学追肥,控制灌溉水分。根据花生田的实际情况追施肥料,若田间底肥不足,施入尿素150 kg/hm2;在花生下针前后施播氮磷钾复合肥150~225 kg/hm2。在花生生育期内,遵循“两头少、中间多”的原则,保证开花期、结荚期水分供应充足。高油酸花生具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旺盛的特性,技术人员需根据花生田间情况喷施生长调整药剂。若花生开花期的主茎高度达到35~40 cm,需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整药剂,控制旺长,促进高产。选择5%烯效唑750 g/hm2兑水600~750 kg/hm2,采用雾喷方法将药剂均匀喷施在花生苗叶面,可根据天气情况及花生长势,每季用药不超过2次,间隔7~10 d,促进果荚生长。
三是后期田间管理。后期管理的目的是避免花生出现早衰症状,保护花生顶部叶片,促使果实饱满,充分满足高油酸花生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保证果实品质。
3 病虫害防治
3.1 常见病害防治
根据豫南地区高油酸花生种植实际情况,常见病害包括叶斑病、根腐病、白绢病与茎腐病等。近几年白绢病在豫南地区发病较重,主要为害花生接近地面的部分,使其脱皮软腐,被害部位生出白色菌丝,菌丝并列形成白色绢丝状。其次为害侧枝,根和子房也能受害,形成褐色病斑,逐渐腐烂,蔓延较快,造成减产。白绢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通过水流、耕作、农具、昆虫等传播,也可通过种子及种壳带菌传播,沙壤土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
在播种之前应采用拌种的方式提升花生种子的抗病能力。田间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均匀喷施,间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耕,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选择无病种子,并用多菌灵拌种,发病严重的地块及时排水防渍。用菌核净、异菌脲、噻呋酰胺等药剂灌根或茎叶喷雾,间隔5~7 d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效果显著。
3.2 常见虫害防治
豫南地区高油酸花生种植常见害虫有蛴螬、蝼蛄、金针虫、蚜虫、棉铃虫及夜蛾类害虫等。预防害蟲可以从备耕与播种环节入手,通过拌种处理、深耕土壤、播种时施播药剂的方法灭杀田间土壤中的害虫。生长期需要防治棉铃虫与斜纹夜蛾。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棉铃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或者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采用物理方法捕捉棉铃虫成虫。可以采用黑光灯吸引斜纹夜蛾成虫,也可以使用化学防治方法,选择50%辛硫磷乳油,按照1∶1 000的比例稀释,均匀喷施叶面。
4 结束语
高油酸花生是一种新的花生品种,具有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适用广泛等特点。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可提高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是进一步发挥高油酸花生优势的主要手段。在高油酸花生高产栽培种植中,需加强种植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从种植模式、准备工作、整理与播种、田间管理等角度入手,根据豫南地区气候条件与土壤实际情况合理施肥、灌溉,为高油酸花生提供充足的养分与水分,提高高油酸花生产量与品质。还需根据豫南地区高油酸花生的常见病虫害开展针对性管理,避免病虫害对高油酸花生产生不利影响,为豫南地区高油酸花生种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邵战功,史晓梅,王秀娟.高油酸花生高效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1):101-102.
[2]周文雨.我国绿色花生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家参谋,2021(23):20-21.
[3]韩宏伟,唐月异,王秀贞,等.4份高油酸花生油感官品质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167-170.
[4]王永丽,王卫国,王廷利.高油酸花生花育951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306-307.
[5]韩鹏,康振宇,张忠义,等.高油酸花生防病防早衰减量增效试验初报[J].现代农村科技,2021(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