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小学德育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

2023-08-07 09:38:25李喜春
求知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践路径

摘 要:新课标强调了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与时代意义,但当前由于教师整体德育观念更新不够彻底、德育方式不够完善、德育一体化建设不够深入,小学德育未能达到预定目标。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导者,教师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整体架构以及实践路径进行探讨,希望助力小学德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德育一体化;小学德育;整体架构;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李喜春(1987—),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小学。

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德育一体化育人格局,是实现小学德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德育一体化,既是实施立德树人的宏观教育战略,又是解决当前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微观问题、提高德育质量的现实选择。

一、新时期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横向联通的德育一体化

道德教育与智育的不同,主要在于智育的效果是外在的,而道德教育不管是教育过程还是教育效果都是内隐的,这就使得学生道德教育更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工作既要发挥学校的作用,又要借助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三者共同努力,才能使德育的效果最大化[1]。学校、家庭、社区的融合,会极大地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家庭、社会要加强德育,为学校德育提供支持。

(二)纵向联通的德育一体化

目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纵向系统整合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德育内容碎片化、德育方法不适应、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小学是实施德育一体化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阶段,在德育一体化的视野下,构建一个完整的小学德育框架,可以为完善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科学德育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德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小学德育一体化既要加强各学段、各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加强各科目的综合提炼和综合应用,还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各主体的相互沟通、有效衔接、密切配合,从而形成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既要建立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的基础教育机制,又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加强小学各年级的沟通衔接[2],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主体的协调合作,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纵向沟通、横向衔接、多元参与的小学德育系统。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推动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培育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关键。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注重体现工作实效,旨在建立一以贯之、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

二、德育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小学德育的整体结构

(一)明确小学德育的目标

小学德育目标是影响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小学德育目标一体化是指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民族需求的新生力量。小学教育在大目标下更注重德育基本目标的实现。小学的德育目标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为中心,注重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爱国、爱人民、爱社会的道德情感。

(二)深入挖掘小学德育资源

在小学课程中,教师要抓好德育契机,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例如,要求学生按规则放置物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等。在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上,教师要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奥林匹克运动会,感受运动员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在家庭中,父母可从孩子的饮食和作息规范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科学选用小学德育的方式方法

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途径会影响小学道德教育成效。德育多元化是指在不同学科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隐性德育渗透”等多种形式,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德育,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实践性的德育教学互动,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道德教育,而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认识到德育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建立小学德育评价体系

由于德育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德育的实施效果也呈现内隐性和滞后的特征,因此很难对每一阶段的学生进行量化和分析。但是,要使各个时期的德育工作井然有序、连贯,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保证每一步的工作顺利进行。教师要对小学生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如道德银行、奖励币等有趣的评估方法。

(五)优化小学德育环境

小学德育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道德教育,要求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的教育资源。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爱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家庭道德教育既是学生成长的起点,又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对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参考作用。社会环境则是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

三、德育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小学德育的实践路径

(一)注重小学德育开展的学理研究

实践探索要以理论为基础,构建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应先寻找理论依据。第一,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德育特征进行个性化设计。科尔伯格所提出的德育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二,对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现实状况进行梳理,同时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探讨本校德育工作的衔接问题。小学德育实践的理论研究,必须以课程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在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行为[3]。在实践中,师生之间要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要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突出全过程育人,加强年级间德育一体化

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進行德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相关德育资源的拓展与融合,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注重各年级段之间德育一体化的建设,以改善小学年级间、学段间的德育碎片化、分散化的教学状况,开展适合小学生共同学习与体会的德育教学活动。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注意各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差异,准确掌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德育理念与校园环境有机结合,时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为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全学科育人,构建一体化课程育人体系

学校要全面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综合德育实践的专业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细化德育要素,使之自然而然地渗透和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课程育人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小学教师除了开展相关的主题德育活动,还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4]。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重要实践意义。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小学教师要深刻研读相关教育指导文件以及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将学科知识教学与德育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小学语文中学到有关爱国主义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真刻苦,将英雄们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的精神与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突出全师资育人,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

学校要把“师德教育”融入教育系统中,定期对教师进行分级培训。各学科教师要深刻领会“学科德育”的核心要义,正确理解每门课程所蕴含的道德内涵,找出其重点和问题,有效地激活其育人功能,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认识的教育,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实例的合理应用,培养学生的结构整合、情感分析、辩证思维等综合素质,针对现实生活和小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特别是要在综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具体的创新方法,在知行合一的指导下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阐释和情感教育。毋庸置疑,生活的意蕴和绚丽绝非单纯的语言所能表达,而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透过生活的实践或情绪的体验,在积极的观察和深刻的经验的基础上去思考人生的精彩。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培养,引导他们以理论探究为核心,以生活实践为中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感认识和直观的价值尺度[5]。

(五)突出全方位育人,完善多元主体联动的育人机制

小学德育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构建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此,小学教师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师可以借助家校活动、家长会,使家长理解和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小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让学生从单纯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延伸到反思、深入探究,进而形成正确认识。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兴趣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共建,完善多方联动育人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营造下的德育环境中,自主、积极地规范自我行为,养成自我良好品德。这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在德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优秀精神品质的伟大力量,能够发自内心地弘扬与学习,只有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提升道德品质,才能够体现小学德育一体化的重要实践意义。小学教师要发挥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的纽带作用,促进多方育人平台的构建。

结语

整合德育理念、深化生命德育、整合各方力量,有效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次机遇与挑战。对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育对策,通过强化德育,提升小学生的品德素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为培养新一代素质优良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张琳琳.中小学教师德育一体化实践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8(2):5-8.

朱萍萍.实施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194-196.

祖雪媛.“三位一体”,构建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体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3):15-16.

朱光辉.新时代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内涵、挑战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4):89-93.

吕晓霞.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34:03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初探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02:47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07:58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2:20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