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妹 王萍 叶峻宏 李丹 肖梅 邢慧诗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三科,海南 海口 57020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患者在皮损愈合后仍出现持续性疼痛,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损伤感觉神经系统为基础,属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PN),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1〕。临床发现,PHN患者疼痛可持续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具有难治性和顽固性,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普瑞巴林是PHN治疗一线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但有部分患者存在顽固性疼痛,治愈率不足50%〔3〕。且研究发现,PHN病情与患者年龄相关,年龄越大,疼痛感越重,持续时间也越久〔4〕。因此,老年PHN的治疗难度相对更大。脉冲射频(PRF)可利用电极向神经传递热脉冲和电场,在不破坏神经纤维的同时改善疼痛,在治疗PN方面有巨大潜力〔5〕。背根部神经节(DRG)则是VZV潜伏的主要部位〔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老年胸段PHN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PR)、β-内啡肽(EP)、前列腺素(PG)E2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120例老年胸段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符合胸段PHN诊断标准〔7〕;(2)年龄≥60岁;(3)连续3个节段受累;(4)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5)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具有基本沟通理解能力;(6)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治疗及随访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药物配伍禁忌者;(2)存在DRG-PRF治疗禁忌证或不耐受者;(3)合并全身或穿刺部位感染、脊柱形态异常者;(4)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者;(5)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普瑞巴林胶囊(75 mg,德国辉瑞制药,国药准字:J20160021)治疗,第1~2天75 mg/次,第3天后150 mg/次,2次/d,口服,连续使用3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DRG-PRF治疗,患者呈俯卧位,使用C型臂X射线机扫描拟施术区域,在其辅助下寻找目标节段适宜穿刺层面,确定并标记穿刺点;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依规划角度慢慢推进射频穿刺针(20G),使用CT机确认穿刺情况,保证射频针针尖处于目标椎间孔腹侧上1/3处;穿刺到位后取出针芯,回抽确认无气无血无液,与射频疼痛治疗仪(PMG-230,Baylis)电极相连,用50 Hz进行感觉测试,若电刺激阈值低于0.4 V时患者仍感觉有神经根异感,则确认射频针处于DRG旁,否则可在感觉刺激状态下前进或后退微调穿刺针,寻找异感;完成异感诱发后,设置治疗仪参数,温度42 ℃、频率2 Hz、脉宽20 ms、初始电压45 V,患者耐受后将电压缓慢增加至70~90 V,以患者耐受为度,共420 s;完成后取出射频针,按压穿刺点,观察15 min,确认无异常后返回病区。
1.3观察指标 (1)疼痛。于术前及术后1、7、14、30 d时使用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VAS是一长约10 cm的标准,均分为11点,依次为0~10分,以0分为无疼痛感、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痛,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强。(2)睡眠质量。于术前及术后14、30 d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8〕评估两组睡眠质量。PSQI共9条目,每条目0~3分,总分0~21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3)血清学指标。于术前及术后14 d时检测两组血清CGPR、β-EP、PGE2水平。血样均为空腹外周静脉血,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4)安全性评价。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价 依据治疗前后VAS对两组疗效进行4级评价。痊愈:疼痛缓解率(PRR)≥75%,后遗神经痛、皮肤感觉完全或基本消失;显效:50%≤PRR<75%,后遗神经痛明显缓解,偶有短暂、轻微神经痛发生;有效:25%≤PRR<50%,后遗神经痛有所改善,有阵发性神经痛发生;无效:PRR<25%,后遗神经痛无缓解甚至加重。PRR=(VAS术前-VAS术后30 d)/VAS术前×100%〔9〕。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LSD-t检验、χ2检验。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33%(53例),其中治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较对照组〔58.33%(35例),其中治愈2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25例〕显著升高(χ2=13.807,P=0.000)。
2.2疼痛 术前,两组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术后1、7、14、30 d的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不同时间VAS、PSQI评分比较分,n=60)
2.3睡眠质量 术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术后14、30 d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血清CGPR、β-EP、PGE2水平 术前,两组血清CGPR、β-EP、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时,两组血清CGPR、PGE2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血清β-EP水平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GPR、PGE2水平明显更低,血清β-EP水平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CGPR、β-EP、PGE2水平比较
2.5安全性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断研究者,轻度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干预。其中,对照组发生头晕、嗜睡各2例、胃肠道不适1例;观察组发生头晕2例、嗜睡、胃肠道不适各1例、穿刺部位疼痛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 vs 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543)。
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后遗症,而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较弱、神经和组织修复能力减缓等,病情相对更重,也更难治愈〔10〕。临床治疗PHN以缓解疼痛、改善失眠为主要目标。普瑞巴林为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抑制神经元兴奋性、阻断末梢神经释放疼痛信号等多种途径来控制疼痛〔11,12〕。同时,普瑞巴林还有调节睡眠、抗抑郁作用〔13〕。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单用普瑞巴林后疼痛缓解情况仍不理想,若增加剂量却将相应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十分必要。
PRF是通过对治疗区域发射脉冲式高电压、高频率的电流来使其出现电压波动,短时低幅度升高组织温度,从而对神经突出的活动产生短暂的、周期性的调节作用,具有神经损伤小、可逆等优点,在多种PN治疗中应用〔14〕。VZV是以感觉神经元为主要侵犯对象,受累神经元因其发炎、坏死,最终出现神经元功能紊乱、外周及中枢神经元敏化,引起剧痛,因而PHN属于典型的PN。既往研究发现,使用PRF治疗的PHN患者的睡眠质量较服用阿片类患者更好,药物不良反应更低,且镇痛效果可持续至治疗后6个月〔15〕。本研究结果表明,DRG-PRF联合普瑞巴林可明显缓解老年胸段PHN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这可能与DRG-PRF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有关:(1)DRG-PRF产生的局部电磁场可使局部组织中电解质粒子发生快速的前后移动,通过改变离子流来改变神经元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发挥镇痛效用〔16〕;(2)DRG-PRF还可使局部神经元出现超极化,通过激活HCN通道相关基因表达来改善神经元功能〔17〕;(3)DRG-PRF还可提高患者血清中胶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进而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改善神经痛症状〔18〕。
目前,PHN的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明晰。生物活性多肽CGPR主要在DRG、三叉神经节等部位神经元合成释放,研究显示,CGPR在PN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19〕。β-EP作为内源性阿片肽可与吗啡受体相结合,使机体产生欣快感而发挥止痛作用,且有研究发现,PHN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其血浆β-EP水平相应越低〔20〕。PGE2也被证实是PHN发展中的重要疼痛介质〔21〕。本研究结果表明,DRG-PRF联合普瑞巴林对老年胸段PHN患者血清CGPR、PGE2、β-EP水平的调控作用更显著,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这可能与PRF具有改善局部组织细胞功能、抑制促炎因子表达等作用有关〔22〕。
综上,在应用普瑞巴林治疗老年胸段PHN的基础上增加DRG-PRF,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高,提高睡眠质量,且安全性好,调节血清CGPR、PGE2、β-EP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