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拥军++黄修荣++王伟刚++王记安++高长清
摘要: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的实践表明,要使杂交中稻头季稻及其再生稻两季都获得高产,必须做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掌握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从选好品种、适时早播、工厂化育秧、整田施肥、机械栽插、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割、施好促芽肥和提苗肥以及科学管水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3+2;S2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63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8.003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应用机耕、机插、机管、机割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栽培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1]。湖北省种植再生稻,多采用手工插秧及手工收割,制约了再生稻的规模化种植。只有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才是今后再生稻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2]。再生稻头季依靠人工收割,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制约了再生稻的发展[3]。通过人工收割头季稻,再将稻谷搬至田外脱粒,费工又费时,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加大,其收益甚微[4]。开展适应全程机械化的再生稻配套技术研究十分必要。
1 打好头季稻高产基础
1.1 实行标准化操作
要按照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工厂机械化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机收“六统一”进行标准化操作。统一种植模式,如肥稻再生模式,既可提升地力,又可减少杂草,还可提高再生稻米的内在及口感品质。统一品种、统一机械育秧、统一机插,可以保证播种时间,秧苗素质和栽插密度。统一管理,就是要保证再生稻米的品质安全,确保绿色食品的纯正性。统一机收,就是要利用适宜的机械,保证头季稻的收割时间,最大限度减少机械对稻蔸的损伤,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1.2 优选区域,选好品种
选用头季产量高,且具有低位芽或全位芽优势,耐机械碾压的品种,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种植区域要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5]。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再生稻品种首先就是要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6]。选择一季生育期135 d左右,分蘖力强,稻瘟病、纹枯病发病率低,抗倒伏能力强,再生能力强,品质优良的杂交中稻品种,如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等。对于4月初播种的,应选择生育期不超过130 d的品种。
1.3 床土准备
育苗营养土一定要年前准备充足,底土直径2~3 mm,播前每100 kg底土加入优质壮秧剂0.75 kg拌匀,对土壤进行消毒,调节pH在5.5~7.0之间,现拌现用。盖子土2~3 mm,不能拌壮秧剂。按大田备营养土1 500 kg/hm2、普通盖子土375 kg/hm2。
1.4 确定适宜播种量
播种量按30.0~37.5 kg/hm2,保证基本苗,保证适宜的生育期,奠定两季高产的基础。准备标准塑料带孔软盘(58 cm×28 cm×3 cm)375~420个/hm2,每盘播种量80~90 g。
1.5 适期早播
推迟播种或推迟收割,一季稻产量不受影响,再生稻产量依次递减[7]。适当提早播种,可延长头季稻营养生长期,促进早熟早收[8]。头季稻必须早播、早栽、早收,才能保证再生稻生长和安全齐穗[9]。争取头季稻8月10日左右成熟,再生稻9月15日前安全齐穗,10月底成熟收获,根据机械插秧生育期推迟的特点,应安排在旬平均气温达12 ℃的3月18日左右开始播种,不宜迟于4月5日。
2 头季稻大田管理技术
2.1 工厂化育秧
2.1.1 浸种催芽 选用强氯精或适乐时等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一般浸种24 h,35 ℃催芽。催芽最好是使用加湿加热器蒸气催芽,做到适温催芽,温度控制在30~36 ℃,12 h后破胸,在油布上摊开炼芽6~12 h,晾干水分后待播。
2.1.2 机械播种 秧盘内底土厚度为2.0~2.2 cm;洒水以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为宜。每盘播芽谷130 g;覆土3 mm不露子。
2.1.3 苗期管理 一是暗化,播后在棚中堆码10~15层盖膜,暗化2~3 d,齐苗后上架或上床育苗。二是控制温度,第一至第二天夜间加温,适温30~35 ℃,齐苗后20~25 ℃。温度超过25 ℃时应开窗或湿帘降温。三是控制湿度,苗盘土要保持湿润,80%~90%为宜,苗叶要保持有水珠,湿度过高或晴天温度过高时开窗或换气扇通风降湿。湿度过低或禾叶出现卷叶要及时洒水补湿。四是早炼苗,防徒长。齐苗后开始通风炼苗,一叶一心后逐渐加大通风量,适温20~25 ℃,超过25 ℃通风降温。前期基本上不喷水,后期气温高,蒸发量大,如盘土发白、秧苗卷叶,早晨叶尖无水珠时1 d喷1遍水。晴天傍晚揭膜,阴天上午揭膜;小雨雨前揭膜,大雨雨后揭膜。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12 ℃时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五是预防病害,齐苗后喷敌克松500倍稀释液,7 d后喷施移栽灵防病促发根,移栽前打好送嫁药。
2.2 整田施肥
由于机插苗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不能苗等田。大田采取干耕湿整,移栽前3 d灌水浸泡2 d,旋耕2次,并撒施底肥,每公顷施配方肥(N22P8K20)450~600 kg,加锌肥15 kg和硅肥60 kg。机插大田要求:机插秧要求田块平整无残茬杂物,高低差不超过3 cm。表面硬软度适中,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 cm,水深1~3 cm。在3 cm水层下,高不露墩,低不淹苗,以利于秧苗返青活棵,生长整齐。整地后沙质土应沉淀1~2 d,壤土4~5 d[5],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3 机械栽插
在秧龄25~30 d,4月20日左右即可移栽。在田间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时,保持1~2 cm薄水机插。
2.4 合理密植
头季稻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的分蘖成穗数量,可保两季平衡增产。如头季稻密度过高,群体过大,植株易感病、倒伏和诱发病虫害,从母茎上再生的分蘖较弱,成穗率低,穗型小。据全省调查,再生季高产的栽插密度一般在22.5万蔸/hm2以上。一般行距30 cm,株距12~14 cm,密度以24万~27万穴/hm2为宜,每穴插2粒谷(4~5苗),基本苗120万/hm2以上。争取头季稻有效穗数达300万~360万/hm2。中熟品种可适当密一点,便于争取较多的再生有效穗。机插后第五天要移密补缺。
2.5 田间管理
插秧后保持3~5 cm水层,以利返青;因秧苗小、栽插浅,水层不宜过深,以免产生漂秧现象。活棵后及时施好分蘖肥和除草剂,每公顷用尿素105~150 kg拌除草剂18%苄·乙可湿性粉剂375 g撒施,促分蘖早发;分蘖期保持浅水层,遇低温灌深水护苗,够苗(约20~25 d,每蔸茎蘖数达到10~11个)后于5月25日左右开始排水晒田,做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最高苗控制在375万/hm2以内,确保成穗 270万~300万/hm2;晒到人站有脚印,田边鸡爪裂(约6月10日)时复水,然后撒施氯化钾112.5~150.0 kg/hm2,看苗追施尿素45~75 kg/hm2;孕穗期,田间保持5 cm水层,灌浆期间歇灌跑马水,干湿交替,施用促芽肥后(或齐穗后20 d)让田间自然落干,直到成熟。实行“预防为主,多种病虫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选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尽量使用生物农药,保护天敌与环境。5月上、中旬喷施阿维·毒死蜱防治稻蓟马和螟虫,6月中下旬喷施“乙酰甲胺磷+杀单·苏云菌+井冈霉素”防治螟虫和纹枯病。苗期、分蘖盛期和破口期重点防治稻瘟病。收获前5~7 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根据天气预报,在雨天较多的情况下可适当提前。前茬机收时,收割前晒田时间可适当提早和重晒,要求田面晒硬,既保持田土湿润,又不深陷机轮,防止机收对母茎碾压损伤比例过大而影响再生季产量。
2.6 适时收割
头季稻在95%以上谷粒成熟时抢晴天及时收割。为了有利于头季根系活力的恢复与维持、确保再生苗的生长发生,稻蔸留茬高度保持在35~40 cm。罗文质[10]则主张十成熟收获头季稻,这样休眠芽萌发的苗数多。头季稻完熟期是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收割头季稻的适宜时期,休眠芽开始破鞘现青是确定适期收割头季稻的最好方法[11]。实践证明,不能片面追求再生稻高产而提前收割,否则头季稻采用机械收割,不能保证稻谷成熟一致,降低整精米率。头季稻收割后稻草成垛的要及时挑开,不要压在稻桩上,机械压倒的稻桩应及时扶正,促使再生稻发苗整齐一致。收割时,一是选择割幅较宽的联合收割机;二是要采用加装切碎装置的收割机;三是科学选择最佳收割路径,避免出现稀泥裹糊稻桩和多次碾压稻桩的情况,尽量减少收割机在田间的往返频率,特别是田间转弯处选择合适的转弯角度以减少机具行进时对稻桩的碾压。
2.7 及时归仓
收割后尽量使用烘干机烘干、归仓,不能因为阴天多影响收割。
3 再生稻栽培技术
3.1 适时重施促芽肥
在头季稻齐穗后15~23 d(即收获前的7~15 d)施用,如果头季稻后期缺肥,出现早衰现象,则施肥时间应适当提前。结合灌跑马水,施尿素112.5~150.0 kg/hm2和氯化钾112.5 kg/hm2,促进再生腋芽萌发生长。
3.2 科学管水
灌水过深会淹没低节位腋芽,在高温天气下会很快死亡,且长期淹水会使根系衰老丧失活力。若田间缺水干燥,高温天气下田间蒸发量和稻桩蒸发量大,稻桩会干枯,腋芽不能萌发,萌发后的再生芽也会失水枯死,导致发苗量减少[12]。头季稻收割前后3 d内灌薄皮水,收割时如遇高温干旱或田间土壤已晒白,则收割后当天灌跑马水,并给禾蔸浇清水,以增加田间湿度,降低温度,提高倒2倒3节位芽的成苗率;待再生蘖长出后,逐步恢复浅水层,做到浅水勤灌。收割后再生稻腋芽萌发期、孕穗期、喷施农药及9月中旬降温时,田间灌3~5 cm的水层,其他时期均保持干湿交替湿润管理。
3.3 追施提苗肥
再生稻提苗肥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3 d内结合灌水施用,施尿素112.5~150.0 kg/hm2,促使再生苗整齐粗壮。
3.4 应用化调技术
再生稻化调关键是促进再生芽早生齐发,以提高再生季成穗率和提早成熟。一般应用两次化调:第一次在头季稻割后3 d内,每公顷用37.5 g“九二○”、3 000 g磷酸二氢钾对水1 125 kg喷施茎叶,以促进再生芽生长;第二次在再生季始穗期每公顷用15~30 g“九二○”1 500~2 250 g加磷酸二氢钾对水750 kg/hm2喷施,促进再生季抽穗整齐和灌浆。
3.5 防治病虫害
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分别选用甲维盐、Bt可湿性粉剂、吡蚜酮、已唑醇、井冈霉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重点是在再生稻破口期穗前2~5 d,每公顷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对水450 kg喷雾防治穗瘟。
3.6 黄熟收割
由于再生稻各节位再生芽生长发育先后不一,抽穗成熟期也参差不齐,所以要坚持十成黄熟收割,一般在10月下旬,不宜过早,以免影响产量。
4 讨论
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的田间调查发现,遭受收割机碾压而长出的再生苗,绝大部分是在第一季水稻基部长出的孽生苗,而地上节很少能长出孽生苗,孽生苗生育期普遍推迟7 d以上,易遭受低温危害,造成子粒不饱满,空秕率高。尤其是目前使用的收割机易形成行进碾压、田间转弯处碾压更厉害,如果在种植水稻时调整行宽,为机械预留行走路线,或适当调整收割机行距,以减少机具行进时和转弯处对稻桩的碾压[13]。施催芽肥正值高温期间,水稻封行灌浆,人工下田施肥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度大,农民往往不愿下田施肥或施肥不足,需要遴选出适合的施肥机械,以解决农民施肥难的问题。同时,由于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致使每4行再生稻中有1行被收割机碾压,导致再生稻基本苗偏少,要研发能够调整行距的插秧机。适于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且再生力强的品种不多,需加强筛选和试验示范。
参考文献:
[1] 敖 波,胡衍华,陈大洲,等.赣北超级稻+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15(8):162-164.
[2] 周红英.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3] 刘正中.再生稻头季机收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 18(4):118-120.
[4] 周 琦.佳辐占作中稻-再生稻低留桩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2(1):48-49.
[5] 孙立军,杨兴柏,熊明军,等.中稻再生稻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2014(1):45-46.
[6] 徐秀娟.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58-59.
[7] 文 立.一季中稻配套再生稻超吨粮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5(2):123-124.
[8] 杨 东,董瑞霞,张水金,等.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28-30.
[9] 蒋 俊,屠乃美.再生稻产量形成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3,27(1):70-74.
[10] 罗文质.再生稻品种选用和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78(9):16-17.
[11] 徐富贤,熊 洪,张 林,等.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9):1702-1717.
[12] 张义君.再生稻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48(6):26-27.
[13] 皮少成,陈鹏宇.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机械化为粮食增产助力[J].湖北农机化,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