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聪聪
每当我向别人说起我的学校,总有人会这样问我:“这些孩子会学习吗?”答案很长,让我来慢慢回答吧。
6年前,我怀着初为人师的激情走进禹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初次站上讲台时,我感觉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让我这个特殊教育的“门外汉”充满了疑惑:我要怎么教他们?怎样与他们沟通?6年后的今天,我在与这些孩子的相处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站在聋哑学生的面前时,我紧张地抱着一本《中国手语》。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我小心翼翼地用提前学好的手语向他们做自我介绍,心想:我的手语会不会太僵硬了?他们能看懂吗?听着学生鼓励的掌声,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也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自己。这节课,我学会了用手语叫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我的第一节美术课变成了八个“小老师”教一个“学生”的手语课。这些可爱的孩子心靈手巧、善于观察。课堂上,他们积极主动,总能快速完成学习任务,我的美术课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做校园彩绘时,他们顶着烈日,激情满满地在学校的地面上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在做手工创作时,他们认真细致,反复尝试,把自己做的最好手工送给老师;在绘画比赛中,他们竭尽全力展示自己,从未空手而归。孩子们的积极进取激励着我成为一名更专业的美术老师,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小欣是这个特殊群体中更加“特殊”的一个小朋友。她看不懂手语,或是看懂了但不想与老师沟通,上课时也从不抬头看我。她是不是不喜欢美术课?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咨询了她所有的任课老师。原来她是一个聋哑又自闭的孩子。她不是不喜欢我的美术课堂,只是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在一个小本子上画了大大小小的火柴人,这让无计可施的我感觉找到了进入她的世界的钥匙。课余时间,我拿一个本子和她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她画她的火柴人,我画我的卡通人物。慢慢地,她把眼睛转移到我的本子上,认真地看了起来。
之后的日子里,辅导完别的学生,我就拿一张白纸坐在她的身边画画。渐渐地,她的火柴人变成了有表情、头发、衣服的卡通小人。在她的画本上,卡通小人成了故事的主角,有吃饭的卡通小人、摘花的卡通小人、站在衣柜前选衣服的卡通小人……她在画本上展示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与小欣的相处让我体会到:对于特殊孩子来说,美术不仅是一门课程,还是他们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我要用好这个桥梁,让更多的学生从美术的视角理解世界,表达自己。这也为我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学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我没有办法引导他们的时候,就跟上他们的脚步,为他们的美术学习提供支持。
每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都有一个自由的灵魂。起初,我试图带他们一起走进我的美术课堂,但他们对我构建的美术世界不是很感兴趣。几番尝试后,我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指挥”我:“老师,你会不会画老虎?”“老师,我要看画恐龙!”……为了能顺利地“指挥”我,他们不得不回答我的问题:“老虎的头是什么形状?”“谁能告诉我老虎的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我画得不好看,谁能给大家画一个更好看的呀?”一节课下来,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
我的学生会学习吗?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用诚挚的心握着孩子的手、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孤独的心、用无数的方法让孩子自信地抬起头、用万语千言开启那一个个封闭的心灵时,孩子们也终将向我们展示,虽然他们生理有残缺,但他们的灵魂是丰满的。在特殊教育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铸造师魂,托起每一个特殊学生的梦想。
(本栏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