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从幼儿抓起,幼儿园所组织的许多集体活动都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为目标,旨在使幼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时,经常将绘本作为载体,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关键词】绘本;传统文化;幼儿教育;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沈悦(1998—),女,江苏省海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幼儿的年龄小、思维活跃,如果能够在开展活动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探究欲望会更加强烈。图文结合的绘本对幼儿来说吸引力较大,因此许多幼儿热爱阅读绘本。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绘本,幼儿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开阔了眼界。随着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的增多,教师可引入绘本,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发挥绘本的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立足目标,培养兴趣
(一)基于幼儿特性,精选趣味绘本
幼儿教师在组织各种主题活动时,应该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立足于大多数幼儿的兴趣,选择合适他们的活动内容、资源、形式等。现阶段针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为了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形成文化意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教师可精心选择多种多样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本,利用绘本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在节日文化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广泛征求了班级幼儿的意见,结合幼儿的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等精心选择绘本,最终选取了《年除夕的故事》《好忙的除夕》《奶奶的除夕夜》《年除夕》这几本绘本。课堂上,教师先是带领幼儿大致阅读了这几本绘本,随后在班级内组织幼儿进行绘本投票活动,要求每个幼儿根据自己对这几本绘本内容的理解,选出最佳绘本,并将选出的绘本作为节日文化主题活动的配套绘本故事。
经过幼儿的投票,《年除夕》获得的票数最高。随后,教师带领幼儿仔细阅读了《年除夕》这本绘本的内容。这本绘本的文字解释部分较少,主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幼儿展示了除夕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开展绘本主题活动,幼儿了解了除夕这一传统节日。
(二)设计导入环节,构建高效课堂
以绘本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导入内容是否足够有趣、足够引人注意,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活动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内容与目标,选择幼儿较为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组织幼儿开展文化分享、体验与感受活动。教师应确保导入内容与活动主题的匹配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或与同伴讨论、交流想法与意见,开拓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如在“剪纸艺术”这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教師在课堂上引入了绘本《进城》。该绘本中有许多名著中的经典角色,如孙悟空、张飞、林黛玉等。教师以幼儿较为熟知的孙悟空这一人物作为导入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孙悟空吗?讲一讲他的事迹。”这个问题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了绘本中这些角色的剪纸作品,带领幼儿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幼儿了解这些经典角色的故事。
多数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导入下,对剪纸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开始向教师了解剪纸艺术。教师一边回答幼儿的提问,一边向幼儿介绍剪纸艺术的诞生、发展历程等,并向幼儿传授简单的剪纸技巧,组织幼儿开展剪纸活动。
幼儿参与剪纸活动时,教师不应限制幼儿的想象力,而应该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剪出自己喜爱的图形。有效的课堂导入使幼儿始终对课堂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主题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增长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方法,提升实效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时,单纯通过口头讲解、行动动员的方式,很难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如采取情境创设法,结合绘本内容,创设逼真的活动情境,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情境中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此外,教师应确保所创设的情境与绘本内容相符合,使幼儿能在情境中生发探究欲望。
如《春节的传说》这本绘本,故事围绕着“春节”展开,教师带领幼儿大致浏览了绘本内容。班级内的部分幼儿看了绘本的故事内容后表示:“这本绘本是关于春节的,非常有趣。”教师说:“现在大家根据自己对春节的感受,将教室布置成春节的样子好不好?”
在教师提出了这一想法后,幼儿开始动手布置教室。有的幼儿写对联,有的幼儿剪窗花,还有的幼儿做中国结……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将教室布置成想象中春节的样子。布置完教室之后,一些幼儿表示:“呀,好像在家里过年呢!”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春节的时候,大家都开展哪些活动呢?”幼儿争先恐后,答出了包饺子、打扫房子、贴对联、剪窗花、拜年、发压岁钱等答案,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组织幼儿开展包饺子的活动,教幼儿擀饺子皮、制作馅料、包饺子,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二)引入小组合作,增强课堂互动
教师可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让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绘本。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幼儿都有自由表达想法的机会,从而能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感受绘本中的文化内涵。
还是以《进城》这本绘本为例,这本绘本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包含了鲜明的文化特质。在学习这本绘本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幼儿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熟悉绘本的故事内容。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结合对绘本内容的分析,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剪纸、四大名著等,引导幼儿穿越时空,与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了国画、油画等绘画作品,让幼儿对比中外绘画作品在绘画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使幼儿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或是组织幼儿到博物馆参观,让幼儿通过参观画作产生切身的感受。
三、组织活动,丰富体验
(一)开展多样活动,发展幼儿思维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具有地域性、典型性,单纯地向幼儿讲解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很难让幼儿形成深刻的体会。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可将绘本作为载体,利用绘本故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幼儿真正从内心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比如,《中国艺术之旅—爸爸带我逛园林》这本绘本围绕苏州园林展开故事的描述,展现了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这些传统建筑的造型奇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这本绘本时,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了一些苏州园林的视频与图片,再组织幼儿根据绘本中的建筑特色,参与设计活动,并设置了以下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出苏州园林。
一些幼儿凭借脑海中对园林的直观印象,画出了自己印象中的园林。但是,教师发现幼儿的画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元素,于是指导幼儿:“如果要凸显苏州园林的特征,还需在普通园林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比较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一只喜鹊立在梅花枝头,即‘喜上眉梢。”
基于绘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为幼儿安排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真正理解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
(二)融入经典诗词,凸显文化元素
唐诗宋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以绘本为载体的文化活动时,可融入经典诗词的教学,为幼儿讲诗词故事,带领幼儿品诗词语言,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更多古诗词的意蕴。
开展这类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贴近幼儿生活的古诗词绘本,以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認知的目的。
如《写在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系列绘本,其主题内容围绕二十四节气展开,其中的古诗词与图画相互匹配,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绘本中包含了很多精美且富有童趣的插画,幼儿在学习该本绘本时,可一边欣赏优美的插画,一边深入体会古诗词营造的意境,形成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
如清明这一节气,绘本中插画的主色调为绿色,搭配的古诗词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通过图画与诗词的结合,幼儿对清明这一节气有了直观的感受,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可见,图画与诗词结合的方式,能让幼儿深刻感受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内容形式并重,促进幼儿成长
在幼儿教育中借助绘本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关注“说什么”的问题,即关注绘本中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博大精深、丰富多样,诗歌、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载体。大多数幼儿也对这些故事十分感兴趣,教师可将其中的文化元素精心筛选、提炼出来,引导幼儿了解、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老故事绘本:十二生肖故事》这本绘本为例,为使幼儿在阅读绘本故事后有一定的收获,了解我国的生肖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带领幼儿深入剖析绘本内容,更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一个扮演十二生肖动物角色的游戏活动,由十二个幼儿分别扮演十二生肖,每个幼儿介绍自己的角色,如扮演“卯兔”的幼儿介绍:“我是十二生肖中的‘卯兔,在生肖中排在第四位,我喜欢吃萝卜和青菜。”当班级幼儿了解了十二生肖后,教师再鼓励幼儿自主创作,以十二只动物为主角,创编十二生肖小故事,并演绎自己创编的小故事。
绘本是幼儿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应重视绘本内容的筛选,并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活动体验。
【参考文献】
[1]董亚力.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思考和探索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20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