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背景下新工科课程思政方法与路径探索

2023-08-10 12:27:50聂影
高教学刊 2023年38期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聂影

摘  要:思政进课堂是目前各大高校的课程改革趋势,传统的理工科授课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这对人才培养是不利的。该文以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为例,从思政融合路径,思政进课堂教学改革设计框架,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典型案例枚举等多点,阐述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的授课如何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人才、人品双培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政进课堂;新工科;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机器人离线编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01-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is currently a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major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only focus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negle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hich is detrimental to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obot offline programm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from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he design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enumeration of typical cases, to elaborate on how to subt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robot offline programming cours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teaching mode of dual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character.

Keywords: entering the classroo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obot offline programming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國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因此,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融入什么内容、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  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学的普及,新工科建设迎来了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新工科是振兴我国工业、产业、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教育在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体现新作为的发力点。与传统工科人才相比,新工科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工程素养,更应紧密结合思政,培养具有优秀思想政治素养,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工科人才是国内各大工科型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图1所示,笔者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培养出适合新工科背景下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工程伦理的优秀人才。

二  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框架

传统的理工科授课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这对人才培养是不利的。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关键是在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交互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以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为例,本门课程采取“知识要点+工程案例+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模式,将关键知识点与工程案例结合,隐性融入思政元素。该门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单元进行重构。针对教学内容,凝练出教学设计的“一二三四”,即:一个目的+两个平台+三个环节+四个步骤。

1)一个培养目的:培养一线技术骨干或管理岗。

2)两个学习平台:①通识课程平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军事理论等课程。②专业课程平台。电工电子技术、机器人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图、电子线路板的设计、机器人离线编程和液压与气动理论等课程。

3)三个教学环节:老师,备知识、备思政→施任务、寄情怀→评作业、展成效;学生,知任务、学建模→做任务、抒情怀→交作业、强信念。

4)四个实施步骤:课前热身→理论授课→小组学习→课后总结。

三  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

作为一线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融合在教学任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对本次课程的分析,将思政案例与教学项目进行融合,践行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体现“思政育人”的概念。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也要宣扬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制造业相关案例,大力弘扬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时,应充分挖掘实践教学活动的思政元素,并以思想政治教学规律为依据,编写课程的授课计划,在课程顶层设计层面保证了课程思政的总体教学方向。

表1是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在设计时,加入了思政元素,包括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业素养及践行工匠精神等。

典型案例:“时事政治引导”教学设计。在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的设计中,笔者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指示,该课程的设计与装备制造行业尤其是机器人产业和当下比较热门的时事紧密联系,从抗疫和机器人抗疫的报道中,提取与课程相关的思政素材,并将其融入到机器人离线编程专业课程教学当中,用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图2为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项目六:机器人搬运码垛中的任务。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联系实政,与当时疫情挂钩。将实际项目带入课堂,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敬业、感恩情怀。

四   机器人离线编程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2019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器人离线编程课程标准,依据“岗位群”的典型工作和工作过程,再结合本专业ABB初级工程师行业证书的考核标准,进行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析归纳,提炼出工业机器人应用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然后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

通过一学期的思政进课堂,学生普遍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项目中,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政引导,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2)通过项目式案例开展情境式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加强对安全意识、标准及技术规范的学习,引导学生重视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

3)小组PK时,首先要进行头脑风暴,推陈出新,由一个同学领悟思政精神,普及到整个小组在思想政治觉悟上的提高。让思政情操真正走入同学们的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信仰、团队合作精神、坚强不屈的品质、百折不饶的耐力,以及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课堂教学气氛显著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思政案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显著提升。职教云课堂大数据显示,改革后的2020级学生在平时课程参与度、活跃度上,相较未改革前,提升了17.6%,期末成績提高了12.8%。

参考文献:

[1] 陈晓明,王君,焦海坤.“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55-59.

[2] 邱微,南军,刘冰峰.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的隐性融合——以“水工程施工”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57-61.

[3] 刘小勇,李荣丽,杨慧香,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机械原理改革研究[J].机械设计,2020,37(S2):23-26.

[4] 李擎,崔家瑞,杨旭,等.自动化专业三创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55-61.

[5] 黎书文.课程思政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14-18.

[6] 崔德芹,陈春苗,武琳.应用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36-37.

[7] 周金凤.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7):110-113.

[8] 陈卓威,胡慧,孙静.工匠精神视域下金工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22(14):114-117.

[9] 鞠晶.新文科背景下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7):72-75.

[10] 孟然,赵炬,赵丹,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22,21(11):70-75.

[11] 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6):286-298.

猜你喜欢
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计算机教育(2017年8期)2017-09-01 15:00:02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科技视界(2017年10期)2017-08-21 07:51:35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