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 211500)
全域休闲农业模式统筹了自然人文资源、一二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等多种因素,既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1]。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地处江淮分水岭,多数地区为江滁水系,北部属淮河流域,大部分地貌属宁镇扬丘陵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山岗地区,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岗地区,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是国家生态区、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美食文化之乡,发展全域休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六合区全域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采用的主要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推进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六合区全域休闲农业发展,同时为周边地区发展全域休闲农业提供参考。
六合区现有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园14个、休闲农庄41个、创意主题农园12个、休闲农业示范村6个、民俗村1个、农家乐经营户200多家、休闲农业从业人员1.34万人。近年来,六合区将乡村民宿产业作为促进全区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民宿17 家,有房间647 间、床位1 286 张。2022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557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综合收入28.24 亿元。
目前,六合区全域休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出现了较多典型。例如,平山森林公园被评为五星级休闲农业景点,成功创建成为AAAA 级旅游景区;竹镇大泉村、龙袍长江社区等休闲农业专业村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休闲农业精品村”等称号;六合区有2条旅游线路入选100 条江苏省休闲旅游农业精品路线,其中“多彩竹镇赏花游”被推荐为“中国春季赏花游线路”,入选全国精品景点路线推介手册,这也是全市唯一入选的精品线路;六合区大泉村、平山荣逸被授牌为南京市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
结合农业产业、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等因素,突出区域功能定位,六合区编制了《南京六合全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从休闲农业空间、特色农旅景点和旅游交通线路布局出发[2],构建了以北部生态田园、南部生态美食两个休闲农业片区和绿色茶叶山水康养、特色果蔬生态体验、精品河鲜美食文化等3 条农旅线路为主的休闲农业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为指导六合区休闲农业有序发展提供了规划支撑。
六合区全域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业产业支撑。为此,六合区夯实了农业产业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目前,六合区拥有耕地54 137 hm2,林木覆盖率为25.6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 000 hm2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在20 000 hm2以上,高效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在5 000 hm2以上,水产养殖面积为3 783 hm2;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 个(其中省级2 个);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远望富硒大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艾津欧标大米和红舟大米荣获“江苏好大米”称号;金牛湖金山果园被授予“优质果品示范基地”;宁晨花博园荣获省级十大盆栽花卉品牌;龙池鲫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了大圣水芹、田原牧歌、苏蔬等一批特色优质蔬菜品牌。
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六合区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深入挖掘农旅资源,给六合区全域休闲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例如,六合区统筹完成了各类美丽乡村建设449 个,涉及面积650 km2;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共有生物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地文风景等自然和人文景点60 余处;拥有平山森林公园、桂子山石柱林、冶山国家矿山遗址、金牛湖风景区、程桥池杉湖等优质山水资源,以及民歌《茉莉花》、雨花石、六合农民画等独特文化资源;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3 处景点入选省级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六合头道菜和六合猪头肉入选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龙袍蟹黄汤包、新篁豆腐圆、龙池芙蓉鲫鱼等11道菜入选南京市级地标菜。
为宣传和提升六合区休闲农业品牌形象,六合区根据自然资源特色和农业生产季节,围绕城市居民节假日及周末短期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举办了一系列休闲农业主题节庆活动,打造了多个节庆活动品牌。例如,平山林场樱花美食节、采茶游、“520”定向大赛、金陵国卉牡丹节、艾津稻园亲子游、金牛湖金山葡萄采摘节、池杉湖荷花文化旅游节、钱仓葵园花海文化旅游节、绿航猕猴桃采摘节、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六合农民丰收节等。同时,在节庆活动的设计中,有机结合了农事体验、农耕科普、休闲采摘等,充分发掘了乡村特色体育项目、青少年研学活动、乡村民宿等休闲旅游农业新业态,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六合区农业休闲旅游的吸引力。
具体措施有:(1)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利用省市财政资金,设立一批休闲农业项目,重点支持创意主题农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同时,组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并对获奖主体进行奖补。(2)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将具有发展前景的休闲农业企业纳入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范围,享受相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和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宣传推介惠农信贷政策和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将符合条件的休闲农业景点纳入市级党政机关会议接待定点单位,并对积极举办各类农业节庆活动的单位、街镇和经营主体给予宣传推广活动补助。(3)推进落实用地政策。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三产融合用地项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着力破解用地难题。2020年—2022 年六合区共落实74 家经营主体申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合计用地面积达33.93 hm2,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土地资源。
目前,六合区美丽乡村景点规模普遍偏小,且产业项目多为苗木种植、花海景观、果蔬采摘、农耕体验、亲子游乐等,经营模式趋于同质化[3],需求创新点和旅游消费点不多,往往局限于“一顿饭”“一日游”“一季花”。
目前,六合区休闲农业产品的创意创新开发和营销手段落后,缺乏深入体验项目,精品少、欠特色,无法吸引游客长时间逗留。同时,由于大部分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是转岗农民,其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和集体观念均有所欠缺,再加上管理粗放、缺乏导游等,导致六合区休闲农业产品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跟不上市场要求。
在休闲农业产业开发过程中,六合区缺少有意识、有层次、有节奏的品牌设计和形象推广,四季营销和网络推广的力度不够,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的休闲农业品牌较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的能力不足,休闲农业景点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
六合区可成立六合休闲农业标准体系专家委员会,并以全程循环生态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六合农家美食标准体系建设为特色,在业态规划建设、全程循环生态、六合农家美食、乡村创意休闲、休闲农旅服务五个方面,推进六合休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并借助大数据,不断优化相关薄弱环节。
借助于南京市城市发展、江北新区建设,六合区要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机遇,对休闲农业服务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具体措施为:(1)对全区农业生态环境本底进行挖掘,通过设施配套,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2)结合美丽乡村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置、厕所、餐饮住宿、农事景观观光道路、旅游服务中心等休闲农业服务设施,并借助全区旅游规划实施和大数据平台功能,让消费者获得良好体验。
具体措施为:(1)充分发挥南京市六合区休闲观光农业协会的平台作用,要在做好协会已有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协会功能,为会员提供组织交流、信息管理、资源共享等服务。(2)联合相关院校,组建休闲农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在规划设计、创意策划、运营管理、品牌打造、产品开发、人才建设等方面,提供专家咨询和服务指导,推动产业开发和科技创新协同并举。(3)搭建休闲农业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平台,吸引旅游、金融、咨询、广告策划、信息技术等中介服务机构入驻[5],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系统服务支持,提高六合区休闲农业的整体运营水平。
六合区要立足休闲农业品牌提档升级,梳理现有品牌,整合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品牌资源,打造六合区特色乡村品牌[4],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茉莉六合为龙头,街镇区域公用品牌多彩竹镇、大美冶山、 和美龙池、原乡程桥为基础,远望富硒大米、大圣水芹、华平雨花茶、艾津欧标大米、宁晨蝴蝶兰、绿航猕猴桃、秦邦吉品等农业品牌为支撑的六合农产品品牌矩阵。同时,要借助《茉莉花》歌曲的传唱,扩展六合休闲农业的影响力。例如,可采用盆栽、设施栽、露地栽、集中栽、门口栽等做法,让茉莉花随处可见;制作茉莉花茶,创作茉莉花炒鸡蛋、茉莉冬瓜汤、茉香蜜豆花枝片、枸杞茉莉鸡、茉莉花粥、茉莉豆腐、茉莉银耳汤等美食。
具体措施为:(1)积极引进休闲农业建设、绿色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全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建立人才档案,结合不同岗位、不同产业、不同分工,制定人才成长方案与培育计划,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人才,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服务和带动能力[6]。(3)培育一批工匠人物,引导他们精益求精,生产优质农产品、开展创新研发、提供优质服务。(4)树立一批乡村人才典范,向各级组织、部门进行推介,以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入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