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贵庆?王青梅
【摘要】基于新职教法背景,阐述教法的内涵,总结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信息技术与教法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校企合作和育训结合的策略,旨在推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改革。
【关键词】新职教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
作者简介:罗贵庆(1975—),男,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王青梅(1979—),女,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职教法的实施,需要引起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的重视,也需要在课程中落实相关要求。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高职院校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为社会培养的是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1]。因此,在新职教法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法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职教法背景下的教法内涵概述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教师、教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提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新职教法中则提出了教法等方面的要求,即“支持运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发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职业教育的科学技术研究、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共建共享”。教法是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和手段,有利于课程实施。体育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教学元素创新性地开展教学,以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创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法可以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二、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改革面临的问题
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要面向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对象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表1中可以看到:Z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由原来的普通高考招生这1种变为对口中职自主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普通高考招生3种;招生规模也由2020年的507人增加到2022年的4726人。而且,在Z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中,农村户籍的学生占比较大。可见,在教学对象结构变化和院校扩招的趋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应用传统的教法来教学。同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的改革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工作开展与信息技术脱节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下和线上“双线”混合式教学,旨在通过线下教学优势和线上资源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到,Z高职院校使用线上签到平台的教师中,体育教师仅占0.12%。而从表3中可以看到,Z高职院校利用教务系统进行线上办公的体育教师的占比仅为5.37%。这说明该校体育教师较少在线上开展教学工作。
另外,笔者通过走访其他高职院校发现,这些院校的体育教师受限于技术设备和资金等,仍主要采用线下的课程教学手段,“双线”混合式教学更是无从谈起,这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这些院校的体育教师较少通过新媒体、线上平台进行教学,导致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具有盲目性,学习方法不得当。
(二)教学方法落后
笔者对某些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关于“体育教师需要在什么方面改进教学”的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3029人)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希望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学生人数占比最大。另外,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演示—练习—总结”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体育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改革策略
根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2]。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一)加強信息技术与教法结合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理念决定了教法的运用效果。为了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体育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多种教法并进行灵活运用。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教法改革,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应该通过引入云平台、大数据、VR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体育教师掌握将信息技术与教法相结合的方法,激发体育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动力,制订“传帮带”机制,鼓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带好头、扛起责任,为体育教师提供帮助,以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次,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利用网络平台与学校资源定期举行体育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以赛促教,以教促学,并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最后,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信息技术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保证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如可以让学生课前在线上或线下进行预习,课中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课后在线上进行知识巩固和提问,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以学生为中心
笔者对某些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关于“自己能接受的体育课堂学习模式”的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3029人)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拓展实践型的学习模式被选择的比例最高,合作探究型和师生互动型的学习模式被选择的比例也较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在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队伍的力量,利用每位体育教师的特长优化体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学校可以结合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未来职业需要,为参加体育类社团的学生定制体育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由体育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最后,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对象的结构,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与任务,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教学方向,将师生互动型、合作探究型、拓展实践型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以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积极搭建教学资源库,将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订相关的评价指标。
(三)强化校企合作和育训结合
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对毕业生今后的人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未体现实用性,在落实的过程中缺少企业的参与,那么将会使学生今后的就业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体育课程与专业有机结合的优势,高职院校应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校企合作和育训结合。
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可以设计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育训结合的教学模式,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契合点、学生体育学习与职业规划的契合点,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重点突出体育道德、精神和文化,同时让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牢记相关内容,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的环境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把体育锻炼融入未来的工作中,如在休息时做一做体育教师传授的课间操或健身操,以缓解疲劳,提升工作效率,培养职业素养与体育精神。最后,教师可以将体育课程与不同专业进行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与学生专业相统一的选课制度,增设与学生专业相关联的体育课程,增加体育课程实践机会,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结语
隨着新职教法的实施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对体育课程教学特别是对体育课程的教法进行改革创新。对于本文阐述的教法内涵,分析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改革中的问题,提出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法改革策略,笔者会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进行实践,不断进行探索,积累更多经验,也希望能为其他专业及课程的教师进行教法改革提供借鉴,从而为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芳.“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6):82-84.
[2]张晓娜.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22-0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