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强 韩玉祯 王秀玲
摘要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三所高校为例,对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总结、归纳了制约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提升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深化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14
“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1]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不断提高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其整体培养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1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培养现状
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个别访谈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3所理工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文科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这三所学校的文科研究生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25%。对三所学校的文科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主要采取访谈的方式予以调查。
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于理工科,但文科研究生招生门类已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五大门类,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性学位和专业学位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总体来讲,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制约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2.1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单一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问题。2020年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专业设置要更好地切合社会发展需要,就要对人才培养模式适时作出调整。从调查结果来看,理工科院校有些文科类研究生专业能够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一定工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定位,但从实践来看,各学科基本都采取了“批量化”的生产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规模发展轻质量建设、培养质量简单地以论文发表数量加以衡量等问题。近乎趋同的培养模式导致理工科院校培养的文科研究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2.2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难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生源整体质量还需提高
研究生教育的初始环节是招生录取工作,与研究生培养等环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78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仅有10708人。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2]。
科学的招生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是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关键。虽然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对国家选拔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现行制度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术潜质和职业能力”[3]。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初试内容仍多以记忆类知识为主,创新能力等要素的考核并不多。
生源质量是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从调查情况来看,有41.82%的被访研究生属调剂录取,推免生和第一志愿考生加在一起占58.1%;有43.6%的被访学生读研之前所读专业与读研专业不一致。在某理工科院校,产业经济学专业2017年录取的10名学生,竟然都是调剂录取,第一志愿一个也没有录取。不少调剂录取的考生专业跨度大,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很难有创新。
2.3导师科研创新意识有待提升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具体包括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等[4]。导师是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目前,有的理工科院校在文科研究生指导方面虽然规定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但实际上仍是导师负责制。调查显示,60%的被访学生认为导师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对其进行指导,也有部分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时间投入明显不足。论文选题和项目参与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导师直接指导研究生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有81%的被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来自导师课题或者是与导师共同商定的。导师能否准确把握本學科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是否具有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独特的研究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部分导师对自身科研水平提升不够重视,本身创新意识弱、创新水平不够,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更有难度了。
2.4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有待优化
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课程教学,教学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理念、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目前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其一,不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目前,理工科院校不少文科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随意性比较大,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度不是很高,因人设课、因课设人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有些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看似比较完善,但实际上教学内容比较随意,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完整性。有些课程授课的内容与课程关联度不高,导致研究生无法形成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其二,部分课程较少讲授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缺乏前沿性,自然会影响研究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其三,多数课程处于知识灌输状态,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学方式创新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
3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改革的思路
第一,应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建立适应文科研究生专业特点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
理工科院校应立足学校自身发展目标,主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条件和学科建设水平,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科学位结构,推动自身学科学位点结构和布局实现优化。要依据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学位授予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建立不同标准,实施分类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探索建立针对性强、更加灵活的培养模式。要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适应文科研究生专业特点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各二级培养单位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育人氛围。
第二,改革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加强创新能力要素考核,完善招生指标分配体系,加大推免生招生比例,切实提高生源质量。
研究生招生考试作为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入学研究生整体质量的高低。要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招生选拔机制,切实提高生源质量。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加大初试科目和内容的优化力度,强化复试考核,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的考查力度。推进分类考试,做到学术型研究生重点考查专业素养和创新潜质,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考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其次,要更加注重综合评价,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体系。要加大复试成绩比重,使复试真正成为保障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并加大推免生招生比例。再次,要完善招生指标分配体系,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合理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导师数量及教师岗位做到合理分配招生指标。
第三,强化导师岗位和责任意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有效提升文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要从制度上强化导师的遴选工作,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制度,改变以科研为导向的单一评价体系,既重点考查导师学术水平,又要加强对导师的道德品质、指导能力的考查,把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学术训练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纳入导师评价体系。其次,要建立导师定期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导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再次,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切实强化导师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调动导师育人积极性。
第四,要重视文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着力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5]。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形成“教学相长、学研相长、教研相长、学用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新局面。首先,要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要根据不同专业文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要构建起符合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优质课程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理工科院校优势,尝试支持研究生跨学科择优选课。目前,有的理工科院校已经开展了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在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其次,要严格教学管理,着力深化教学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所有课程按既定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要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探索实施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形成“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提高研究生自主学習能力。再次,构建更为完善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目前,理工科院校已普遍建立了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但普遍未开展研究生评教活动,评价主体单一,尚不足以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全程作出客观评价。因此,要建立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同时要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做到出现问题及时改进,实现对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全程监督。
*通讯作者:王秀玲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项目“‘双一流’背景下我区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GJYJ201811);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形势下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YJG202001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20)http://www.moe.gov.cn/ 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十年来,我国在学研究生人数增加近一倍[EB/OL].(2022-09-27). http://edu.people.com.cn/n1/2022/0927/ c1006-32535068.html.
[3]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6.
[4]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EB/OL].(2018-01-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 327164.html.
[5]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EB/OL].(2018-12-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12/t20141205_ 182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