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分析

2023-08-09 16:00温亮祖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

温亮祖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授课策略进行分析,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借助媒介资源、图式理论和任务教学等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开放式的阅读平台,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强化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诞生的教育资源,融入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特色内容,应成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教师应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以媒介资源、阅读任务等为载体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拓展师生互动的时空范围,引领学生展开深度探索。基于此,在《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高中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构建高效、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媒介引领,引发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的第一阶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媒介资源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以直观的教学素材启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真实想法。同时,媒介资源的应用也能缓解阅读的抽象性,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在探寻和搜集媒介资源时,教师要细致研读著作的主题以及表达的真实内涵,选择既能反映阅读主题、又具有形象化特征的资源。

例如,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无讼篇》为参照,根据篇章中“乡土社会以人治代替法治,人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的核心思想,教师精选媒介资源,可以选择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秋菊打官司》,以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秋菊”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观看电影,引导学生关注“秋菊”为了寻求真理而不断奔波的过程、乡土社会的人物关系以及伦理关系。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秋菊”在人治社会中对真理和法律的诉求,引导学生在“人治”和“法治”的高度对比中明确乡土社会的传统格局。然后,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悟,强化学生的阅读感知力。而后,教师设计导语:“影片中的‘秋菊已经初步萌发了法律意识,她是人治乡土社会中的一个‘特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乡土中国》,深入感受乡土社会中‘人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导读学生缓解了对阅读文本的畏惧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创建图式,感知文本

图式理论隶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认为知识以图式的方式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学生若能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那么便是建立起了恰当的图式。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有助于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建语言、内容等类型的图式,让学生将整本书中的语言素材和情节结构等储存在头脑中,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和文本分析能力。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内容、语言、形式三方面引领学生建构图式。

首先,在内容图式方面,借助《乡土中国》的前言、后记和目录等,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推测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并借助思维导图推测目录中每一章节所对应的主要内容,将推想得出的关键词填充在导图中,初步构建内容图式,而后,依据思维导图在阅读的过程中,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并对事先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调整,优化学生的图式结构,由此,学生完成初级阅读任务。从知识迁移的角度来讲,依据本书中“恋土情结”的内容和思想,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回顾曾经学习过的思乡文本,让学生在整合旧知识的过程中,对文本的思想和主题形成全新的认识。

其次,在语言图式方面,《乡土中国》一书中涉及众多的名词和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是一次积累语言素材的良好机会。基于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辨析语言要素之间的不同,并将其纳入到语言图式中,如在“家族”这一章节中,作者提到了两个概念:“家庭”和“族”。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家庭”需具备亲子特征,是短时性的概念,而“族”则是一个社群的统称,是一个长期性的概念。“家庭”和“族”既具有相同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此类推,学生在阅读中还可对书目中的其他语言素材进行辨析,从而逐渐壮大语言图式的结构、丰富语言图式的内容。

最后,在形式图式中,依据《乡土中国》的文本特征,教师围绕着文本的“论点”和“论据”,引导学生创建形式图式。以第二章为例,作者明确提出其论点为“乡下人的‘愚”,这时学生需从论点出发,探寻能够证明乡下人“愚”的论据,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乡下人“愚”的原因为“不识字”,并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对原因进行细致解析。

教师将图式理论融合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创建内容、语言、图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探寻最为便捷的阅读方法,而且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建构起互相联结的知识网格。

三、巧设任务,整合碎片

在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强调应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推动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连贯性的阅读体系中深化阅读感悟、提升阅读能力。基于上述诉求,教师可巧妙地设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驱使下深度解读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

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化的阅读任务,增强阅读任务的感染性和驱动性,具体如下:

费孝通先生的家乡在苏州吴江,当地要为费孝通先生举办作品展,请你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展设计几块具有特色的展览板,丰富展览内容。

上述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依据上述任务,教师还可以设置如下小任务:

1.閱读文本,梳理全书内容,理清作品框架;2.搜寻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学术地位以及作品的社会价值;3.从书目中选择精彩部分,确定展览板的主题和主要内容;4.根据主题和内容,撰写述评文本;5.制作展览板。

为完成上述小任务,学生需通读《乡土中国》,理清书目的具体结构、明确主要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作家、作品的相关信息确定展览板上的主要内容,继而辅之以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介绍。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阅读方向和目标更为明确,能够在任务的驱动和引领下,精准地切人整本书的核心内容,了解作品的文学地位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也是教育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成果。结合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真实情况,教师应准确把握高中生思维特点,展开一系列的阅读指导和点拨活动,促使高中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阅读方向、掌握阅读技巧,进而积累阅读知识、扩充文化储备、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真正凸显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素质教育的价值。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
“荒诞”与“法理”
“乡土社会”的国民性初探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城市化与回不去的故乡
以《乡土中国》阐释《红楼梦》的居处布局原则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
费孝通与文化自觉的社会学方法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