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研究

2023-08-09 18:00:41田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德育工作德育

田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有序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仅深入人心,更成为各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学校方面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模式,更需要广大人民教师在认同自身职业价值、做好本学科教学指导的同时,积极落实德育要求,引导学生们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对此,本文站在小学班主任的角度,在分析德育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究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班主任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56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生活的第一管理者,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践行者。同时,班主任也可以说是学校里最忙碌的人,他们不仅要遵照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安排,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做好班级管理,处理班级中、学生中,各种细小的、常规的、突发的事务,需要为学生们建构良性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更需要积极落实德育任务,在保证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不断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能够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参与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参与各领域教育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班主任育人意识不强

学校德育落实的关键除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之外,还有班主任的教育,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小学班主任没有从传统的教育认知中抽离出来,还是习惯于将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教学和学生的纪律养成上,不能平衡好德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经常片面地认为学生好好听课、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能完成每位教师布置的任务就是德育素质好;还有一部分班主任忙于教学,忙于学校各种大小事务的管理,忙于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可能在思想上认同德育的价值,但是在精力上不能有效进行德育管理,也不会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主动渗透德育元素,这既反映出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认知问题,也让整体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2.班主任育人方式不正确

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法决定着德育的最终成果。然而,当下很多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模式都比较传统,除了语言说教,就是单纯地列举生活案例,学生们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德育效果。并且大部分小学班主任对于德育都是“随性而为”,可能今天班会有时间,就讲一讲德育;可能班上出现了不良的现象(不遵守课堂纪律、打架、劳动状态不积极等),就说一说德育;可能学校有检查任务,就教一教德育……整个德育过程缺少计划性,目的性也不强。这就使得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呈现出形式化、表浅化的现象,不利于德育目标的达成,更不利于小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3.班主任在家校沟通方面不足

“家校合作”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最应该把握的手段之一。班主任要主动构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要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探讨学生的德育问题。但在实际的观察走访中可以發现,部分小学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意识并不强,也不够主动,不能建立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长效联系,经常是在学生出现比较明显、比较严重的学习或者生活问题之后,才会主动联系学生家长,这会让家长们措手不及,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联动教育机制。并且,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的主动沟通,也基本停留在孩子的课上学习、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方面,对于德育内容的了解并不到位,也不够关心,有的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们都是专业的,教师们只要教就可以了;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在包办代替的同时,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继续深化与家庭的主动联系,更需要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丰富班主任和家长对于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生德育的认知。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1.做好言传身教

小学生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班主任作为在学校与学生们交流最为密切的教师,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模仿。所以,在具体的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为学生们筛选适合的德育内容,还要从自身做起,自觉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让学生们看在眼里的行为、听在耳中的话语都是积极的、正向的,都是值得学习与模仿的,真正借助教师的言传身教,来促成小学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建构。

例如,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管理,完成上级和学校交代的各项教育和管理任务之外,还要积极提升自己,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培训活动,在学习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保持自身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也可以在正确德育导向的引领下,更好地将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的一日循环当中,以保证德育工作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与此同时,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在课上教学中、与学生在班内的交流中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在保持个人卫生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身份的衣服和妆容,不夸张、不特立独行;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要友好,不说脏话,并在同事需要帮助时,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在组织班级大扫除时,除了给学生们下达劳动任务之外,还要主动参加劳动,给予学生积极指导,主动承担劳动中的脏活、累活;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更要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为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而差异化对待,从而让学生们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与“感染”中,自觉优化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素质,有效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的德育成效。

2.理解包容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思维灵活,容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容易在生活中引发问题。就此,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引导,首先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发现学生问题、认识学生需求的过程中,用平常心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学生最大的包容与理解,让他们知道无论是面对优点还是缺点,班主任都会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从而使其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有效奠定良性德育工作的基础。

例如,班上的李某总是喜欢在背后说其他同学的坏话,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班上的学生都不愿意和他聊天,更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对此,作为班主任不能直接批评李某“爱说别人坏话”的不良行为,而是可以安排一次集体活动或者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两人三足”游戏中相互配合,引导学生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让学生们在互找优点的活动中,深入了解自己身边的同学,也让学生们重新认识李某好的一面(喜欢帮助别人,课上遵守纪律,作业完成得非常及时,教师下达的每一项任务都能一字不差地转述……),从而减少同学之间的不理解,有效增进生生关系,让学生都能以包容的态度陪伴自己的同学改正错误。

再如,上课时有学生不遵守纪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些教师可能会直接大声呵斥这些学生。但是作为班主任,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不仅要控制情绪,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把这些学生的思绪“拽回”课堂上,并提醒他们这个题型很重要,要认真做好笔记……使其感知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注,又能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宽容。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缺点,给学生改正的时间与机会。但包容不等于纵容,学生犯错时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及时讲道理,以包容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也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体验,使其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学习、感受生活。因此,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需要建立在对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构建之上,需要班主任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这样才能把学生们团结在一起,才能让学生们在积极交流、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更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让学生们健康成长。

例如,对于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班级硬件环境的优化,和学生们一起打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教室环境,布置一些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的绿植,引导学生们轮流管理;在节日(国庆节、春节、中秋节等)来临之际,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在增加节日仪式感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并注意加强与每一位学生的沟通。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上设立一个“心灵信箱”,每周五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心灵信箱”給班主任递纸条,班主任利用周六日的时间来阅读学生们的小纸条,及时了解班级动向,掌握班级情况,并在新的一周抽时间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及时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排解不良情绪,让学生们都能够以比较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参与生活,形成良性循环,让师生的情感更加和谐、更加融洽。

4.用好榜样的力量

正面、积极的人物和事件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在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善于运用榜样人物和榜样事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们在丰富认知、开阔视野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学习、自我反思,也能够自觉、主动纠正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分享、奉献、助人等活动带来的愉悦感,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的成效。

例如,在班级德育中,教师可以借助提前制作好的电子课件,与学生们分享“孔融让梨”“曹冲称象”“负荆请罪”等经典故事,使学生们在拓展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在典型人物行为的引领下,充分认知分享的乐趣,能够学习曹冲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学习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高尚品格。而且,小学班主任要认识到小学生好胜心都比较强,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引发教师或者同学对自己言行的关注,因此,在合理的竞争中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克服困难的意识更强,学习效率更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尝试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们争作榜样。

比如,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除了用班干部的民主评选建立班级管理机制之外,还可以利用班干部轮岗机制来鼓励学生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引入竞争机制,设计“班级星级少年评选”(劳动之星、纪律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学习之星、运动之星)活动,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争当榜样的合理竞争中,形成积极、向上、良好的班级气氛,强化个人责任意识,切实使班级德育成效得到显著提高。

5.深化家校共育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家校合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加深,这不仅需要班主任清晰认识到家校合作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还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主动优化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切实引导家长们认知德育的重要价值,并逐步扭转学生家长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使其能够认可学校、认可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对于孩子的德育指导,切实展现良性家校共育所蕴含的教育能量。

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免费的“家长学校”,为家长们带来更先进、更科学的家庭德育、智育教育指导,并创建学校公众号,定期给家长们推送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案例,及时解决家长们的家庭教育困惑,有效优化家长们对于小学生德育的认知。

作为班主任,除了要积极落实学校对于家校共育工作的建构要求之外,还要积极组建本班“家长委员会”,创造条件,让那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家长,参与到学校德育的配套管理当中,着力解决家长面临的德育难点与痛点。

除此之外,最需要班主任践行的就是与学生家长的个性化沟通,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劝说家长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其他方面,试着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让那些不注意自身言行(说脏话、家庭关系不和谐、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的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从而可以纠正自己的行为,用自己正确的“三观”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让习惯“高高在上”指挥孩子的家长,尝试“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用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以增进亲子关系……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校共育行动,能够强化家校共育下的德育效果,促进学生自觉、自律和健康的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将来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既要明白自己肩负的教育职责,又要重视德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价值,并在自觉提升自己素养的过程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方式,让学生们可以在德育知识、德育行为的熏陶,以及德育实践的体验中,提升道德品行,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19期。

[2] 李琤《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寻》,《读与写》2022年第6期。

[3] 韩忠《营造德育环境,潜心立德树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文教资料》2018年第28期。

[4] 魏亚斌《浅谈立德树人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新举措》,《读与写》2022年第7期。

[5] 畅娟《立德树人春风化雨育芳华——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初探》,《读与写》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家校德育工作德育
家校距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