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山区马尾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2023-12-22 11:38李本勇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松毛虫树龄马尾松

李本勇

(国有驻马店市薄山林场,驻马店 463200)

马尾松为松科松属针叶大乔木,树体高度可达45 m,胸径可达1.5 m,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1-2]。马尾松木材极耐水湿,非常适合用于水下工程,且其木材纤维素含量较高,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再加上它是主要的产松脂树种[3-5],故其市场需求较高。

国有驻马店市薄山林场位于桐柏山、伏牛山余脉,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即为浅山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1 ℃,年降水量为971 mm,无霜期为248 d。为了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培育的可行性,从而满足其市场需求,笔者从选种、种子催芽、整地、播种、幼苗管理、苗木出圃、造林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在国有驻马店市薄山林场苗圃开展了相关育苗试验研究,并在林场荒山进行了造林抚育试验,最终总结出了适用于豫南山区的马尾松育苗与造林技术。现笔者拟将相关栽培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以期为马尾松的育苗与造林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1 育 苗

1.1 选 种

1.1.1 母树林的选择

选择无病虫害发生、长势良好、树龄为20~25年的马尾松作为育苗采种的母树。

1.1.2 种子采集

马尾松种子的最佳采集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一般人工采集松果,然后将采集到的松果集中摊在平地上自然风干(不要摊在水泥地上暴晒,如遇阴雨天气,可把松果摊放在室内通风处阴干),1周后,松果炸开,种子即可从松果中自然脱落。最后,人工将松果皮和松子分开,选择颗粒饱满的松子作为种子,密封备用。

1.2 种子催芽

3 月下旬,当室外气温达到20~25 ℃时,开始进行育苗前的催芽工作。催芽是育苗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方面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另一方面可以检测种子质量,避免育苗失败。催芽方法一般有温水催芽和沙藏催芽2 种。

1.2.1 温水催芽

温水催芽速度快,适用于少量种子催芽,一般面积在0.33 hm2以下的小型苗圃多采用温水催芽法。具体方法为:(1)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种子消毒,即把种子完全浸泡在35~40 ℃的温开水和高锰酸钾按100∶0.5 兑成的溶液中消毒24 h,然后把种子捞出自然风干。(2)把风干后的种子平铺在室外遮阳棚内的土地上,盖上保湿棉或枯草等保湿覆被物,并每天用30~40 ℃的温水喷洒保湿覆被物3~5次,以保持覆被物湿润。(3)催芽7 d 后,待种子开裂率达50%~60%时催芽结束,取出种子直接播种,即取即播,搁置时间不超过4 h。

1.2.2 沙藏催芽

沙藏催芽速度较慢,但可实现对较多种子同时催芽,适用于面积在0.33 hm2以上的较大苗圃育苗催芽。在沙藏催芽前,同样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即把种子完全浸泡在35~40 ℃的温开水和高锰酸钾按100∶0.5 兑成的溶液中消毒24 h,然后把种子捞出自然风干。把风干后的种子和含水率为30%~40%的细沙(用力握在手中细沙不滴水,松开手丢在地上细沙立即散开)混合均匀,覆盖保湿物或厚30 cm、含水率为30%~40%的细沙。催芽15 d 后,待种子开裂率达50%~60%时,可用漏孔直径不大于0.3 cm 的钢筛把种子从沙子中取出,即取即播,搁置时间不超过4 h。

1.3 整 地

在种子催芽的同时进行整地。马尾松苗圃地一般选在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气流畅通、土壤pH为6.0~7.5、平整的沙土地,或坡度在5°~10°之间、未使用过的生土地。地块选好后,进行土壤消毒和改良,每667 m2施用钾肥50 kg、氮肥25 kg、硫酸亚铁5 kg,然后通过深耕将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

由于马尾松苗在出圃时植株较小,故育苗苗床一般为宽1.0~1.2 m 的带状苗床,苗床长度根据原始地块的长度而定。同时,为了更好地采光、灌溉和排水,苗床多为南北走向,一般要将苗床整成北高南低、坡度为 5°~10°的斜坡,苗床床面要平整、土壤颗粒要细(最好接近面状)。此外,苗床与苗床之间设置宽为40~45 cm 的隔离带作为除草、洒水等管理活动的通道,且要求苗床高出隔离带30~40 cm,以提高苗床的透气性和防涝能力。

1.4 播 种

马尾松育苗播种一般采用人工点播的方法。具体方法为:首先在苗床上沿着苗床的带状走向,平行挖深度为2 cm、宽为3 cm 左右、上宽下窄的楔形条沟,然后将种子点播在条沟中,点播株距为3 cm 左右,行距为 15~20 cm,点播深度不宜超过2 cm,以免影响种子出芽。播种后,在点播的种子上覆盖厚1 cm左右的细土(细土覆盖太厚也会影响种子出芽),并在苗床上覆盖厚3~5 cm的枯草或稻草等保温保湿覆被物(最好用稻草,因稻草的含水性较好)。

1.5 播后幼苗管理

在种子生长期间,每天在覆被物上浇水2 ~3次,保持土壤湿度在30%~40%,持续20 d 左右,同时重点防范鸟兽,以防其破坏种子和幼苗。播种20 d 后,在苗床上随机选择10 m2左右样方,撤掉其苗床上的覆被物,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测算种子发芽率。若种子发芽率达到50%~60%,即可撒掉苗床上的覆被物;若种子发芽率低于50%,则延长覆被物的覆盖时间(一般延长3~5 d,不得超过10 d)。在覆被物撤掉后,在背垄行间进行松士、除草,保持土壤透气,防止土壤板结。在幼苗没有木质化前,要定期对幼苗喷施波尔多液进行消毒,喷施间隔时间为5~7 d,防止立枝病的发生。在8 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苗木质化后,在幼苗背垄行间施钾肥1 次或2 次,施肥间隔时间为30 d 左右,每667 m2施肥量在5 kg 左右。施肥时,先在幼苗背垄行间挖1个深度不低于5 cm、宽度在10 cm 左右、上宽下窄的楔形条沟,然后将钾肥洒施在条沟中,随后覆盖厚度为5 cm 的细土,从而保障苗木幼苗长势旺盛,增强其越冬抗寒能力。

2 造林与抚育管理

2.1 幼苗出圃

在第2年春季(2 月末至3月初),幼苗高度达到20~25 cm时即可出圃。一般采用人工挖苗的方法,在挖苗前,用少许草木灰与山坡黄棕壤细土兑水搅拌成稀糊状泥浆,用大口容器装好后备用。人工挖苗时,要尽量保证幼苗根系完整,并在幼苗出土后,立即将其根部蘸满提前准备好的泥浆,以保证幼苗在短时间内不失水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幼苗根系蘸泥浆时,切忌把幼苗根部以上的针叶沾上泥浆,以免对幼苗造成伤害,影响成活率。

2.2 造 林

马尾松幼苗造林要做到一边出圃一边造林,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6 h。马尾松幼苗造林在山坡地较多,一般采用人工定植的方法。定植穴要在前一年的12 月之前挖好,树穴规格为长×宽×高=40 cm×40 cm×40 cm。山区造林定植穴尽量选在土层较厚的地块,并尽量清除大颗粒石块及树穴周围1 m范围内的杂草。山区造林时幼苗保湿、防旱至关重要,在幼苗定植后,要保持以幼苗为中心、半径1 m范围内呈中间低、四周略高的平地,并收集一些不带草籽的枯草,覆盖其上。山区作业粗放,灌溉大多依靠雨水,这样可达到适量收集雨水、保湿、防旱的效果,且该定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一次施工,长期受益。

2.3 林木修枝、间伐

在马尾松树龄为5~6 年时开始修枝,按照“轻修、勤修”的原则,宜在晚秋到早春季节进行修枝。修枝时,创口要平,大致与树干对齐,不要撕破树皮。在马尾松树龄为8~10 年、郁闭度大于0.9 时,进行抚育间伐,第1 次间伐强度为马尾松林分材积的10%~15%,同时修除部分弱枝、病枝;在马尾松树龄为10~20年时,间伐强度为马尾松林分材积的20%~30%;当马尾松树龄达到20 年以上时,间伐强度为马尾松林分材积的25%~30%。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尾松林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宜保持在0.6~0.7;一般马尾松林分的主伐时间为25~30年树龄,但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主伐时间为20年树龄,一般马尾松林分主伐时间为25~30 年树龄。

2.4 林地管理

在马尾松幼苗定植苗栽植当年,清除造林地内的杂草,但不松土,栽植时扶正苗木、适当培土。在林地未郁闭前,及时清除林地内杂草;在马尾松幼苗栽植后第2年至林木郁闭前,可浅松土,松土深度宜小于10 cm,切忌伤及植株和根系。

3 主要病虫害防治

马尾松幼苗易发生立枯病(俗称倒伏病),而斑点病、松瘤病、赤枯病和松毛虫多见于高度在1 m以上的大苗。

3.1 立枯病

在7 月—8 月、气温30 ℃以上时,马尾松幼苗易发生立枯病,从而导致幼苗枯萎、倒伏。主要防治方法:在幼苗背垄处松土、清除杂草,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并对地表和苗木喷洒波尔多液进行消毒。

3.2 斑点病

斑点病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马尾松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小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小斑上着生黑色霉状物,随着气温上升,有时几个小斑会连接形成大斑点,导致叶片焦枯、脱落。斑点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 ℃,其孢子萌发的适温为18~27 ℃。在以上温度范围内且空气湿度较大时,病原真菌孢子几个小时即可萌发,导致斑点病大发生。该病可用杀得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50%多菌灵1 000 倍液、大生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3.3 松瘤病

在海拔400 m 以上的马尾松生长区,马尾松树木枝干感染松瘤病后,通常会形成圆形木瘤(直径为5~60 cm),木瘤表面出现龟裂纹;每年4 月—5月,木瘤表面会产生许多黄色疱状突起,突起破裂散出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主要防治方法:在松瘤病发生严重地区,要及时清除林下栎类杂灌木,切忌营造松栎混交林;同时应结合马尾松林抚育,砍除病重树或修剪病枝。

3.4 赤枯病

赤枯病主要为害当年生新叶,发病初期马尾松针叶出现淡黄褐色或灰绿色病斑,并逐渐向上、向下扩展,随后病斑逐渐转为赤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并出现黑色小点(赤枯病病菌的子实体),导致针叶自病斑部分弯曲或折断。赤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上的病叶中越冬,越冬后于次年4月下旬,赤枯病孢子开始发生侵染活动,侵染盛期为6月—7月。主要防治方法:可用“621”烟剂或含30%硫磺粉的“621”烟剂11.25~15.00 kg/hm2,在6 月上中旬放烟1 次进行防治。

3.5 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代数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有差异,幼虫一般在马尾松针叶丛或树皮裂缝中越冬,也可在树下杂草丛或石缝下越冬,越冬后于次年4月下旬老熟。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一般卵会成块产于松针上,虫卵发育成4 龄以上的松毛虫后,食量大增,可将针叶食尽,严重影响马尾松树体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松树死亡。松毛虫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可通过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等方式进行预防。对于松毛虫发生面积较大、虫口密度较低的林区,可适时喷施白僵菌、Bt、仿生农药灭幼脲等进行防治;对于松毛虫小面积发生严重的林区,可喷施拟除虫菊酯等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松毛虫树龄马尾松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蚂蚁大战松毛虫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