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晨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倡名著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是推荐名著中的重要一部。文本细读是阅读《朝花夕拾》的重要方法。文本细读包括“分析人物关系与细品人物语言”“赏析修辞与写作手法”“分析语句深层含义”“填补文本空白”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本细读;人物;手法;含义
【设计背景】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倡名著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学生必读名著中的重要一部。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广、博大,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因此,教材关于《朝花夕拾》的“名著导读”部分明确提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这一目标。显然,这里要消除的不仅仅是学生与《朝花夕拾》间的隔膜,编者是希望借着《朝花夕拾》的阅读,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思路、技巧,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名著阅读和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名著、亲近名著,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体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接触、掌握名著《朝花夕拾》阅读的基本方法:文本细读。
【教学重难点】
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分析人物关系并细品人物语言、赏析修辞与写作手法、分析语句深层含义、填补文本空白。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文学名著是伴随我们十多年求学生涯乃至一生成长的朋友。拿到一部全新的文学名著,该如何与它亲近?如何高效阅读并吸收其中的营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以《朝花夕拾》为例,来学习如何阅读一部文学名著。
二、文本细读
师: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常常会先初读概览,大略了解全书的内容与结构。但仅仅这样阅读是不够的,为了真正读懂名著,还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索。
(一)分析人物关系并细品人物语言
师:当读到《五猖会》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
(屏显“临行前父亲突然让“我”背书,为什么没人出来劝阻?”)
师:现在,请同学们细读原文,并根据“阅读指导”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东关离城远……快步走在最前头。”(《五猖会》)
阅读指导:在文中勾画出与“背书事件”相关的词语,并在书中进行批注,从父亲的言行及旁人的反应入手,细读文本,深入探究。
明确:1.从“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看出工人对父亲十分畏惧;2.从“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看出全家人都十分敬畏父亲;3.从“去拿你的书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些命令的口吻可以看出父亲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没有人敢来劝阻。
师:刚才,我们运用的就是“文本细读”中“分析人物关系”“细品人物语言”的方法读出了隐藏在文字之中的人物关系、情感与形象。
(二)赏析修辞与写作手法
师:同学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长妈妈给“我”讲的那个“美女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印象。现在,老师为同学们读一遍这个故事,大家边听、边看、边思考:“在这段文字中,谁在讲故事?谁在听故事?谁在写故事?他们看待这个故事的态度有何不同?”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明确:这段文字里有三个人:长妈妈、成年的鲁迅和童年的鲁迅。长妈妈煞有介事地讲述这个故事,看得出她对这个故事是深信不疑的。“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叙述者是成年鲁迅,他在写故事。从他突然出现、富有“参与感”的评论看得出他回忆时的轻松。“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后来呢?”显然作为听故事者的童年鲁迅迫不及待地插话由此可见童年鲁迅已被“美女蛇”一文的故事深深吸引。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本段,要读出符合每个人物心理状态的语气。
(生齐读,师评价、指导)
师:这段话中,讲“美女蛇”故事的是当年的长妈妈,听“美女蛇”故事的是童年的鲁迅,而写“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则是成年鲁迅。多重叙事视角的交错,使文章既富于温情又有幽默感。这正是《朝花夕拾》这种回忆性散文独特的魅力所在。
师:我们通过赏析上面这段文字中的“写作手法”,感受到了《朝花夕拾》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高明的写作手法,文中还运用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同学们也可以鉴赏、分析、感受鲁迅作品修辞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分析语句深层含义
师:伟大的作家往往都是深邃的。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有些晦涩难懂,常常是因为在他们语言的表层之下,有着更为深层的意味。例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思考:“这句话有道理吗?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真实的观点和情感是什么呢?”
明确:这句话的逻辑显然是荒谬的。鲁迅的“也无怪他们疑惑”,表面上看好像表示理解和认同,实则表达了面对这种谬论和强盗逻辑的愤慨和辛酸。
师:在《朝花夕拾》以及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中,这样内蕴深刻的句子比比皆是。因此,在“文本细读”中,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语句深层含义”。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如果能认真仔细地品味鲁迅先生的每一个句子,相信你一定会与一个更为深刻而真实的鲁迅先生不期而遇。
(四)填补文本空白
师:读书时,除了看鲁迅先生“写了什么”,还可以看看鲁迅先生“没写什么”。在《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人物。文章开篇鲁迅先生就写了衍太太的三个“决不”,即:“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师:如此看来,衍太太真是一个大好人,是小朋友最愿意亲近的人了。然而,衍太太真的如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和蔼善良吗?请同学们通读《琐记》,并补写出衍太太做上述三件事时的心理活动。
预设:其一,“我”才不管他们能闹出什么乱子来呢,只要我的儿子乖乖的就行。其二,这些个傻孩子,你们再多吃点冰呀,疼死你们活该。其三,这些小孩儿可真够笨的,说什么都相信。
明确:通过同学们对衍太太人物心理的揣摩,我们发现,原来衍太太是这样一个怂恿孩子不干好事儿、心术不正、虚伪狡诈的人。由此可见,通过“填补文本空白”的方法,我们可以更为细致地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与形象,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师:文本细读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直面文本、潛心阅读的重要一步。同学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在今后的阅读当中使用这些手法去阅读其他的名著和文本。当然,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细读方法,期待大家的分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作品。一起细致深入地阅读名著,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相信通过文本细读,同学们今后一定能把名著真正读成“自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