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的非正式学习场域中,学校可以通过“无边界”英语角、隐性课程等手段探索英语非正式学习的行动路径,通过指标化、轨迹式、通行证等方法,依托成果认证平台,构建英语非正式学习的评价框架,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 非正式学习;小学英语;隐性课程;成果认证
教育信息化时代,“微课”“泛在学习”等概念早已不是新鲜词,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非正式学习场域中,如何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仍需要不断探索。与正式学习对比,非正式学习发生的场地不在教室,学习者有着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非正式学习通过录音、跟读、趣配音等形式,在当下小学英语学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小学生英语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分析
非正式学习有着趣味性、丰富性、即时性等特征,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也存在一些实施中的问题。一方面,“碎片化学习”带来深度思考能力的弱化。一般而言,非正式学习所得到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这些杂乱不成体系的知识让学生的专注能力下降,深度思考能力弱化。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碎片化信息,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导致知识体系不完整的问题。另一方面,小学生的鉴别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不强,他们在学习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在面对英语学科里丰富的视频和互动小游戏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甚至去点击屏幕上的其他链接,这样既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又严重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从儿童出发:非正式学习的行动路径
(一)“无边界”英语角:打开英语学习的“时空”
“无边界”英语角有别于传统的英语角活动,它不设固定地点,没有固定时间,也不框定研究主题。其中,以家庭英语角、行读英语角、文化英语角为代表的三大项目,让“无边界”英语角得以成为更加开放的英语非正式学习空间。
家庭英语角通过提供英语课本剧剧本、英语小实验等,让学生和父母一起演出课本剧,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此外,它还能增加英语在家庭中使用的频率,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日常用品中说英语、用英语,激发他们用英语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愿望,让他们真正实现英语学习中的能力迁移。
行读英语角以跨文化研学为主要形式,分为英语国家文化之旅、自然探索之旅、社会体验之旅。聚焦跨文化交际,开展无边界、跨时空的英语非正式学习,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在行读的过程中学会感受、悦纳不同文化,理解不同文化。同时,借助科技创新背景下的互联网英语研学等活动,能够助力特定场景下的英语非正式学习。
文化英语角可以紧密联系英语学科节活动。学科节以“班级联合国”的形态,彻底改变教室的文化生态,通过空间改造,每个班级代表一个国家,学校就是“联合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观点,赢得自己“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权益、地位。活动中,学生能够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在自组织、自创造的氛围中感受非正式学习的魅力。
(二)隐性课程:融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隐性课程是指国家没有正式实施,但是在学校环境中伴随着显性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而产生的课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其与英语非正式学习所注重的自主学习动机、自由选择的空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实施隐性课程时可采用以下策略:
发现学习,在“有无”之间建立情境场。有学者指出,学校没有教什么和学校教了什么同等重要。显然,隐性课程也在以潜在的、间接的和内隐的形式对学生产生作用。发现学习能让学生在英语非正式学习中丰富情境感受和脱离情境后的感悟。例如,可以在班级定期开展英语阅读交流会、小小英文故事家等活动,让学生以非正式学习的角度来了解英语世界、感受语言文化魅力。
致用学习,在“空无”之间提升体验值。隐性课程没有具体的内容载体,而是把英语非正式學习作为一个相对动态化的概念,并将其与现有的英语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在英语非正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并将其转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法。
分享学习,在“互动”之间打造区块链。隐性课程与英语非正式学习一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串联学生的知识组块,并随时按下“暂停键”,随时再次进入学习。在这样非连续性的学习互动中能够重构英语知识,学生随时分享自己的非正式学习,在演讲、组内汇报等活动中,以构建英语学习某个领域或主题详尽的知识体系,在分享的同时收获新知,从而达到创新创造。
三、关注成果认证:非正式学习的评价框架
以多种形式开发英语非正式学习平台。一是成果认证平台,借助互联网,建立“英语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平台”,包含学生在英语非正式学习中的阅读、课本剧表演等,平台上有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如剧本、配音视频等,学生可以自由选取,完成任务后获取相应的积分奖励。二是线上直播平台,直播平台宜架设在校园内部网络上,从而有效避免互联网的负面因素,可以采取直播的形式,组织学生、家长、教师观看,学生通过直播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分享非正式英语学习感受,争做英语小主播。三是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非正式学习中的感受,通过文字在平台发表,同学、教师、家长互动点评交流。
以多重维度进行英语非正式学习评价。一是指标化评价。基于小学生英语非正式学习七大能力,即探索、预测、质疑、追问、表达、反思、运用,借助学习单开展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以促进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获得成长。二是轨迹式评价。依托“英语非正式学习”平台、档案袋评价等方式,记录学生参与非正式学习的时长、活动的参与程度等,对其英语非正式学习进行跟踪记录,看到非正式学习的轨迹,听见成长的声音。三是通行证评价。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修订“英语非正式学习素养”校本化评价细则,以此为标准,准确评价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掌握的能力与发展,形成各年级学生英语非正式学习通行证评价指南。
总之,英语非正式学习还是要回归学生本身,如何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英语学习的热情,如何选择适宜的时机指导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仍需要不懈探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生非正式学习指导策略的校本研究”(项目编号:C-c/2021/02/121)和南京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课题“支持小学生英语非正式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NJJK14—Z1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Morris Bradley J.,Zentall Shannon R.,Murray Grace,Owens Whitney. Enhancing Informal Stem Learning Through Family Engagement in Cooking[J]. Proceedings of the Singapor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2021,15(02).
[2]韩燕清.基于非正式学习空间建构的学校生活变革[J].江苏教育,2021(41).
马 原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