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丽
(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上海 201311)
桃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1],因其适应性强、结果早、易丰产、收益快以及果实美观、营养丰富、汁多味甜等优点,深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的喜爱[2]。生产实践表明,桃树虽然生长结果习性好,但是在冬季修剪时,若选留结果枝不恰当,会造成“大小年”现象,且会影响新梢抽生数量和抽生结果枝类型,进而对果实产量和结果枝更新产生不良影响。鉴于目前尚未见有关桃树不同粗度结果枝生长结果习性的研究报道,笔者于2021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桃树不同粗度结果枝的生长结果习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桃树冬季修剪中选留结果枝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在浦东新区大团镇农发桃园基地进行。供试桃树品种为‘湖景蜜露’,树龄为5 年,树形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形,种植行株距为5 m×4 m,常规田间管理。
在冬季修剪时,选择生长势基本一致的桃树,依据选留结果枝的粗度(结果枝基部5 cm 处直径)设置4 个处理:(1)粗度为0.2~0.4(含)cm;(2)粗度为0.4~0.6(含)cm;(3)粗度为0.6~0.8(含)cm;(4)粗度为0.8~1.0(含)cm。每处理包含5株桃树,共20 株桃树,在每株桃树中部选留6 根结果枝(长度均为30 cm),进行挂牌标记。
坐果数:在桃果套袋前,不进行桃果的疏除;在桃果套袋时,统计各处理结果枝上的坐果数,并计算平均值。在坐果数统计完毕后,每根结果枝选择枝条中部下方的1 个桃果进行套袋处理。
抽梢数量:试验期间不对桃树的结果枝进行任何修剪,桃树落叶后,统计各处理桃树的结果枝抽梢数量,并计算平均值。
抽生结果枝类型统计:桃树落叶后,用卷尺对各处理桃树结果枝抽生的新梢进行长度测量。按照“长度在0~15(含)cm之间的为短果枝、长度在15~30 (含)cm 之间的为中果枝、长度大于30 cm 的为长果枝”的标准,统计各处理的抽生结果枝类型,并计算不同结果枝类型的数量占比。
由表1可知,不同粗度结果枝处理的坐果数存在差异。其中,处理(4)的平均坐果数最少,为1.5个;处理(3)的平均坐果数最多,为3.5 个。以上结果表明,平均坐果数随着结果枝粗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经分析,这可能与上一年结果枝的发芽分化质量和当年新梢生长的旺盛程度有关。
表1 不同粗度结果枝的生长结果习性分析
由表1可知,结果枝粗度越大,平均抽梢数量越多。其中,处理(4)的平均抽梢数量最多,为6.9条;处理(1)的平均抽梢数量最少,为2.1 条。以上结果表明,结果枝粗度与新梢抽生数量呈正相关。
由表1可知,结果枝粗度越小,越容易抽生短果枝,结果枝粗度越大,越容易抽生长果枝。其中,处理(1)的短果枝数量占比达65.3%,处理(4)的长果枝数量占比达58.5%。
试验结果表明,桃树在进行冬季修剪时选留结果枝粗度对坐果数、新梢抽生数量、抽生结果枝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结果枝粗度越大,越有利于桃树的营养生长,这主要是因为桃树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关系中,营养生长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不利于桃树花芽分化质量的提高;结果枝粗度较小时,生殖生长占据主导地位,既会影响桃树的叶果比例,也不利于桃树坐果及结果枝的更新。通过对不同粗度结果枝的结果能力及抽生新梢数量进行综合考虑,在冬季修剪时,对于处于盛果期的桃树,可多选留粗度在0.4~0.8(含)cm之间的结果枝,结果枝长度宜控制在30 cm 左右;对于粗度在0.4 cm及以下的结果枝,可将结果枝长度短截至20 cm 以内,且进行疏果(留1 个果),以促进结果枝增粗,并提高中长果枝的数量占比。对于处于结果初期的桃树,在冬季修剪时,可多选留粗度在0.8~1.0(含) cm的结果枝,以利于扩大树体冠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