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对策探讨

2023-08-07 18:54:08刘宝虎
求知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小学科学双减

摘 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文章重点研究“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双减”政策;高效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刘宝虎(1978—),男,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

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科学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保证学生学业负担减轻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需要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1]。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双减”政策所发挥的价值以及小学科学教学现存问题,并提出在“双减”政策下实施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即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整个科学教学过程,以及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一、“双减”政策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小学基础教育,他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部分小学生承受了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当前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我们需要规范校外培训,避免学生负担过重,此为“双减”政策的出发点。在这样的政策下开展教学,需要构建高效的教育体系,发挥学校的主要教育作用,深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只有将“双减”政策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幸福感。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培训负担过重,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负面影响。“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在减轻各方面负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知识,从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大大提升。为了让“双减”政策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校内校外需要双管齐下,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缓解育人与应试之间的矛盾,推动育人改革,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同时,“双减”政策能让小学生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发展,展示个性,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責任得到凸显,两者协同育人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

“双减”政策有助于引导小学生从整体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时间,基于系统观念学习科学知识,规划好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根据自身需要积累知识,逐渐提升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双减”政策所发挥的价值

(一)促进师生之间平等沟通交流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小学科学教师选择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课堂教学,即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课,教学范围局限于教材。这种沉闷的课堂环境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缺乏兴趣,甚至在心理上产生排斥,进而造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交流的机会。此外,学生在课后往往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不足。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并给予其正确的指导。而这样的举措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果问题难度比较大,学生无法自主解决,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或者寻求其他教师或课外资源的帮助。

(二)有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非常强,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作为核心标准,围绕整体目标设计每一节课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双减”政策的落实能促使教师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教学有方向,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保证教学质量。

三、小学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学没有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

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关注学生的特点,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他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没有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也没有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充分的结合,导致科学教学活动缺乏活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科学教学设备配备不足

一些小学对科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科学教学的特点包括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科学课程中,教师要利用观察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2] 。因此,科学教学需要在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如实验室,同时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以及材料都要准备齐全。但是,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很多实验不是让学生亲自操作,而是由教师口头讲解。这种方式导致学生不能亲身体验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学习效果差,知识运用能力得不到发展。

四、“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不仅会感到学习很轻松,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当前,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展开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探索欲望不强,学习效果不够理想[3]。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根”这一课的时候,如果正值春夏之交,气温逐渐转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观察植物。在观察时,教师让学生思考问题:“植物的芽是从哪生长出来的?”有学生回答:“植物有根才会发芽。”教师继续问:“那么,同学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根发芽的吗?”然而学生对于发芽的原理缺乏认识,也难以直接观察各种植物的根部。于是,教师将学生带回教室,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植物的发芽过程,学生由此被吸引,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使用多媒体慢镜头播放发芽的过程:只见种子在土里冒出白芽,然后开始向下延伸,向四周扩展……整个生命发展过程非常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声音、色彩等元素的刺激下,充分发挥想象,探索欲望被激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有机会走到户外接触大自然,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使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二)不断优化科学教学过程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化知识。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以多种形式呈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基于自身需要选择性地学习知识,针对科学知识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饲养小动物”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来实现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爱护生命,并认识到动物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其生长和生活方式是有规律的。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来展示动物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变化,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应该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应该使用动画等工具展示与答案相关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各种动物从出生到成年的变化。学生可以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分享自己的想法。由于学生的答案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的每个生长阶段[4],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第一阶段的教学完成后,便进入饲养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之后由组长对全班进行汇报。在集思广益的合作讨论中,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动物饲养方法。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帮助它们养成良好习惯?”一些学生家里养有小动物,他们便可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大家进一步讨论交流。当然,这些只是经验之谈,并不够全面。此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动物训练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动物训练方法。通过观看动画片,学生可以掌握与动物正确互动的技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采用引导的方法展开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启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使其能够适应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5] 。小学生想要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精神,需要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具备探索精神和求知欲,能够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事物,能够熟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各种问题,并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如,在讲解“蒸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发的状态。由于这方面的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通常采用形象思维理解知识,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动态演示的方法,利用热水壶进行直观演示。随着壶内水温升高,水壶口冒出白汽,当水开时,壶盖被拱起来。教师打开壶盖,只见大量的水汽从中升腾。此时,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由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并通过观察掌握水蒸发的规律。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化呈现,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呈现,让学生观察事物的动態变化情况,从中掌握变化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非常有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体验知识,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建立科学思维模式,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学习能力,保证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李宏龙.“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J].辽宁教育,2022(11):1.

樊鑫炜.“双减”政策下小学高效课堂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文教资料,2022(7):125-128.

唐晓明.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4):22-24.

李素芬.教而不思则罔:“双减”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9):75-77.

陈燕芬,贝梦星.“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2,8(6):55-58.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小学科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8:05:29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措施探究
未来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0:02:06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创建高效课堂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