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华
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教育领域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需求,进行全面的优化改革。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逐步深度融合中,教育呈现出了信息化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开启智能教育新时代”需求,要求教师需通过更新理念、创新模式、重构体系,实现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因此,在这一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探究,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性运用,在信息化技术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开展更为有效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在当前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度的融合,并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显而易见的教育价值。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数学教育价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希望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辅助技术,既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及模式,也能构建以智慧化平台运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形式,使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分享的方法,将教学视频发布到学生的智能化学习终端,并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科育人价值。
(二)实现课堂教学相长的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各项新兴技术、资源及设备,拓宽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渠道,并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形成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关系。这样既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化以及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良好专业素养以及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加有效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设计环节的实践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系统化的过程,其中包含若干教學环节,各环节之间应有效设计与衔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构建完整、高效的课堂教学。信息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教育辅助技术,融合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与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提供了技术、资源、空间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其教学过程呈现更加高效性、科学性的特征,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运用信息化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智慧化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之一,学生既能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能奠定后续高效课堂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设计课前预习环节,使学生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获得高效的预习效果。
例如,在设计“三角形”课前预习环节时,教师可以结合这部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制作、上传相关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能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开展高效的课前预习。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线上互动、探究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则将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到了课前预习的各个节点,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智慧化课前预习效果。
2.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导入情境。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作为开端环节,其科学设计会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应彰显信息化技术的魅力,设计更具趣味性、引导性的课堂导入,奠定后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动画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猪八戒分西瓜”场景,将故事、视频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即将讲授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信息化设计,提高了课堂导入的效率,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3.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更为高效的信息化课堂讲解。
课堂讲解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教学环节,既是教师进行数学知识、技能传授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节点。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程度的深化,课堂讲解环节也呈现出显著的信息化和智慧性特征,使这一核心教学环节得到更为科学、高效的设计。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信息化教育产品,从教师端口为学生上传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视频及练习题等文件,使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口进行学习资源的下载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练习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获得学习反馈,并结合具体情况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如此一来,在开放性、互动性的课堂讲解环节中实施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二)信息化技术在优化教学模式方面的实践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最为灵活的一项教学因素,其优化、创新程度能使数学课堂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形态,也能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更加多元、灵活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拓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信息化特征。
1.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化实施。
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项教学模式,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信息化技术视域下的情境教学模式,融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因素,在充分体现情境教学模式高度兼容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生动性及动态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契机。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认知位置与方向,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一幅校園及附近建筑物的方位图,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具象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结合已学的知识和既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相应的位置为方向添加建筑物或指出某建筑物的正确位置与方向,在寓教于乐中深刻理解这部分数学知识。
2.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化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其学习方式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但是一直以来受到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无法得到高效开展。而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模式,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也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自主性学习指导,助推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构建。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信息化技术运用为依托的新型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颠覆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态势,更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便于自主学习的空间与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给予保障。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导学案,使学生在教学视频及导学案的辅助下,利用课前预习进行相关内容的有效学习、讨论,并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题,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反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组织具有实践性的各种角度测量活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在翻转课堂实施中开展高效自主学习,如此便能构建更具信息化、高效性的数学自主课堂。
3.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新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备受关注,不管是师生间的互动,还是生生间的互动,都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互动途径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教师既可以通过线下互动,给予学生有效引导,也可以通过电子平台线上互动,保障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积极、灵活地进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将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进行整合,在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和高效性。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这一信息化产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并完成教师终端发布的“多角度分析植树问题,掌握植树问题的多种解法”学习任务,开展更为有效的合作探究,在更加便捷、高效的互动中解决植树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评价环节中的实践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信息化智慧课堂,需要教师树立新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信息化智慧课堂的重要教学环节,也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评价思维,实施具有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应在关注学生发展思维的指引下,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及效果给予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以此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自信的树立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以及表现,是教师开展有效评价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教师应构建电子教学平台,收集、汇总与分析学生在各板块中的学习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更加系统、整体性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这样不仅为教师科学、全面开展教学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也有助于教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激励、辅导方案,在有的放矢的教学中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教育辅助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优势。教师在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应把握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化技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实践,应注重科学性和适度性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信息化技术的教学优势已获得了广泛认可,教师不再视信息技术如虎,但是有一部分教师“矫枉过正”,开始过度地依赖信息技术,每课教学都要运用信息技术。这种不科学的信息技术运用态度,常常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进行独立思考,同时制作课件、教学视频也进一步加重了自身的工作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固然重要,但仍然需要教师把握一定的尺度,既要做到有效运用,也要杜绝过度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辅助功能。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实践,应综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组织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效果。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教师应积极培养与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更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更加高效地整合与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以此进一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适度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并在信息化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构建等,以此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科技活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