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以《西游记》为例

2023-08-04 11:24福建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350300薛潮平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16期
关键词:芭蕉扇西游记整本书

福建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350300) 薛潮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为《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建议:“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如何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怎样从单篇课文阅读进至整本书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以班级共读《西游记》为例,浅谈看法。

一、明确语文课程内容,理解整本书阅读定位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类;下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六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是六大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意义、学习要求做了明确表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是基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更深层次的探索。这是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细化与落实,充分体现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独特价值。

(一)整本书阅读是对单篇阅读的纠偏与拓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多为单篇短章或篇幅短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提供的认知范围相对狭窄,情感体验也比较粗浅。整本书阅读所对应的不只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一块小天地,它的内容更丰富,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全面和深刻。学生如果缺少整本书阅读实践,他们的阅读视野、审美情趣、思维品质等语文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整本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单篇阅读的纠偏与拓展,旨在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二)整本书阅读是对核心素养的深度回应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整本书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在整本书共读、分享中,与同学、家长、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可以丰富阅读体验,提升信息提取、整合分析、推理判断、阐释说明、反思评价等综合能力。整本书阅读所具有的综合性、高阶性、长效性等特点,无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还是对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均发挥着促进的作用,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回应。

二、以“快乐读书吧”为依托,开展整本书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典名著,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猴王出世》是其中一篇,紧随其后的“快乐读书吧”栏目重点推荐的是《西游记》。不难发现,编者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单篇阅读的学习,走进经典名著,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这种课内外无缝衔接的模式,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因此,笔者将《西游记》作为本学期班级共读书目,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一)制订计划有条理

1.尊重学生差异,选择合适的版本

在确定共读书目之后,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要阅读的书籍版本进行选择。虽然原则上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毕竟原著的文字魅力是其他版本不能媲美的。但是,古代白话文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些生涩,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书籍版本的选择,如可以阅读青少年版的《西游记》;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还可以读连环画版的《西游记》等。不论阅读什么版本,只要学生愿意读,能读进去,才是最重要的。

2.安排阅读时间,组成学习共同体

《西游记》一共一百回,计划3~4 个月读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笔者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伙伴,少则1~2 人,多则5~6 人。学习共同体成员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在阅读过程中共同完成“共读计划表”(见表1),争取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整本书。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笔者安排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本周的阅读心得,交流存在的困惑。这样的沉浸式共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1 《西游记》共读计划表

(二)阅读指导有方法

1.激发兴趣,但不止于情节阅读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大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动画片等方式,熟悉了故事情节,能对“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闹天宫”等经典情节津津乐道。但影视、动画等艺术方式与文字存在差异。《西游记》原著是深刻的、丰富的,阅读原著不只是阅读故事情节,更要从中感受原著的魔幻色彩和大胆想象,让阅读成为探秘之旅,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名著间的距离。

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人物信息表(见表2)、情节梳理图(见图1)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一本书、读一个故事,不能只关注故事情节,还要关注细节;要学会去分析、品读,养成琢磨和“咀嚼”文字的习惯,从名著里收获文学“营养”,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读者。

图1 情节梳理图

表2 《西游记》人物信息表

2.精读指导,但不止于复述内容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的文学瑰宝。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法,感受人物丰满的形象,笔者设计了学习单(见表3),并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表3 《西游记》关于“三”的故事学习单

(1)浏览目录,找到关于“三”的故事,如“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斗法降三怪”“坎坷逢三难”“车迟国三怪”……

(2)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自读。

(4)小组共读:小组合作,读一读、演一演经典片段。

(6)讨论:如何评价这个片段中的主人公?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立足某个情节去关注细节,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通过反复阅读、模仿表演等方式,在细品、慢读的过程中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多种方法,但不止于精细指导

由于《西游记》章回多、篇幅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下去,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阅读脚手架,向学生传授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1)猜读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结合单元语文要素,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猜读。一是关键词猜读法。《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学生可以抓准回目的关键词,猜一猜每回的主要内容。例如,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抓关键词猜测每一回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就能猜到这三回的主要内容是“三借芭蕉扇”。二是结合生活经验猜读法。在《西游记》中,有诸如“土地道”“皂锦直裰”等生僻字词,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读。如“皂锦直裰”一词,可以根据字形,结合前面的动词“束一束”,猜想出它跟整理衣服有关。猜读法能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

(2)跳读法

《西游记》篇幅很长,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字逐句阅读,阅读效率不高,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此,笔者向学生介绍跳读法,在阅读时可以选择性跳过一些句段,抓住关键的内容,读感兴趣的章回,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阅读兴趣。

综上,Corvis ST对儿童CCT的测量重复性高,本研究中发现Corvis ST与SS-1000 OCT测量CCT的差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虽然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临床应用时应该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宜互相替代。Corvis ST通过1次检查即能获得多个参数的优势可能在儿童眼病的诊疗方面有一定帮助。

(3)支架法

在引导学生细读时,教师可以借助情节思维导图、西游路线图、阅读任务卡、“西游人物聊天室”等多种教学辅助支架,让学生在说一说、聊一聊、画一画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通过多种角色的转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西游记》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转化成学生的高阶思维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价值。

(三)阅读成果展成效

将阅读成果进行分享,是检验学生阅读成效的重要手段。阅读成果展示方式多样,可以通过文字来展示,也可以图文展示,还可以通过表演展现出来。多样化的阅读成果展示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1.文字类阅读成果

在阅读《西游记》期间,笔者以“六个最”为抓手,促进文字类阅读成果的落地——最优美的摘抄、最逼真的仿写、最自然的引用、最丰富的想象、最合理的预测、最真实的感想。用文字将阅读成果展现出来,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想法,留意书中的语言,这样润物无声的阅读行为指导为阅读教学以及习作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定时、定期展示文字类阅读成果,能推动学生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阅读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图文类阅读成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文本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并将人物特点融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用图画表现文字,使之成为“最有画面感的语言”。如阅读“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关注“三斗”,尝试比较“三打白骨精”与“三借芭蕉扇”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二者的异同以及采用的写作手法等,再鼓励学生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画下来。一幅幅精妙的画在学生的笔下出现,孙悟空、铁扇公主等鲜明的形象扎根于学生心中。

3.表演类阅读成果

表演这一形式可以有效填补文本空白。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栏目对课本剧表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使得学生十分期待课本剧的展演。教师可以结合学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并引导学生招募演员、筹备道具、进行彩排等。学生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会想象、学会思辨、学会表达,核心素养的提升得到了落实。

4.实践类阅读成果

阅读兴趣是阅读动力的来源。在阅读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如举办“争当西游通”挑战赛、做一张“西游排行榜”、组一个“西游取经团”、建一个“西游人物聊天室”……这些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角色转换,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一本好书,就如一座灯塔、一个能量站。教师要站在课程育人的高度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以孩童的视角触摸文本,引领学生感受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让阅读真正改变学生的精神生活。

猜你喜欢
芭蕉扇西游记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芭蕉叶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三借芭蕉扇
夏日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