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我国逐步建立起现代化教育体系,并以高质量为方向,向信息化、网络化和综合化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职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混合教学模式在提高产教融合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辅助高职专业教师应用现代技术,发挥产教融合中心在高职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基于高职专业教学的工作需求,重点探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期为高职各专业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高职教学;网络教学
引言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在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信息技术在科教文卫公共事业中的应用,能辅助从业者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指导中职、高职院校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建设和专业教学中,提高职校教学的信息化水平[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职校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点,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教学中,能逐步提高高职各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促进职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如何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高职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以下将基于高职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路径。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概述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在专业教学中以面对面的线下授课模式为主,同时辅之以网络教学和信息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产品,实现远距离对话,学生通过手机软件,随时随地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跨空间远距离信息传输、资料发布、问题反馈和问题解决,在师生之间构建信息化沟通模式,为师生提供进行专业对话的便捷途径[2]。
教师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能突破空间对教学场所的限制,通过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将教学效率延续至课下。
現阶段,最常见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慕课平台为载体,教师通过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通过网页登录慕课平台,或下载学习通软件,在手机软件上观看专业教学视频,从实体教学课堂和虚拟教学课堂两个方面获取专业知识。教师结合近几年兴起的直播技术和慕课平台,构建“慕课+直播”的线上教学模式,并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结合,为学生提供获取专业知识的多种途径。学生可利用课堂、课下以及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使用手机进行听课、学习以及问题反馈。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便携化电子产品,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和应用的载体,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工具。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高职专业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积极应用产教融合中心,切实开展产教融合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能基于产教融合中心的现代技术和教学设备,使人才培养适应时代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变革,为教师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以及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供多元化选择。
2.1 对教师:增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科教学课堂建立的师生互动关系多停留在课堂阶段,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之外缺乏沟通的机会,教师无法将专业教学效果延续至课下,学生则无法将自己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反馈给教师,师生互动受限于课堂45分钟。而在教学模式实现混合化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师可借助手机软件,实现跨空间、跨时间与学生建立直接的沟通关系,并为学生发送辅助其学习的多种资料。高职院校应购进数字化教学设备,为各个专业配齐专业教学所需要的计算基金软件,以现代技术推动教师教学实现数字化变革,辅助教师不断探索更新教学方法。
2.2 对学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一方面,教师在智能云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上发布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资料,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学生可灵活挑选自己擅长、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学习,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凸显;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存在疑问,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驻产教融合中心,利用计算机,模拟专业就业场景,辅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要求,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学生在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能以未来发展为导向,主动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强化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逐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3. 高职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
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为例,专业教学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需要满足课程教学进行的教具条件,即设备、软件等硬件条件。自教育部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以来,我国各地职校纷纷将信息化作为职校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取得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成效。但是,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部分职校自我发展意识较薄弱,高职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制约,高职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数量少、种类少,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需要大量计算机,对现代技术的要求较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购进大量计算机,并搭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产教融合中心,满足混合教学的硬件需求,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高职院校缺乏充足的教育经费支持,尤其是处于农村地区的高职院校,当地政府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数量较少,且多向义务教育阶段倾斜,对职业交互阶段较为忽视,高职院校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硬件条件得不到满足,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内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第二,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对现代技术的依赖性较强,课程的开设需要借助计算机,该专业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更为重视,且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3]。如在Illustrator图形处理课程“钢笔工具的使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演示和引导教学,让学生熟悉钢笔工具的操作按键和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该课程教师并未在课堂上有效构建和应用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多体现在理论知识的多媒体展示和操作步骤的引导教学,忽视“虚实结合”“人机互动”和数据分析,降低了课堂的互动性。
第三,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混合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知,仅将其作为一个教学概念,教师应用该模式的主动性较弱。此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未针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课程教师主动运用该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4.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之路广阔,具备艺术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进入各行各业,展现自己在产品设计、海报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实现职业发展。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职校和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主动肩负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责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现有效应用,需要政府、院校和教师三者相互配合,解决阻碍该教学模式有效应用的条件问题、政策问题和教学问题。
4.1 政府:优化资金配置,加大对职校的财政支持力度
鉴于因各地经济条件不同而导致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国家应鼓励和引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为经济发展较差的农村提供资金支持,将教育资金向经济创造能力较差的农村和在教育体系被忽视的职校倾斜,设置专项财政资金,为高职院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支持高职院校购进计算机、搭建产教融合中心,满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混合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所在地政府要对教育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发现教育体系内各级院校存在的教育薄弱点,在促进院校提高自身经济创造能力的同时,对院校给予财政资金支持,辅助院校有效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院校教学水平和质量。例如,当地政府对地区内各级学校的计算机需求量进行调研,统计院校建设所需要的计算机总量,通过竞标方式,选择质量高、服务态度好、价格相对低廉的计算机供应商,以购买数量形成的议价优势,尽可能降低计算机单价,在达到节约财政资金目的的同时,为各级院校配备计算机,满足院校线上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教具需求。
以Illustrator图形处理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数量充足的计算机支持,教师要以计算机教室为空间载体,开展操作教学工作。这就对学校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形处理类軟件对硬盘空间要求较大,学校购进的计算机要满足软件下载和运行的空间需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设备支持。
4.2 学校:明确教学需求,建立健全职校教学政策体系
在“促进学生升学、职业发展”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高职院校要从学校顶层设计层面,激励专业教师在教学环节构建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凸显该模式在技能教学方面的价值。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获取教师教学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并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制定混合教学工作条例,完善职校教学政策、制度体系,引导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主动探索构建和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完善配套激励机制,对于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程度较高的教师,可给予资金奖励,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以薪酬激励教师主动应用混合教学模式。
4.3 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平面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就需要课程教师重视现代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应用优势,凸显现代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环节的价值。
4.3.1 构建“互联网+”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以Illustrator图形处理课程为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操作方法,尤其是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中以钢笔为代表的操作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备图像信息化处理的能力。教师可借助教学资源平台,从慕课平台上下载更为精简的教学视频,与教师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讲解钢笔工具画直线、波段线、曲线的不同方法[4]。钢笔工具是Illustrator图形处理的主要工具,是学生选定目标内容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教学环节,可利用玩彩动画大师教学平台,导入作图素材,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平台上获取和利用资源,探索钢笔选定线路的操作方法。同时,学生还能在多个平台的转换使用中,学会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提高操作能力。
4.3.2 利用虚拟技术,增进学生、教师和知识之间的互动性
虚拟技术是产教融合中心的关键技术,教师在进行“复合路径”教学时,可将学生带入产教融合中心,把网络上下载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影像和音频资料编辑为视频,在课堂上采用VR技术呈现虚拟场景,让学生获得直接的视觉冲击,对技术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课程教学环节,教师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切身感受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历史场景,并为学生提供一张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该图编辑成新中国成立后的风貌。学生利用钢笔选定路径,对图片进行抠图和叠加作业,基于基本素材,完成图片编辑。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蓝墨云班课,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料,将课堂教学效果延续至课下,给予学生与Illustrator图形处理知识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视频、优秀作品等资料。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提高图像处理能力。
结语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并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联通课上课下阶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教学效果延续至课下阶段,构建结构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Illustrator图形处理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有效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一个主体就可完成的工作,需要政府财政支持、院校管理政策引导和专业教师努力,满足混合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A/OL].(2017-09-05)[2023-07-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709/t20170911_314171.html?authkey=r1ahe3.
[2]张丹,刘位杰,潘思颖,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及完善策略[J].科技风,2023,(3):96-99.
[3]陈政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100-102.
[4]冯丽佳.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7):246-248.
作者简介:郭旭亮,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方面。
课题项目: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以计算机平面软件课程为例(编号:YJKT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