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惠科 王跃斌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美学相互交叉、渗透。将美育的原则和方法灵动地贯彻到智育中,能够促进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价值观念、培育精神品质。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美育,不仅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成效,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落实。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以所在学校的“智美课堂”建设为契机,对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成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行探索。
“智美课堂”即兼顾智育和美育的课堂,它体现了与新时代有效教学的一致性和对“三新”(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形势的适应性。“智美课堂”建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目标,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旨在“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智美课堂”建设既能启迪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又能促进教师对学科教学中美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运用。“智美课堂”建设有助于学生多维度体验学习过程,实现智商和美商的同步提升。
对“智美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引领其专业成长,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和校本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邵惠科2020);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其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其核心素养,将其培养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情操高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公民。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受课时紧张和应试压力的影响,教师往往将词汇讲解、句子翻译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不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征等,设计的问题大多停留在浅层次,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讲解练习册中的阅读文本时,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在粗略地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后,仅仅把错误率高的题讲解一遍,一味训练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题依据的解题策略。如果文本中有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词汇或句型,教师在讲解习题后就会重点提示,让学生在课后牢记。这样的阅读教学既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又忽视了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过程,还忽视了对文本的分析与评价,难以实现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这无疑是与“智美课堂”建设理念相违背的。
“智美课堂”建设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整教学的重心,改变以往过分注重词汇、语法知识讲解的做法,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深度对话,深度解读文本,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给学生提供及时、到位的阅读指导,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和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他们的阅读品格(顾素芳2013);既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王蓓2017)。在此基础上,教师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学生主动运用、调整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2020)。如果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他们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自学提高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当步入社会、没有教师在旁指导和帮助时,他们也能持续进行学习活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推荐优质的阅读材料,促进他们积极阅读;把英语阅读正确方法传授给他们,并指导其有效运用工具书、网站等进行阅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制订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开展阅读活动。
“智美课堂”建设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学生反映在课外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很难找到适合的阅读材料,也很难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基于“智美课堂”建设,从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课后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三个方面着手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除了教材、练习册、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外,高中英语教师还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文体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如报刊文章、英语原版名著、英语分级读物等。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征,遵循趣味性、知识性、时代性、拓展性和经典性原则。将趣味性作为第一原则是因为有趣的阅读材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积极阅读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其阅读兴趣。教师所选的课外阅读材料应通过各种形式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准则,如善良、正直、勇敢、忠诚等,并倡导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奉献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教师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坚持进行课外英语阅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养。在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后,教师组织开展阅读分享交流会,让他们朗读优美选段、分享读后心得、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等。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开展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报刊与教科书相比,具有时效性、趣味性和内容多样性等优势。融合了多种模态的英语报刊阅读,在给读者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传递出更丰富的含义。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可以使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促进其多模态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使学生重视英语报刊阅读,教师合理引导,积极“助读”。在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初期,学生多模态阅读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教师仿照教材课文阅读教学,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适当放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英语报刊语篇进行阅读,并在读后进行集体交流与分享。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主题多文本”阅读的空间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将学生分组,给他们推荐一些符合教学主题的文本材料,或让他们根据教学主题自主选择英语材料进行阅读,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学生通过阅读同一主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题材、不同视角的作品,能更深刻地领悟教学主题。主题是一种鲜活的文化元素,当同一主题的阅读达到一定量时,学生会由文生意,由意生情,由情至理,最后内化成一种素养。
多维阅读即注重文本特征、话语模式、思辨结构,且强调知识建构与应用的阅读范式,它从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向关注其阅读素养,改变了一味注重知识传授的阅读教学倾向,拓展了阅读的外延,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个性、精神、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的发展,契合课标精神。为了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推行多维阅读。下面从阅读空间、阅读媒体、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安排阅读空间
虽然课堂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阵地,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更多要靠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因此,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通过打造课上课下相结合的立体阅读空间来拓展其阅读思维空间。比如,班级图书馆的设立为打造“书香班级”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漂流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推荐的书目中快速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读物,确保了阅读的质量;“读后分享活动”给学生搭建了平台,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分享阅读体验和感受,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2.选择阅读媒体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及时适应教学大环境的变化,科学、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积极运用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阅读课堂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在互联网中搜寻信息和筛选有效教学材料的能力;有效利用时间开设网络视频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及时给他们提供指导,从而满足其不同需要,促成了其个性化学习。
3.筛选阅读内容
教师精心筛选诗歌、新闻、小说、散文、演讲、故事、科普等方面大量的英语阅读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以阅读文本为中心,凸显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把握阅读内容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课堂知识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并用英语有效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善用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文本中的信息脉络。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和文本主题,创设话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将阅读文本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输出。教师的问题及任务设置融合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提高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进阅读方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着力打造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导的阅读课堂,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活动,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语篇,培养其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头脑风暴”活动,激活学生对主题的原有认识,引发他们阅读、探索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引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式,让学生将阅读学习中的深度思考以写作的形式进行表达;组织读后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示阅读成果。以上举措一方面能拓展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思考、深度挖掘、大胆创新,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在“智美课堂”建设背景下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效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研组教师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阅读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影响下,慢慢地悟出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一些学生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策略和技巧、扩大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速度与效率,还增加了知识,增强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和与日俱增的热情和投入,反映了“智美课堂”构建下英语阅读教学正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