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育人内容,关乎学生成长。为实现“大思政”格局构建目标,高职院校共青团应积极开展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强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总结了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现存不足,进一步得出可采用活用网络平台、打造思政品牌、健全教育模式、组建高素质团队是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强化策略的结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3-0074-04
共青团肩负着青年教育的重要使命,步入新时期后,高职院校愈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共青团不断强化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具体实施期间仍存在些许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为整体性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育人质量,应针对现有不足对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进行优化。
一、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强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团学思政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建设
共青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逐渐推进改革进程,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共青团同样进入了改革创新阶段。在新时期教育形势下,高职院校强调“智育”与“德育”的深度结合,致力于打造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而在此环境下,共青团借助改革创新契机强化思政教育是极为必要的。共青团强化思政教育符合现代教育形势,并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建设进程具有推动作用,有助于高职院校打造“一心双环”团学格局,其中“一心”是指以共青团团委为核心枢纽,“双环”指学生会组织及学生社团,在思政理念下,则可将思政育人思想渗透到“一心双环”团学格局中,以此极大地提升当代学生思政素养,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建设[1]。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
对于高职院校共青团而言,应遵循党中央指导,紧扣高职院校育人核心工作,落实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共青团的重要职责之一,高职院校共青团需坚定不移地履行自身思政育人职责,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共青团活动中,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借助共青团团学工作促进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共青团是健全“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主体
思政教育决定高职院校育人实效,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现如今,高等教育强调“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整体性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在“大思政”格局构建过程中,共青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借助共青团的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拓宽思政育人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现存不足分析
(一)网络环境冲击思政教育
新媒體平台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搜集资料的主要途径,能够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但互联网内充斥着大量信息数据,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其中掺杂着诸多负面思潮,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巩固的重要阶段,其信息甄别能力不佳,部分学生无法准确识别不良信息而容易被诱导,将网红、明星视为人生目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想的进步。在全球化形势下,其他国家借助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传递自身意识形态,除传递国家文化外,更是存在部分错误思潮,甚至歪曲解读爱国主义、英雄事件,隐含错误思潮的网络信息易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正能量成长。除此之外,观察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低头族”现象,过于沉溺网络环境,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冲击[2]。
(二)思政教育品牌建设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逐步认识到了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步探索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需满足学生群体多样化需求,个性化创新共青团思政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此确保传统价值观思想能够顺利传递给学生。但高职院校共青团融合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过程中,各个板块单打独斗,并未形成品牌体系,导致共青团各项思想政治活动无法形成合力,忽视了思政品牌建设,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共青团创设思想政治平台的主要目的为展示与呈现思政元素,对互动、共享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思想政治平台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继而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应打造特色思政品牌,占领思想阵地,使学生逐步认可思政品牌,以此切实提高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三)思政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步入新时期后,高职院校现已认识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并逐步开始实施思想政治活动,但共青团思政教育模式陈旧滞后,多依靠教育基底、纪念馆、会议室、教室等特定场所开展思政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面对面交流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该方式虽可呈现出一定的思政教育效果,但导致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被空间、时间桎梏,灵活性、创新性严重不足。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则为新媒体平台的规模化应用,高职院校逐步将思政教育重点放在新媒体角度上,力图借助碎片化时间将思想政治理念良好传递给高职院校学生。但结合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新媒体平台内信息量庞大,类型多样,思想政治信息在新媒体平台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相较于热点新闻、突发事件,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政信息难以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引导学生言论、行为及实现。除此之外,传统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具有灌输特征,不仅内容形式枯燥,且会降低学生对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总而言之,陈旧模式滞后极大地局限了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政教育效果,新时期背景下为实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优化,需跳出传统思想桎梏,打破原有教育模式,不可将以往思政内容简单地搬运至新媒体平台,需重新归纳整合思政内容,做好教育区分与个性化设计,同时促进生生互动,使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朝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四)工作者信息素养待提高
新媒体与互联网是新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学生可借助网络实时获取新闻资讯及教育资源,且学生能够以转发、分享、评论的形式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政活动主体地位,继而在无形中增大了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受到时间和精力局限,共青团思政工作者信息素养的形成滞后于学生,导致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继而影响了共青团的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三、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强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活用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创新优化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及新媒体,将正确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保护,避免错误思潮侵袭学生。
第一,基于网络开展思政活动。根据时事热点构建线上思政课堂,选取鲜活素材对学生思维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受到罕见高温天气影响重庆突发森林火灾,而在扑救山火救援期间涌现出了诸多英雄事迹,志愿者、“逆行者”不畏艰难、全力以赴的精神能够对学生思维产生感染,此时可将“重庆山火救援”作为时政素材进行新媒体呈现,正确运用新媒体平台,将富含正能量的事件新闻传递给学生。
第二,基于思政课剖析理论成果。高职院校共青团为避免外来错误思潮干扰学生思想,可对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层次剖析,将其打造为高职院校新一批可再生思政资源,同时融入“四史”故事及现代案例,采用“下里巴人”式的逸闻趣事形式阐述思政理论,避免“阳春白雪”式的思政理论阻碍学生正面思想的形成[3]。例如,高职院校共青团对优秀师生案例、校史故事、革命先烈事迹深入解读,借助新媒体技术将其以动画、漫画等网络文化产品形态呈现给学生,同时依托于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以此降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使学生更易接受正能量思政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信息。
第三,基于新媒体促进团组织交互。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为防止学生错误应用新媒体而遭受错误思潮的侵扰,高职院校共青团可基于新媒体技术搭建团组织交互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互动载体,并将该新媒体交互平台纳入思政新型教育机制,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观点、信息均非错误思潮。除此之外,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充斥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共青团可迎合时代潮流,将思政内容以新奇、趣味、碎片化的形式上传至新媒体平台,紧跟热点,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想政治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继而提升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打造思政品牌,完善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为强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基于新媒体技术创新趣味表达思政元素,制作网络公开课,开展青年学堂,讲述红色故事,建立微博阅读俱乐部,设计与实施一系列富含共青团特点的思政教育产品,借助不同渠道和途径增强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及感染力。
第一,大力建设思政品牌。借助新媒体渠道对思政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吸引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参与到共青团思政活动中。共青团思政品牌的建设应符合时代特色且具备鲜明特点,例如,以地方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特色思政品牌,借助地方红色文化拉近学生与思政教育间的距离,使学生更易接受思政理念,且可采用该方式实现地方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此外。还可将“四史”打造为特色思政品牌,“四史”内思政素材丰富,可使“四史”思政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二,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站在互联网角度及学生思维上创新设计思政活动形式,借助新颖的现代化形式呈现思政元素,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引入新时期“直播模式”,采用直播的形式讲述思想政治故事,围绕品牌核心主题思维打造“直播明星”,使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政活动“潮”起来,以此打造成学生普遍认同喜爱的特色思政栏目。近年来,脱口秀栏目备受年轻一代喜爱,高职院校共青团则可借鉴该栏目模式,打造思政类脱口秀栏目,脱口秀所选择的主题均充满思政内涵,将思政故事案例以更为趣味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思政类脱口秀栏目打造为独具特色的人文品牌。相较于其他活动模式,思政类脱口秀栏目趣味性十足,且可融入音乐、方言等不同元素,以“段子”的形式展示思政内容,消除学生与共青团思政教育间的距离[4]。
第三,组建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库。为支撑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结合现实需求构建专家库,以高职院校共青团为核心成立思政“大师工作室”,不断摸索当代高职院校思想行为特征及规律,厘清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态、利益诉求、成长需求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以确保所构建的思政教育品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三)健全教育模式,实现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在新时期背景下应突出新媒体、网络环境的优势,在保留传统优秀活动模式的同时,创新设计共青团思政活动,健全思政教育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第一,强化党建引领。高职院校共青团应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党的发展路线正确指引学生思維,使学生能够在新时期背景下健康成长。在此背景下,需转变灌输式思政教育方式,做好党的理论政策推广工作,强化青年学生与党团组织间的联系。在实际思政教育期间,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与党建活动相结合开展思政育人活动,从党委、团委两个角度同步融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第二,强化共青团建设。在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体系内,共青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切实发挥出共青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调动基层团组织活力,强化共青团建设。例如,依托“智慧团建”“青年大学习”等新媒体平台建立思政教育体系,将共青团教育活动转移到线上,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分类归档团员档案资料、共青团活动材料等,为学生提供便利,实现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政教育线上管理,从管理角度建设角度健全思政教育模式,为特色化思政活动的高效开展夯实基础[5]。
第三,衔接第二课堂。高职院校在新时期背景下创新优化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紧扣学生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基于“互联网+”模式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集约化管理共青团思政资源,并为思政活动参与者、组织者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二课堂衔接期间,可将思政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与高职院校学分制衔接,构建“线上+线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通过在线思政平台现场签到,邀请活动成员,发表心得体会,不仅能提高共青团思政活动的规范性,且可保障思政活动质量。
(四)落实信息培养,组建高素质团队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政工作者信息素养不佳不仅冲击了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高职院校共青团的思政教育信息权威,因此,必须加强对共青团思政工作者信息素养的重视。第一,应强调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共青团队伍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借助培养活动逐步提升共青团思政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打造一支信息素养过关、思想积极向上的共青团思政队伍。第二,引导共青团思政工作者重视热点事件,能够基于热点事件正确引导舆论,并从中挖掘适宜的思政元素展开教育活动。第三,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共青团思政工作者主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此提高共青团队伍的思政教育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共青团是高职院校落实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主体之一,为弥补现阶段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应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传递思政理念,避免学生被不良思潮影响,同时从多个角度构建共青团思想教育品牌,完善思想教育模式,做好思政工作者的素质培养,以此确保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沙成金,鲁晨阳. 高职院校共青团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2(01):163-165.
[2] 蔣振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共青团引领作用的实践路径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2):133-135.
[3] 欧阳惟实,李景军,陈浩,等. 新媒体下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6(05):37-40.
[4] 陈荣.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51-53+62.
[5] 苏小丹. 提高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摭探[J]. 成才之路,2020(11):8-9.
(荐稿人:李艳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高级政工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