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勤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展开。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核心素养引领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实践活动。但当前部分教师的习作教学内容较为浅显,教学过程中易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此情形下,改革创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式刻不容缓。教师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改革创新习作教学方式,力求打造高质量习作课堂,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本文对语文核心素养引领下如何优化习作教学提出五点策略,以供参考。
一、语文核心素养指导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为引领,优化、完善习作教学,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
习作是学生对自身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习作中,学生以语言组织、知识整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能力关系着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在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无处不在,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从而认识社会、与人交往、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活跃思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在书本中汲取素材,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有助于学生审美创造素养发展
生活中美丽的事物数不胜数,学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新鲜感,语文习作教学能把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审美融入学习,挖掘他们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语文习作教学与生活感知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素材进行习作时,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分析素材,提高自身发现、创造和记录生活之美的能力,进而实现审美创造素养的发展。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立足例文,精准施教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细心阅读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每个单元都设计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语文园地等不同板块,部分单元还有习作例文板块,与其他板块共同形成习作教学的结构体系。这些板块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用好例文,精准施教,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添砖加瓦。一方面,教师要挖掘、探究例文,发挥其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旁注读懂例文,厘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例文,从中汲取习作“养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并以习作的形式记录印象深刻的事情,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将前因后果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感情真挚。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再根據例文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以达到精准施教的目的。
(二)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应将习作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要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将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乐于动笔、善于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习作最大的难点在于素材的挖掘与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美好的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一课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连续观察,使其学会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并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相互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周边的动物园参观,观察动物的外形、习性等,引导学生做好记录,以便后续整理观察日记。除自然生活外,家庭生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种植花朵的任务,让学生在家中照料花朵,观察其生长变化,并创作观察日记。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环境,了解新闻热点、当地的人文风俗等,将这些作为书信素材。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大家可以给谁写信?在信中,你会告诉他/她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除了中心事件,大家还想交流些什么?”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使其明确习作方向。
(三)拓展思路,引发想象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助推其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作为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教师要予以重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大胆联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__过一天”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紧扣“我和__过一天”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各种新奇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习作是新颖、有趣的,所以他们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其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资料,了解自己喜欢、感兴趣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再结合个人的想象,描述自己与该人物的一日故事。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和猪八戒一起吃自助餐;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和葫芦兄弟一起智斗妖怪;有的学生则想象自己与孙悟空畅游花果山、东海龙宫和天宫……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全身心投入习作课堂,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后续学生自主完成习作做好铺垫。
(四)传授方法,帮助修改
部分教师在讲评教学方面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的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学生的潜能未能得到充分激发,习作能力自然也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互相批改,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高。所以,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适当传授一些修改方法、技巧,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一课中,教师可教授学生习作修改方法与修改技巧。一是从较为明显的错误入手,如错别字、分段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并提醒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二是试着调整语句表达方式,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相同含义;三是鼓励学生尝试进行修改训练,让学生的作文更具质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文体的习作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体进行分类教学,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要求。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写作记叙文时需要清晰地体现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修改作文时,教师要从文章结构入手,让学生学会判断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详略得当,将事情的重要经过、具有影响力的素材有机整合起来,在作文中体现精华之处。再以写景文和游记写作教学为例,学生需要根据特定顺序进行创作,保证描写顺序正确无误,避免“东一句,西一句”。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创作。当学生掌握上述方法技巧,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修改的作用,达到二次创作的效果。
(五)写出诚实,自由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习作中的套话、假话、空话改为肺腑之言。教师可以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依据阅读材料自主拟题。例如一次研学活动之后,笔者让学生以研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题目自拟。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写研学基地的美,有的写拉练时的苦,有的写对父母的思念,有的写对研学这种教育形式的评价。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由发言,让孩子在习作时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例如,有个学生写道:“风吹过稻田时,沉甸甸的稻谷像一个个孩子在摇头晃脑地背古诗。”这与传统的“像金色的波浪”大不相同,别具一格。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生动、真实、感人的文章,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达,不能只允许学生套用优秀习作,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只会套用别人的语言,难以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
结语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革创新,旨在让学生由最初抵触、害怕写作逐步转变为乐写、善写、勤写。这意味着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与探究,牢牢把握核心素养理念,立足教學实际,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优化习作教学,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端正习作态度,学会寻找美、发现美,实现“我手写我心”。
(作者单位: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花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