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加强对游戏资源的开发,合理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将游戏贯穿于学习活动中,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本文分析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围绕五大领域、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将游戏应用于幼儿教育的策略。
一、概念解读
(一)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并非指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环节,而是强调将知识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与实践中积累经验。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游戏化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理念强调将幼儿教育与游戏活动有效融合,将幼儿的游戏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教师应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游戏化理念,设计寓教于乐的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对3~6岁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与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幼儿教育更侧重习惯教育,而非智育活动。幼儿教育具有生活化、游戏化、潜在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等特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旨在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自理意识、社交水平和规则意识。总的来说,幼儿教育是启蒙性的、全面性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无意注意为主。游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将学习活动与游戏相融合,能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在亲身体验中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在说说做做中了解知识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良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落实教育文件精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幼儿获取经验的重要途径。将游戏融入幼儿教育,既践行了相关方针政策所指示的精神,又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工作更具规范性,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工作的建设,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单纯讲授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游戏融入幼儿教育,可以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并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眼前,这既能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理解水平、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还能促使幼儿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心态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应用于幼儿教育的策略
(一)应用于五大领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五大领域,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多项能力,以增强教学效果。
1.融入健康领域,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身、心、社会适应力等多方面的健康。愉快的情绪、强健的身体、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养成终身受益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高体能素质。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独木桥”“梅花桩”“踩高跷”等游戏;为了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小猴子摘果子”“投篮冠军”“双腿夹球跳”等游戏,让幼儿通过攀登、跑、跳等动作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教学,如通过踢毽子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通过跳皮筋游戏提高幼儿的肢体协调性,通过编花篮游戏培养幼儿单腿跳技能,通过老鹰捉小鸡游戏让幼儿学会躲闪,等等。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穿衣竞速赛”,让幼儿掌握穿衣、脱衣的技巧。
2.融入语言领域,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语言教育贯穿于各个领域的教學中,旨在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使幼儿能认真聆听他人讲话、积极回应问题、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设计语言领域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作为游戏目标,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优势。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绘本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幼儿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绘本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并说出各个角色的台词,让其学会复述故事,在角色游戏中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
此外,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聆听习惯,教师还可以设计“听一听、讲一讲”游戏。在该游戏中,教师需要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向第一名幼儿讲述一句话,要求该幼儿认真聆听后记住内容,并将听到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名幼儿。同一个小组内的幼儿需要以此类推传递下去,最后一名幼儿能准确无误地复述这句话即该小组获胜。这一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聆听习惯和专注力,让幼儿学会认真聆听他人讲话。
3.融入社会领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其实质在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可以设计社会实践类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中发展社会适应
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节日为幼儿设计社会实践游戏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社会环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社交技能,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中国人民警察节、国际护士节、重阳节等节日中,教师可以设计“送温暖”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制作贺卡或手工纪念品,开展贺卡设计比赛,并带领幼儿走進社区,让幼儿将其赠予相关群体。
4.融入科学领域,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科学领域活动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为主要目的,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让幼儿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究科学现象,获取科学知识。
为了帮助幼儿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游戏,带领幼儿种植瓜果蔬菜,引导幼儿在各个环节亲力亲为,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瓜果蔬菜的生长过程。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创设科学小游戏,如有幼儿观察到火烧云现象后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天空会变成红色的?”教师可借助这一疑问创设科学游戏“美丽的火烧云”,带领幼儿探究火烧云现象形成的原因。
5.融入艺术领域,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艺术领域课程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旨在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其包括美术、手工、舞蹈、绘画、音乐等多项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创编律动游戏,让幼儿自主分析音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动作,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旋律中蕴含的美。教师还可组织幼儿开展音乐剧表演游戏,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再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音乐故事剧本,释放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变废为宝”游戏,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应用于区域活动,在玩乐中发展多项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一日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区域活动是指利用活动室、走廊和室外场地设置各种区角,在各区角投放一定的材料,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教育活动。教师可对幼儿的游戏材料进行调整,明确各个区域的教学目标,使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发展多项能力。
以益智区游戏为例,该区域活动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为主要目的,通过具有操作性的材料发展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可在益智区投放相关游戏材料,以进一步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投放七巧板等游戏材料丰富幼儿的几何知识储备并强化其图形概念,或提供魔方、九连环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
(三)应用于主题活动,寓教育于游戏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围绕着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展开,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目的。教师可结合主题开展多项游戏,让幼儿在趣味学习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以主题活动“我们的春节”为例,教师以舞台剧为基础,结合相关绘本开展“年兽的故事”角色扮演游戏。教师还可以结合气温变化开展“春节保暖手册”游戏,让幼儿画出自己在冬季取暖的方法,并让幼儿介绍气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结语
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师应深度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多项能力,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广饶街道锦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