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3908’在吴中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机插栽培技术

2023-12-22 11:38张蓉蓉胡惠根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吴中区叶枯病秧田

张蓉蓉 胡惠根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种子管理站,苏州 215104)

‘南粳3908’是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南粳5055’为材料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于2018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80012)。近年来,‘南粳3908’在江苏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好、早熟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进行推广种植[1-2]。例如,2018 年—2020 年‘南粳3908’在太仓市种植,表现出成熟期早、全生育期短、产量高、丰产性好等优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50 kg,丰产方每667 m2产量达716.5 kg[3];2019年‘南粳3908’在如东县种植,表现出分蘖性强、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产量名列4个供试品种第一,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71.5 kg,较对照‘南粳9108’每667 m2增产71.33 kg,较‘淮稻5 号’每667 m2增产94 kg,较‘南粳5055’每667 m2增产126.4 kg[4]。为促进‘南粳3908’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笔者拟对‘南粳3908’在吴中区的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机插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广大农户和合作社参考借鉴。

1 ‘南粳3908’在吴中区的种植表现

2022 年春,从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南粳3908’种子在吴中区甪直镇车坊村、三马村及丰产方进行种植,合计种植面积为213.33 hm2,2022 年秋测产,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11.5 kg,较对照‘南粳46’每667 m2增产23.5 kg、增幅为4.0%,丰产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57.8 kg,高产田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01.5 kg,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同时,据观察及考种测定,‘南粳3908’株高在99 cm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偏上,群体整齐度好,抗倒伏性强,穗大,叶色为中绿,叶姿挺拔,成熟期转色好,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1.5万穗,每穗实粒数在127粒左右,结实率在95%左右,千粒质量在28 g 左右,全生育期为158 d,比对照‘武运粳23’早熟1~2 d,是秋播“三麦”、油菜的良好前茬品种。

2 ‘南粳3908’的特征特性

2.1 高产、稳产、丰产性好

近年来,‘南粳3908’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等特点。据统计,在2015年—2016年的江苏省区域试验中,‘南粳3908’每667 m2平均产量为726.0 kg,较对照‘武运粳23’增产4.3%。在2017 年的江苏省生产试验中,‘南粳3908’每667 m2平均产量为650.8 kg,较对照‘武运粳23’增产4.1%。2022 年甪直镇种植213.33 hm2,‘南粳3908’每667 m2平均产量为611.5 kg,较对照‘南粳46’增产4.0%。以上结果说明,‘南粳3908’具有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进行种植。因此,吴中区政府决定,2023 年将‘南粳3908’在吴中区的种植面积扩大至433.33 hm2。

2.2 米质好,品质优

2016 年,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南粳3908’的精米率为67.8%,垩白粒率为20%,垩白度为3.8%,胶稠度为90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0.1%,米质较优,适口性较好。

2.3 抗倒性好,适应性强

‘南粳3908’在江苏省近年来的种植情况表明,该品种株型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植株较矮,表现出较好的抗倒性;在适应性方面,无论在高田区、湖田区,还是在荡田区,‘南粳3908’均表现出长势旺、茎秆坚韧粗壮、生长后期转色较好、熟相熟色较好、稻穗成熟、秆青籽黄、活熟到老等特点,适应性良好。

2.4 抗病性较好,抗逆性强

在抗病性方面,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南粳3908’的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4.5,轻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抗性表现为5 级。同时,‘南粳3908’于2022 年在吴中区甪直镇种植,表现为生长清秀、老健,成熟时表现为秆青籽黄,全生育期未发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及抗逆性。

3 ‘南粳3908’的配套机插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3.1.1 壮秧标准

壮秧标准为:秧龄15~18 d,叶龄3~4 叶,苗高12~18 cm,白根数量多且盘结度好(要求秧块卷起不断、提起不散,盘根带土厚度为2.0~2.2 cm)。

3.1.2 秧田准备

按秧田∶大田面积比为1∶100的标准备足秧田。秧田按照畦宽为140~150 cm、沟深为10 cm、沟宽为30~40 cm、四周围沟深为15 cm 的要求进行作畦,且要求畦面达到平、实、光、净的标准。

3.1.3 育秧物资准备

每667 m2大田需备好种子3.5~4.0 kg、塑料硬盘25 张(硬盘内径为58 cm×28 cm)、育秧专用基质80 kg、幅宽为160 cm 的白色无纺布4 m。

3.1.4 种子处理及播种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 d,以促进种子早发芽和发芽整齐。晒种后,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5 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 兑水4.5 kg浸稻种2.5~3.0 kg,浸种时间为48 h,然后捞出进行催芽,达到催芽标准(高温催芽至种子破胸,常温催芽至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根据机插秧的要求及确保在10 月底至11 月初成熟,‘南粳3908’在吴中区的播种期宜选在5月28日—30日,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方式,播种后在塑料硬盘上覆盖好无纺布。同时秧田应进行以下管理措施:(1)灌水。揭布前,秧田宜灌平沟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争全苗;揭布后,秧田保持土壤干湿交替、以干为主,以保持秧苗不卷叶为原则。(2)施肥。在秧田期一般施2次肥,第1 次在揭布炼苗1 d 后施断奶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第2 次在秧苗移栽前2~3 d 施起身肥,每667 m2施尿素7.5 kg。(3)病虫害防治。秧田期一般施药2次,第1次在揭布时防治灰飞虱1次;第2 次在秧苗移栽时施起身药,以提高秧苗在大田的成活率[5]。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待大田耕翻晒田后进行土壤旋耕,并进行水耙平整,要求做到田平、寸水棵棵到,然后采用高速插秧机进行机插(一般在6月10日—15日插秧)。机插时,采用株行距为15 cm×30 cm 的宽行密植,每667 m2种植4.5 万苗。

3.3 科学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

为达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的高产目标,‘南粳3908’在吴中区种植宜实施配方施肥。具体措施为:一般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5 kg、碳铵50 kg;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秧苗移栽后3~5 d,结合除草剂施用,每667 m2施尿素10~12 kg,间隔18~20 d 后施第2 次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8~10 kg;穗肥在8 月初依据苗情进行施用,一般每667 m2施尿素5.0~7.5 kg;合计每667 m2施纯氮18~20 kg。

3.4 管好水浆,搁好田

水分管理措施具体为: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活棵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后及时搁田,搁至“田边麻丝尺、田中不污脚”;在生长后期,大田宜进行湿润灌溉,并保持干湿交替,以达到全田“清水硬板”的要求;在‘南粳3908’收割前7~10 d,放干大田所有积水,以确保水稻清秀挺拔、秆青籽黄、活熟到老。

3.5 认真抓好病虫草害防治

3.5.1 播种前

抓好药剂浸种,以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条纹叶枯病及白叶枯病。

3.5.2 秧田期

主要防治灰飞虱、白背飞虱、蓟马、大螟、二化螟等害虫,可每667 m2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g+25%吡蚜酮悬浮剂20 g 兑水60 kg 喷雾防治。

3.5.3 移栽后

秧苗移栽后2~3 d,每667 m2施30%苄嘧磺隆丙草胺乳油剂135 g 进行大田除草,药剂采用二次稀释法施用,与化肥拌匀后撒入大田,施药后大田保持有水层3~5 d。

3.5.4 大田前期

主要防治大螟、二化螟、飞虱、蓟马、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等,可每667 m2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g+25% 吡蚜酮悬浮剂20 g+30%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20 mL+8%井冈霉素水剂200 mL兑水60 kg 喷雾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大面积防治,可使用无人机进行喷雾。

3.5.5 大田后期及孕穗期

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可每667 m2施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2.5 g+25%吡蚜酮悬浮剂40 g+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250 mL+24% 井冈霉素水剂50 mL 兑水60 kg喷雾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大面积防治,可使用大机或无人机进行喷雾。

3.5.6 穗 期

主要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可每667 m2施40%二嗪·辛硫磷乳油100 g+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2.5 g+25%吡蚜酮悬浮剂30 g+20% 井冈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mL+24% 井冈霉素50 mL 兑水60 kg 喷雾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大面积防治,可使用无人机进行喷雾。此外,在水稻孕穗前,需做好大田人工除草。

3.6 适时收获

‘南粳3908’在吴中区种植,一般在10 月底至11月初成熟,成熟后应及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吴中区叶枯病秧田
苏州吴中区“四敢”精神激发“四优”举措
苏州吴中区创新七项举措 提升执法质效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吴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感怀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