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华
语文是小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对小學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以读促写
阅读是小学生吸收语文知识的关键教学环节。小学生词汇量普遍较低、知识储备不足,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十分困难。通过教材文本阅读,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了解词组和句子的构成,学习并掌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从阅读中吸取精华与营养武装自己。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还可以在课外资料中了解名人事迹、历史文化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通过写作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与表达,实现阅读促进写作的目的。
(二)读写结合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当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对教材与课外资料的阅读,使得学生积累了大量词汇、短语和句子,但是写作并不只是简单地搬运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不断提高情感的转化能力。将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了解阅读过程中应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本表达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断扩大知识需求,从而推动其扩大阅读量,填充知识空缺。因此,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理念的束缚,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仍重点以应试为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没有结合写作练习,只是对教材文本进行讲解,接着便安排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抄写和背诵。学生没有进行课外读物的拓展,课堂教学仅依赖主教材。在进行写作课堂教学时,部分教师仅布置题目后就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只有通过安排学生模仿或背诵优秀作文范本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一味地迎合阅卷老师,学生无法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学生的思想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不仅无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也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素材质量不高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电脑和手机成为大多人的信息来源渠道。很多小学生受家长和社会影响,也依赖于互联网拓展阅读。但是互联网上的很多阅读素材并不适合小学生,在家长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小学生很容易被错误引导。另外,互联网上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完整性、系统性与连贯性。很多家长会在市场上为小学生购买绘本和童话书籍,但是却没有对书籍的内容进行辨别。近年来,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儿童读物,但质量却是良莠不齐。小学生目前并不具备辨别阅读素材质量的能力,因此,一些错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阅读素材会对小学生三观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阅读素材的质量不高就会导致学生写作质量不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学生缺乏兴趣
虽然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彻底转变。很多教师仍习惯性地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背诵、抄写和默写,机械化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阅读和写作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较为敷衍,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内心常常十分期待教师的评价。但是教师阅读后,并没有对文章的布局结构、语言内容进行认真点评,也没有及时指出文章的优缺点,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教师的写作评价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敷衍的评价会使学生感到不被重视,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模式多元化
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不断提升学习语文的热情。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例如,动画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竞赛提升法。其中,动画教学法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色彩多样的动画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动画教学能够将枯燥难懂的文字转变成生动有趣的画面,不仅能够使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字内涵,还能给予学生更多灵感,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视频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上课前,针对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将阅读文本制作成小视频,在视频中加入声音和画面等元素来增强阅读文本的立体程度。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就可以在视频中添加青山绿水和日出的画面,添加青草、各种开花的树和风筝。还要在视频中插入“春天”的声音,如虫鸣、鸟叫、雨声和牧童的笛声等。音视频结合的形式能够让小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教师需对学生加以引导,将文章的优美之处进行重点标记,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借鉴与运用。游戏教学法是通过“玩”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角色扮演的游戏。
在进行对话文本的阅读时,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小学生邀请到讲台上,分角色进行文本的阅读,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设计相应表演动作和语气。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有参与感,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对阅读素材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同时角色扮演的游戏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语文阅读的趣味性。竞赛提升法是通过设置比赛情境来营造一种紧张感,使学生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通过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讲故事比赛。教师先带领学生完成一篇具有故事性的文本阅读,然后将学生划分成综合水平相当的两个队,每个队中选取4名学生作为评委。在教师宣布讲故事比赛正式开始后,两队学生依次推选成员上台,将刚刚阅读的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讲述出来。评委需要分别从内容的完整度、讲故事的流畅度、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舞台表现力等方面为学生打分,最后将每一队参赛选手的平均分作为团队分数,分数较高的一方能够获得教师的奖励。通过竞赛提升法不仅能够直观地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
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独立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大部分家长也都不是专业的,很难在市场中准确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外读物。质量较差的课外读物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使学生对阅读素材产生错误理解。课外阅读是课内教材的辅助资料,因此选择合适的课外素材也是阅读写作融合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将选择课外读物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为学生选择优质的课外读物,并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提升,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对识字和造句学习的兴趣,在选择课外读物上,可以多选择绘本类的读物,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并结合分层的标准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例如,《海底两万里》《小王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向学生推荐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深刻的处世智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不仅需要依靠风趣幽默的课外读物,还要立足于课本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的小学教材是经过了众多专家学者多方研究筛选确定的,教材中包含的诗词歌赋和寓言散文都是基于小学生的行为特性与发展需要挑选出的名家佳作。课本教材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也十分丰富,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最佳读物。因此,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本教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养成探索教材、研究教材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促进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维,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入手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前,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有兔子、猴子、孔雀和大象,与学生分享小动物的体重,在学生思考和讨论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象有多重吗?”小学生回答“不知道”后,教师又问:“如果没有大型电子秤,你们会选择用什么方法得知大象的体重呢?”学生开始思考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接着说“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让曹冲来告诉我们吧!”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在带领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给学生设置了小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能够更加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和理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教材之前先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阅读课程的质量和效率。在学生阅读完一遍课文后,之前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这时教师再抛出下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个呢?”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辞藻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分享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寓意是什么呢?”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在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还要注意阅读的有效性。读写融合教学,能够让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写作相融合,因此,教师需要在带领学生阅读的同时,开展各种写作练笔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师需要对读写课程制定完整的计划,并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首先需要带领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完成文本的阅读,然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赏析,发现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勾画出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体会文本的情感表达方式、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结构等。随后便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必须要用到文本阅读中学到的技巧,实现阅读和写作相融合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匆匆》这篇散文时,教师想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特点,并能够学习如何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自己独立仿写一篇散文。在设计课堂方案时,教师将重点放在后面的仿写部分,将前面的阅读分析环节进行了压缩。教师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各个小组共同探讨散文的特点,并由各个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在经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后,总结出这篇散文具有连贯的排比手法,以及富有语言表达的节奏美,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练习,使写作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五)优化读写评价工作
优化写作评价对于提升小学生读写能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在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没有认真完成小学生的读写评价,就相当于比赛过程缺失了最后的评分环节,会导致小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指正,也就阻碍了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会忽视教学评价环节,由于工作内容多且杂,所以很多教师只会在学生的作文上批注“已阅”,很多教师甚至都没有对作文内容进行详细阅读,因此学生的写作问题始终得不到纠正。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渐渐丧失写作的兴趣,也没办法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单一的读写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多元化、有创意并且具有指导性。
例如,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后,邀请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评选活动,选出小组中最优的作文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在每一次考试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文的进步加以表扬,如“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有进步!”“文章叙事非常具有逻辑性,整体节奏较好,继续努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正,如“错别字较多,如果没有错别字,就完美了!”“能够感觉到你的努力,但是语言如果再精练一点就好了!”对于十分优秀或进步非常大的作文,教师还可以在评价中画一个小红花或点赞的大拇指来进行表扬。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教师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用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写作带动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学生整体的读写能力,有利于综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