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体验的研究进展

2023-08-04 19:57张晓雅吴玉兰
循证护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正念品味

张晓雅,吴玉兰

1.大连大学护理学院,辽宁 116000;2.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

2007年,心理学家Bryant和Veroff在《品味:一种积极体验的新模式》一书中,将品味的定义明确为关注、欣赏和增强一个人生活中的积极体验的能力。品味不仅包括对快乐的意识,还包括对快乐体验的有意识的关注[1]。品味包括3个组成部分:回忆过去、品味当下、期待未来,其中品味当下是核心[2]。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于品味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Bryant和Veroff(2007年)认为品味是通过将注意力引导到积极的体验上来调节积极感受的能力[3];Bryant等[4](2011年)认为品味是通过经验吸收产生、增强和保持积极情绪的过程。Liu等[5](2017年)认为品味是指通过反思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愉快事件来强化和延长积极的情绪;Stone等[6](2020年)认为品味是一种增强积极情绪的调节策略,可以增加行为方法的动机;Götmann等[7](2021年)认为品味是一种有助于积极影响和心理健康的特定能力,因为它涉及回忆或预测积极的经历;Garland等[8](2022年)认为品味是将意识集中在愉快的事件和感觉上,以放大积极的情绪和奖励,但不管品味的定义随着时间如何演变,两个基本概念仍然是核心,即对某种程度的积极感受的专注意识和对积极体验的管理和调节[1]。

1 联系与区别

1.1 品味与积极体验

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品味和积极体验紧密相关,但它又不同于积极体验。当一个人品味时,他会意识到愉悦,并感悟他所经历的积极体验,但个体感受积极体验却并不一定就是通过品味。从实质上说,品味不仅仅是对积极体验的意识,更是对积极体验的有意加工和有意注意[2]。

1.2 品味与正念

在品味当下这一模块中,品味与正念类似,都涉及对当前刺激和情绪的体验,但两者又有所不同,正念旨在承认和接受所有当下的体验、想法,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而品味的思想和行为旨在增加并可能延长享受,即作为上调积极情绪的策略,与正念相比,品味关注的范围较窄,只强调对愉悦体验的吸收,它优先关注于积极的愉悦体验[9]。Kiken等[10]学者通过试验进一步阐明品味与正念的区别,他们认为正念会揭示日常生活中经验的愉快方面,除此之外品味能力还可以提供策略,增加对愉快体验的享受。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具有很高的正念性,并乐于接受注意到愉快的经历,但不一定拥有太多上调积极情绪的能力[9]。

2 品味的测量工具

2.1 品味信念量表(the 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SBI)

SBI由Bryant于2003年编制,共24个题目,包含3个分量表,分别测量个体对于自己通过回想(8项)、品味当下(8项)以及期待(8项)3种方式品味积极事件能力的信念,采用Likert 7级评分,1分为强烈不同意,7分为强烈同意,通过Bryant(2003年)进行的6项研究所示,SBI总分显示出非常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3~0.94,子量表表现中度到高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68~0.89[11]。SBI不仅提供预测、品味时刻和回忆的单独的子量表得分,还提供全球总分,作为衡量人们欣赏积极体验的感知能力[1]。

2.2 品味方式量表(the Ways of Savoring Checklist,WOSC)

WOSC量表是由Bryant和Veroff于2007年编制,目的是测量人们对积极事件的特定认知和行为品味策略的反应,共60个题目,分为分享(6题)、记忆建构(7题)、自我满足感(7题)、比较(7题)、感知敏锐(4题)、专注(4题)、行为表达(6题)、时间意识(5题)、细数幸福(3题)和消极思维(7题)10个维度[12]。Bryant和Veroff同时报告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WOSC作为品味策略的信度和区别的效度[1]。

2.3 情绪调节图修订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Profifile Revised,ERP-R)

ERP-R量表由Nelis等于2011年编制,作为品味策略的自我报告测量,评估对积极事件反应的积极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共48个条目,包括行为表现、当前状态、心理资本和积极的心理时间之旅4个放大维度和压制、错误认知、分心、消极的时间之旅4个抑制维度[1]。ERP-R 的3个放大分量表及其1个抑制分量表在概念上与 WOSC类似,即行为表现与WOSC量表中的行为表达、心理资本与WOSC量表中的与他人分享、当前状态与WOSC量表中的专注、错误认知与WOSC量表中的消极思维类似。ERP-R量表包括比WOSC量表更广泛的抑制策略,后者包括比前者更广泛的放大策略,且两个量表采用不同方法评估其在使用品味策略时的个体差异,WOSC量表采用7级评分法,而ERP-R量表采用二分法(是/否)对被试者进行评分。Quoidbach等在2010年提出了证据来支持8个ERP-R 分量表的有效性[1]。

3 品味与健康的关系

3.1 品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品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和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认为品味可能会通过积极情感的产生、维持和放大而对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13]。当人们感受到积极的情绪时,他们会开放地接受更广泛的想法和行为,由于这些经验,人们可能会提高他们的技能,形成更强的关系,并建立其他资源,从而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和心理弹性[14-16]。品味能力已经成为幸福感的最佳亚尺度预测指标。除了预测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外,品味能力还预测了年轻人的积极情绪、积极影响和对生活满意度的强度和频率;品味还可以促进老年人的活动参与度,并认为品味能力高的老人,更喜欢活动,从而促进健康老龄化[17]。除此之外,品味还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有关[18]。在关于癌症的横断面研究中发现,品味不仅与病人本身的特异性症状和焦虑相关[19],而且还可以改善癌症病人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20]。品味作为促进积极情绪上调的一种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夫妻间的亲密关系[21],而且也是应对生活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品味在促进健康母子依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作用[22]。

3.2 品味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品味不仅与心理健康有关,而且与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研究品味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中发现,虽然品味与睡眠障碍本身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与睡眠相关障碍有一定的联系。品味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促进睡眠的行为,并且已经被纳入青少年睡眠干预的选定研究中[23];品味不仅涉及对喜欢或快乐的意识,还涉及对快乐的有意识的关注,而慢性疼痛的病人表现出高水平的快感缺乏和体验快乐的能力受损。学者Weigand通过一项横断面研究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4];在研究品味与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品味还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心率[25]。

4 品味干预的应用

4.1 在老年人中的应用

“品味生活课程”是由Smith和Bryant于2019年开发的,内容包括首先让被试者回忆生活带给他们的重要经验;其次,列出宝贵的经验;然后写下如果没有得到这些经验,现在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最后,花2 min的时间思考这些经验,描述思考时的感受[26]。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品味生活课程的老年人不仅报告更高的幸福感、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而且还改善了老年人对衰老的认知态度[26-27]。品味生活课程主要集中于回忆过去,之后学者Smith又进行了为期1周的体验活动,被试者被要求每天早晨和晚上各留出5 min的时间进行体验。首先,思考一些积极的事情,包括一些正在发生的好事、一段愉快的记忆,或者一些将会发生的积极的事情,以及让自己感觉到愉快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专注于思考这个体验所产生的积极感觉(如娱乐、兴趣、兴奋、满足);最后花点时间欣赏让自己感觉到愉快的经历,想想这段经历的特别之处。研究发现,品味除了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弹性,还降低了抑郁症状[28]。

4.2 在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超过2.64亿人受重度抑郁症的影响,由于该病的性质,抑郁症状加重的病人寻求帮助的可能性很低,因此,通过一定的干预手段增加病人寻求帮助的意图至关重要[29]。Straszewski等[30]在2018年进行了一项关于6 min品味写作体验的干预性研究,参与者被要求用尽可能多的细节、感觉和情感来描述并写下在过去1周中发生的一个积极事件,在前2 min的时间里,参与者回忆这段愉悦的经历,并回忆与之相关的景象、气味和细节,记录和这次积极经历相关的角色,无论角色多小;然后在后4 min的时间里,回放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并记录事件发生时的情绪。研究发现,完成品味写作体验任务的抑郁症病人报告了更多的求助意图。为进一步了解品味对抑郁症病人求助意图的影响,Straszewski等[29]在2020年再次进行了试验比较品味高唤醒(兴奋)和品味低唤醒(平静)对求助意图的影响,干预方法采用之前的6 min品味写作体验,但考虑到参与者在过去的1周内可能没有经历过一丝兴奋或平静的情绪,将记录1周内发生的一个积极的事件改为最近经历的1次积极事件,在前2 min的时间里,被试者回忆这段兴奋(平静)的经历,并回忆起与之相关的景象、气味和细节,并且记录和这次积极经历相关的角色,无论角色多小;然后在后4 min的时间里,回放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并记录事件发生时的情绪。研究发现,品味令人兴奋的记忆,与控制条件相比,增加了求助的意图,而品味平静的记忆则没有。因此,Straszewski等[29]认为目前的研究支持使用高唤醒的积极情绪来增加抑郁症病人的求助意图。

4.3 其他

在2篇研究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的文献中,参与者被要求同样以日记的形式将品味体验记录下来,之后进行阅读和回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完成品味日记的青少年增加了积极影响并减少了自杀行为[31-32]。在一项为期3周的品味体验活动中,大学生被要求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 min,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记录活动的名称、花费在活动上的时间、从活动中产生的积极情绪,之后在社交网站上进行分享,结果证实通过写作的品味干预方式,大学生的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3]。此外,一项关于临终关怀的研究发现,将品味体验作为临终关怀时积极情绪沟通的一种模式,提高了临终病人、照顾者及护士的幸福感[34]。

5 小结

品味体验作为提高积极情绪的一种新模式,既是一种特质,又是一种策略[1]。换句话说,既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提高品味能力,也可以将品味体验作为干预手段来提高积极情绪。Bryant和Veroff在2007年提出了10种增强品味的策略,包括与他人分享、建立记忆、自我祝贺、感觉感知锐化、比较、吸收、行为表达、时间意识、细数祝福,以及避免消极思维。同时,提出了4种延长品味的具体方法,包括回忆、专注、分享和赞扬[33]。品味作为干预手段,目前主要有针对老年人的品味生活课程及品味日记两种形式,品味的内容主要包括回忆过去、品味当下以及对未来期待的积极事件。品味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研究可以将品味应用于老年人,以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心理弹性以及应对衰老的积极态度等方面,从而促进健康老龄化。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正念品味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