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王戈 白羽祥 史普酉 张晗 罗子春 曾淑华
摘 要:立德树人是大学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基石与灵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高等教育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关键词:立德树人;办学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教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17-04
Abstract: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and soul of the univers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prosperity. Moral educatio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education. In essence, education is the enterprise of cultivating and shaping people. Socialist education must p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long course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glorious and arduous. The great socialism enterpri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eds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generations. Only insisting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striving to make young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grow into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support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China's socialist system and are determined to fight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life, which can lead to be flourish of the enterpri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Chinese nation can stand forever in the east of the world.
Keywords: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school-running dire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education power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强则国家强,强国必先强教。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强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2]。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治国安邦的基石。在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首先必须解决好从政治上“如何看立德树人的问题”;其次必须处理好从政治角度“立德树人如何干”的问题。本文从政治的角度,聚焦教育强国建设,从上述两个维度展开分析,论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价值追求,揭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 立德树人是教育首要的政治任务
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从教育抓起,教育和培养好下一代,确保中华民族历史文脉的延续,确保党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好、发展好,这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是中华民族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政治高度來认识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立德树人工作。教育是国家之基,民族之根。教育攸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具有教育这样突出和重要的作用,教育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对民族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变成现实。
一要坚持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政治教育作为第一要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绝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只有牢牢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才能使学校办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教育培养的是反对者和掘墓人,就是教育的失败,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旦方向错误,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就会背离初衷和目标,行动越有力偏离就会越远。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既是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要求。只有坚持“四服务”的办学要求,才能培养治国理政的有用人才,才能培养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而且深刻回答了教育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社会主义教育自信,旗帜鲜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铸魂育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滋润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持续不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亮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之路。
三要坚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学校作为面向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知识技能的主阵地,也是争夺青少年的主战场。在保证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立德树人中,思想教育是根和魂,是立德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人无德不立。没有德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更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就必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决定的。首先,中国的教育必须植根中国大地,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必须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等因素,走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之路,突出中国特色。其次,社会主义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办、发展和壮大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最鲜明的底色,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过程,突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再次,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变为实践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思想和意识层面都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行动和实践上,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最后,要把当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播撒在中国大地,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从教育入手,就必须从娃娃抓起,持续不断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用人才。这客观地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须不折不扣地摆在首要位置。
四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和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对我国国情和最大实际的科学判断,充分表明尽管我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建设还任重道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来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扛起历史责任,担起历史使命,真正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宏大的办学格局,以求真向善的教育情怀和教真育爱的育人理念,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和担当精神,理直气壮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抓好抓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之中,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用人才和生力军。
二 立德树人关键要办好思政课
实践深刻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塑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核心课程。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必须办好思政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必须办好思政课,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必须办好思政课。我们要千方百计把思想政治课办好,办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政课既要给学生传递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要给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承载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具有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的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课程,是塑造人的品格和灵魂的核心课程,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用学术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讲信仰的人必须自己先有信仰,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才更加有说服力。如果讲信仰的人自己都没有信仰或者都不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歪曲信仰本身的含义,扭曲信仰的真谛。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始终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二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建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既从国际上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来分析,从治国安邦的长远发展来看待,又细致入微到从抓好思政课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在党的历史上和共和国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把思政课摆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办好思政课,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作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书记、校长要亲自抓,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平台建设、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优先倾斜,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证思政课教学的育人质量,以思政课教学效果为核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把价值引领和释疑解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有深度的思考和知识价值的提升,又有内心的感悟和触动,使思政课既具有信仰的高度,又有生活的温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真学真信真悟。同时,将思政课的效果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尺,纳入学科建设、办学水平、党建工作和教学质量评价等考核评价体系,让软指标变成硬指标,让思政课的地位真正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人人重视思政课、处处关心思政课、时时体现思政课的格局和氛围,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三要真切回应时代和学生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每一个都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这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回答了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的关键所在。思政课必须顺应时代的呼唤,回应时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讲清讲透,以历史的思维、世界的眼光、为民的情怀和赤诚的报国心,讲清楚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讲清楚党史国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让学生深刻理解“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只有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创新方式方法,要让专家学会讲家常话,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思想活起来、实起来;用鲜活生动的事例讲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在理解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感悟党的伟大、祖国的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真切体会祖国好的温度和实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真正从内心里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社会主义,真正从内心深处发出“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的心声,从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思政课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走进学生心灵,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益无穷,让学生乐学爱学、真学真信。
四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办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如果因循守旧老一套,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很难取得实效。只有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5]。同时,如果一味追求创新求异、哗众取宠、博取眼球,而抛弃已经过几十年的积淀上升为的规律东西,那可能就会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导致思政教育娱乐化、庸俗化,弱化、虚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会失去思想政治教育本来的意义。我们要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基本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遵循已有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务实地推进思政课建设,真正做到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教学理念因势而新、教学方法因形而活,充分体现思政课育人本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比如,“讲好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就是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的生动教材,是最鲜活、最生动、最具体的思政教材,也是唱响主旋律的最佳素材,是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爱党最鲜活生动的例子,能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能撼动每一个人的灵魂,同时也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最好体现。简而言之,思政课既要遵循规律,又要不断创新。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立足于实际、立足于生活、立足于身边人身边事,让枯燥乏味的知识谱系和话语体系,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群众,把知识话语转换为喜闻乐见、鲜活生动的具像和事例,就能征服心灵、征服灵魂,从而产生无比强大的真理力量。
五要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要讲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讲清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但核心是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重点要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其铸魂育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既要吸收借鉴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但不能完全搞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思政课必须立足中国实际,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文化基因和优秀元素,贯穿于思政课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文化和历史自信,尊重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尊重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从国家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挖掘历史大事件、历史人物、发展成就等,感受祖国和党的伟大,让学生在受教育中认同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培养感恩祖国、感恩党的情怀;从社会发展变迁中挖掘生活样态、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等,感受时代变迁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等伟大变革,感受思想伟力和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从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坚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毕生力量的理想,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干好中国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思政课最核心的任务。
三 结束语
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也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安身立命、成才立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聚民心、稳江山、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关注教育,不仅是关注今天,更是关注明天。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都离不开教育。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和政党,都必然贵师而重傅,都必然把发展教育作为优先战略,都必然把立德树人作为长久大计。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民族兴盛根本在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不断培养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是治国安邦的千年大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N].人民网,2018-09-11.
[2]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5] 习近平.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论学习贯彻习近平總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